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斋

曹炳建,河南大学国学研究所、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学者,《西游记》研究专家。
个人资料
正文

2017年《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论坛(网络会议)开幕词

(2018-09-04 00:00:30) 下一个

 

2017年《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论坛(网络会议)开幕词

 

亲爱的同仁们、网友们及喜爱《西游记》的朋友们:

2017年《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论坛开幕了。受组织者杨兆清博士的委托,让我来致开幕词。盛情难却,聊表数言,以为引玉之砖。

既然作为引玉之砖,那就先来谈谈我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总体认识。就我个人看来,《西游记》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融汇三教文化,笑傲三界神灵,纵览人间百相,弘扬取经精神,幻笔、戏笔和寓笔完美结合。

过去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当然不为过誉,因为还没有哪部小说,能把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文化——演绎得如此充分,结合得如此紧密。所以我认为,《西游记》亦儒亦释亦道,又非儒非释非道,乃是三教合一而以儒为主的文化载体。所以说《西游记》的文化内涵之一,就是融汇三教文化。

《西游记》的作者以俯视三界的宏大气魄,化神奇为腐朽,把本来严肃、神圣、令人敬畏的神、佛、君王平凡化、人情化,变成让人可以调侃的东西;将那些貌似强大的神、佛、君王,完全置于尴尬的境地,使他们的自身行动显得那样猥琐、可笑。作品所要宣扬的不是神佛的威灵,而是人类的尊严,这样,就把神化了的宗教故事,又重新“人化”过来。所以我认为,《西游记》的文化内涵之二,就是笑傲三界神灵。

《西游记》塑造了众多人物,这些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充满了人情味。透过这些人物,我们既能看到我们民族性格的优点,也能看到我们的民族劣根性。比如取经师徒四人,每个人物都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类型。唐僧是封建知识分子和虔诚佛教徒的复合体形象,其形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道德修养的崇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匮乏与性格的孱弱。猪八戒形象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贪、呆、真,既有贪欲的一面,也有呆笨的一面,同时又表现出童心的纯真。沙僧身上既有中华民族勤劳朴质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奴性特征。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其他如妖怪形象、诸神形象等,也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这就是我说的第三句话:纵览人间百相。

《西游记》的主题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我认为,《西游记》的主题就是弘扬取经精神,而取经精神的内涵,就是“为造福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抗争与进取精神”。为人类群体奋斗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凡是历史上为群体作出重要贡献的人,都受到普遍敬仰,如补天的女娲、治水的鲧和禹、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以及无数圣贤先哲、英雄豪杰、民族志士、文人学士等。取经集团所从事的,正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了完成这个事业,取经集团与妖魔鬼怪斗,与自然灾难斗,其中的每一个降妖故事,都是取经集团抗争和进取精神的体现。这种抗争与进取精神,又最集中体现在孙悟空形象上。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了孙悟空的抗争精神,西天取经主要表现了他一路西进、战胜妖魔鬼怪的进取精神。

幻笔、戏笔和寓笔完美结合,是就《西游记》的艺术特点来说的。打开《西游记》,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天界佛国的神奇世界──这便是作者运用幻笔的结果。阅读《西游记》,人们往住会不由自主地哑然失笑──这便是作者运用戏笔的结果。读完《西游记》,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受到某种启迪──这便是作者运用寓笔的结果。幻笔、戏笔和寓笔,构成了《西游记》的三大艺术笔法。其中幻笔形成作品的骨架,戏笔形成作品的血肉,寓笔形成作品的灵魂。正是这三种笔法的结合,使《西游记》超出一般奇幻作品,而高居于中国奇幻文学的巅峰。

抛过了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想略讲一些,这就是《西游记》研究的学院派与民间派结合的问题。早在2003年开封《西游记》文化研讨会上,我就提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八个字。从我的理念来说,不论是什么人,只要进行《西游记》研究,我都会给以支持。所以这几十年来,我参加了不少各方面举办的《西游记》研讨会,接触了不少学院派研究者(当然我个人就是属于学院派),同时也接触不少民间的《西游记》研究者。我觉得这二者应该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福建顺昌的例子:民间研究者发现了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的合葬墓,经过学院派学者的进一步考证,人们逐渐认识到南方猿猴崇拜对孙悟空形象形成的巨大意义,从而促进了《西游记》成书的研究。所以对于民间研究者的一些观点,理应引起学院派专家学者的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民间研究者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文献的把握不够,缺乏对自己观点逻辑严密的论证,常常是抓住一点,就匆忙下结论,甚至有的曲解文献。所以,民间的研究者也有一个提高自己学术素养的任务。不过,这些都是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

我和杨兆清先生是在新世纪才认识的,也参加了几次他组织的《西游记》研讨会,他研究《西游记》的热情令我佩服。只是最近几年身体不太好,再加上研究任务压身,所以参加会议就少了一些,也少交了不少研究界的朋友,很是遗憾。这次杨兆清先生以网络为平台组织《西游记》学术研讨会,可以说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创新。希望大家在杨博士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平台上,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以促进《西游记》学术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预祝这次《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论坛圆满成功。

                曹炳建

                           2017年12月28日于古汴心远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