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的地图
大学的最后一个假期,A去武汉大学,找她的同学玩。
那天,她背着双肩包,
坐在校园里一棵树下的一张石凳子上,
拿着一份地图,
低头看……
边上小路,一位男生,径直过来,
?主动询问:同学,你需要帮忙么?……
彼时,那位男生,正在武汉大学,读博士。
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修的是搭讪学……
这样的桥段,于我听来,充满了疑点。
据说武汉大学,依山傍水,还有樱花大道,校园也美,
所以,校园里人来人往、游人不少,是常态。
看到一个陌生人拿着地图,
难道都需要前去询问:这位同学,你需要帮忙吗?
故事,就是这样疑点重重地开始在洛珈山下……
然后,继续疑点重重地展开在东湖船上。
我同学,居然答应那位男生,第二天,由他陪伴,游览东湖。
要是我在场,我肯定断然谢绝,
不就一个湖么,难道我会迷路?……
而读到郭靖、黄蓉相遇张家口酒楼,
然后泛舟湖上,
眼见暮色四合,渐渐的,白雪、湖水、梅花都化成了朦朦胧胧的一片……
我感觉,也只有我同学的东湖泛舟,可以比拟之了……
后来,礼尚往来,我同学,陪伴搭讪博士,游览了西湖。
就这样,书信、电话往来,直到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我同学义无反顾地去了搭讪博士工作的城市。
渐渐地,我才明白,
爱情,是不讲概率、逻辑的。
那个在我看来疑点重重的开始和疑点重重的发展,
最后有了一个温暖、长久、靠谱的结果。
爱情的路上,不需要预设的傲慢与偏见……
只需要简爱……
简单爱,就好。
二:B的火车
周末的时候,我同学B,坐火车回家。
旅途百无聊赖,邻座开始和她攀谈。
火车到站,那位男生要去办点工作上的事情,
相邀我同学一起去。
她去了。
然后,恋情就开始了。
上大学之前,B也是问过自己的:我到大学里,做什么?
她的答案是:遍读图书馆的书。
平时,她也是勤奋好学的乖孩子,
可是,那个周末之后,B就很少去图书馆或者教室了。
每次她妈妈打电话来,我们都掩护说,她去教室了。
然后赶紧地告知她,让她回来。
其实,她父母未必会反对谈恋爱。
B父母,也是大学同学。
相传,读书年代,
周末有空时,
经常在食堂里买些馒头、干粮,然后一起去爬老和山。
这样的爱情,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模样。
温饱无虞,非大富大贵,
相互陪伴,也相互督促,
有时间、有学识、有风景……
一切都刚刚好。
B因为读书多,文学素养颇高,
细心、善于观察、说话慢条斯理,
描述起景物、事情,很是动人。
有一天晚上回宿舍,她和我们讲,他们去爬灵峰山看梅花了。
我们大家开始都吓一跳。
但是B和我们细细道来,
却令我大为心驰神往。
那时,刚好月明、星稀、风轻,
有梅香浮动,佳侣相伴,
真真什么都不怕了。
我一直认为“我爱你”,远远不及“我愿意陪你”。
那些经由时间酿就的细水长流的深情,才够动人。
可是,这并不能代表一见钟情,是不靠谱的开始。
大概,每一个人,都是有气场的。
站在你对面的那个人,和你,
是不是合拍,有没有共振,
是不需要理智的,
一望便知,一眼万年……
三:地图+火车
在听了上面两则一见钟情的桥段以后,
我准备仿造属于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个多么善于Copy的人啊。
我制订了极其详尽的计划……
我分析了一下,
在A的故事里,地图是关键的要素。
在B的故事里,火车是关键的要素。
我给自己下猛药。
我买了火车票,买了地图,我计划在火车上看地图……
齐备两大元素,期待爱情开幕。
我坐在火车上,铺开地图,
我眼睛扫过图上山川脉络,
脑子里,开始计算概率,憧憬未来……
这个时候,我的邻座,终于忍耐不住,
恼怒地大声问:喂,你的地图铺的这么开,你让我的方便面,往哪里搁?
一语惊醒白日梦……
月老,他没有在我的剧情里,写上“一见钟情”四个字。
记得有一年从家乡返京的列车上, 也曾错过了你讲的浪漫桥段, 郎才女貌, 情窦初开, 郎情妾意, 到了天津站工大的帅哥恋恋不舍得下了车, 两人都too shy 去捅破窗户纸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首先要有伴儿才能陪伴。
后来,你遇见自己愿意陪伴的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