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当很多人在惶恐不安地在北美的超市争着抢购卫生纸的时候,Laura和她的丈夫把堪萨斯州的大房子卖掉了,在爱荷华州的一条小河边租了一个900平不到的小公寓,然后在日本的某个乡村买了一个900平左右的房子。
Laura是一个著名基金的首席执行官,2020年的时候正好55岁。先生也是同行,两人为了工作不断旅行,丁克家庭。Laura是个relentless learner, 永远在读书,永远在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日本游历,学会了日语。后来回到美国,因为她的双语能力,被堪萨斯当地的一家大银行看中,成了一名海外客户电话中心的代表。从此以后,她的努力和她不断学习的能力,让这个内向的书呆子因为分析能力超强、调查公司业绩特别细致,而慢慢地成为金融界的一名楚翘。
Laura的选择非常各人,不适合每个人。她对房子的态度彰显了喜欢的简单生活的道理:
她喜欢读书,所以在安静的地方有个家可以让她安心地读书。
因为她喜欢日本,在日本买一个小小的家就给了她更多的自由去日本旅居。
因为她总是旅游,她的生活变得极端简洁,所以一个空荡荡的豪宅对她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没有一个很大的豪宅,所以她可以花不多的钱在世界各地她最喜欢的地方买几个小小的房子,这样随便到哪里,她都有一个属于她的、让她身心舒展的小窝。
我喜欢她这样的生活逻辑,是因为简单、好操作:当你明白什么是对你最重要的,其他的就变成不重要了。然后你把不重要的慢慢去掉,空出来的时间、空间、精力、和经济就可以让你做让你觉得重要的事情。然后,你的生活就变得非常干净、明晰,所有的噪音就在你的世界里消失了。
Clarity is a beauty. 清晰的活法是非常美丽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糊涂。分不清主次是糊涂,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不到极致。然后人就身不由己地变成了一个追逐自己尾巴的猫,总在追,总也追不到。
Laura的活法其实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你是个怎样的一个生活阶段,或者从事怎样的职业、拥有怎样的职位,你依然可以有权利选择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说起华尔街,大家自然而然就觉得金融界的人士,特别是成功的金融界人士都必须住在纽约的中央公园那一带。
事实上,世界上最有名的投资家巴菲特在纽约短暂地停留后,他毫不犹豫地搬回了他在纳布拉斯加的老家,然后就在那个小镇上,把自己做成了世界首富。
Laura也是,她喜静、不爱热闹,所以纽约根本不是她会去生活的地方。很多人惊讶与她的成就,特别是她一直在堪萨斯那样的乡下大农村居住生活,特别是她甚至从来没有读过哈佛、或者沃顿这样的著名商学院。她的成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I love what I do, and I make sure I do everything to do the best.
她所说的“do everything”, 包括了她会亲自到她要投资的公司总部和分部去采访,因为她掌管的大多是海外公司,所以旅游成了她工作必须的一部分。很多人会认为旅游是件乐事,但是当你为了工作而不断旅行的时候,那是很少有人能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
更让我佩服的是,她每次去一个国家、城市之前,她都会把关于那个地方的所有的书籍找来阅读,甚至包括有关那个地方的科幻小说。她说我想真正了解一个公司的话,我必须了解那个公司的文化:公司本身的小文化,以及公司所在那个国家和城市的大文化。只有彻底明白了这些外围和内部的细节,我才可以做出全面的评估。不然,我就没有把我的工作做好。
每次我听到、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自愧不已。因为我也像很多朋友一样有过怀才不遇的感慨,觉得公司提拔人才不公平,裙带关系、谄媚小人都成为我的阻碍。
现在我知道了,其实真正的阻碍是我不够努力、没有成为那个不可取代的最好的候选人。
我在工作的时候的认真程度,就像一个贪婪大房子、却又想着能在世界各地自由自在地旅行的人,我在工作时的贪婪是我既想要升职,又想要能够下班准时回家过我自己的懒散日子;我想要和老总们平起平坐,但是我又不想让自己花太多的时间和他们交往,怕坏了自己在同事眼里清高的形象。
我常常用“又立又当”来嘲笑那些贪婪糊涂的人和他们的欲求不得的痛苦,但是仔细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我在很多事情上也是犯了这个“又立又当”的贱毛病。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看清楚了自己,我们的最好的生活才会真正的出现。
而这些,都需要特别冷静的心态、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成与败、明白了取与舍的真正意义才能做到。
也许,这就是五十而知天命的真正寓意。
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对自己欣慰地说:起码,我做到了学会喜欢小房子(tiny home)这一点,下面要做的,就是把对我重要的事情真正做得最好,像Laura 一样,做到极致的好,让自己做事的结果来证明我是谁。
原文来自我和静秋的“东张西望”。原创,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