邹坚峰

彩虹那头寻找狐狸的家
正文

打孩子

(2021-10-20 01:53:23) 下一个

好像孩子养下来就该打的,好像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个年代的人有不少共同的记忆,其中就有打孩子。

 

那时的孩子没现在宝贝,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大院里男孩一堆堆,女孩一堆堆,到了吃饭的时候各回各的家,跟一群散养的鸡似的。一堆堆的孩子多到踢脚绊倒,你走路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被脚下的孩绊一个跟头。

 

我家三孩子,在那时的家庭不算多的,有一个叫阿八头的小孩,常到我们院子来玩,长的跟土行孙似的矮矬,在家排老八,据说家里还有个阿九头

 

那时每家的居住空间都很拥挤,日子过的窘迫,一家五六口挤一小房间里,里面还要放马桶,外面还要放煤球炉子和水缸,还要堆煤球,大人心气自然没有一个好的。小孩一有过错就招大人的打,一打就往死里打。大院楼上楼下二进三造二十多户人家,三天二头听到孩子被打的惨叫,跟杀猪似的热闹。这惨叫声里包含着哭嚎和求饶,用无锡话喊就是偶——勿——嘞——”(“我不敢啦,我改啦”)。

 

一般情况男孩比女孩容易挨打,女孩子乖巧文静,细皮嫩肉,没有挨打的理由,即使打也是轻打,那些杀猪叫的都是男孩;老大比弟妹容易挨打,家里孩子做坏事,在外面闯了祸,好像都是老大的责任。父母喜欢拿大的问罪,大的没有带好小的,坏事的根子都在老大身上。

 

打孩子的理由总是有的,还和家里的生活条件有关系,比如打碎一只碗,条件好一些的人家,骂几句就过去了,条件差一些的就得挨打。要是打碎一只热水瓶,则不管条件好的差的都得挨打;还跟文化职业有关系,一般知识家庭或干部家庭打的少一些,工人家庭打的多。

 

孩子在外面和人打了架,砸了人家的窗玻璃,把别的孩子脑袋打开花,人告上门来要赔偿,那事就大了,得绑起手脚来按在地上打。一场挨打过后,你看那孩子身上,跟李玉和从宪兵队里出来一样,一条一条的血印子。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常年青一块紫一块的,没有干净的皮肤。

 

女人打起自家的孩子,嘴里左一个“杀千刀”右一个“讨债鬼”,操起一只鞋底没头没脑的拍,或者使一把鸡毛掸,倒拿在手里,往身上抽。气血上头的时候,鸡毛掸子抽成两截,抽完后下次没得打了,就去店里再买一把回来预备着。槌衣服的棒槌也是常用的工具,不过棒槌有不方便的地方,掌握不好会出大事,因此棒槌一般照着下三路挥去,屁股是挨打频率最高的部位。一顿打下来,屁股红肿的像熟透的苹果。

 

父亲打起来则是用大巴掌扇,用皮带抽,用大头皮鞋往死里踹。我看到打孩子最凶的是那些苏北农村逃荒过来的人家,把孩子吊在树上打,看的人心惊肉跳。打孩子往往还和罚不准吃饭配合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真是祸不单行。刚被打过的孩子走进学堂,一对哭过的眼泡红肿像烂透的水蜜桃,同学老师一看就知道刚在家里挨过打,这是很让孩子感到没面子的。

那时候打孩子在社会上没人当回事,爷打儿子没人劝,这被视为正当家教。

 

一般来说打孩子是为了惩教,让孩子懂事学好,大人气头过去了就没事了。倒是有些母亲打孩子,经常伤了自己的心,一边打一边哭。邻家婶娘看不过去,便过来劝说,让孩子赶紧认个错,顺手夺了棒槌。女人顺势躲回家里,关起门来继续的乌乌哭。

 

也有少数的家长对自家的孩子有了歧视,打自己不喜欢的孩子,打的过份,上了瘾,成了一种虐待。邻居有人看不过去,偷偷去居委会告状,去派出所报警。这样的家长为见过,虽然不多。

 

那时候家长打孩子,没听见过有孩子抗拒的。孩子在外面再强横,打起架来一个放到对手好几个,一回到家里在父母前面永远是低顺恭敬的,那怕父母弱小如一只草鸡。也没有听说有孩子挨打后离家出走的,更没有听说孩子长大后记恨父母的。那些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的孩子,长大后都很孝悌,敬重爷娘,家庭和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写得幽默,但是又看得心里难受。为什么会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呢,孩子是出气筒吗? 一声长叹。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看着我心里难受,我爸就这么打过我哥。到我的时候,我舍不得打我儿子,我看不得他痛苦流泪。反对大人打孩子,有本事到外面打同体力的成年人,欺负孩子是不讲道理!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邹兄的博文很精彩,可惜字体太小了,能否以后放大点,以便于朋友们阅读,谢谢!
mikecwu 回复 悄悄话 古老封建等级制度的瘤毒:对上辈毕恭毕敬,对下辈居高临下。自己被父母虐待,长大后就虐待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恶性循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