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同框, 别人化妆, 你素颜; 与人连麦, 别人开美颜, 你关美颜; 上朋友圈, 别人 P 图, 你用手机直出的图 ---- 结果如何, 明摆着的呀. 王朔在小说《顽主》里写过一句话: 孔雀开屏是好看, 转过去就是屁眼儿. 在美颜相机玩魔术的镜头下, 是一个更漂亮的你. 当有一天, 去掉滤镜, 看见脸上的痘痘和痘印, 细细的皱纹, 臃肿的身材, 干枯稀疏的头发, 不知会否令人抑郁, 崩溃?
AI 让每一个人的网上人生更完美, 更使人羡慕, 也更加标准格式化. 不管任何年龄, 一律鸡蛋壳似的橡皮娃娃脸, 超模的大长腿, 小蛮腰. 人种 / 肤色随心所欲来回切换, 有何不可? 两条乌黑黑的大辫子, 秒变一头妩媚的金色长卷发; 黄三妮变白雪公主, 不过是瞬间的活儿.
有些人上网像上班一样打卡, 蹲守论坛十几数十载, 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 一直惯性开闸灌水, 一直在幼稚园里兜兜转, 集体性叠字互称, “找呀找呀找朋友, 笑嘻嘻呀点点头, 你是我的好朋友”. 路过时, 看到的, 听到的, 恍然间, 觉得这不恰是巨大的密不透风的浓厚滤镜么, 甚至, 道德和历史也被美颜. 认知不冻龄, 谈何容易! 长年累月浸淫在虚词之中, 导致心理创伤 (麻木) 和生理变异 (离不开多巴胺), 回不到逻辑的世界了.
虚假的东西包括虚拟的权力, 掌控感, 带来的情绪价值, 弥补了现实中的匮乏感, 成为精神上的刚需. 真实, 乃是奢侈品, 触不可及, 或者, 没有力气接受. 现实愈骨感, 虚幻愈丰满. 如此活着, 堕落还是与时俱进,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哦.
至今为止, 不为自己仍旧依赖日常生活每一个不加修饰的姿态每一个真实的体验而羞于不够新潮, 或担心被大时代 / 新技术抛弃. 前几天看见柯 Sir 和他 95 岁的母亲, 妈妈病了, 胃口欠佳, 人更显憔悴. 儿子抱怨母亲不听他的话, 母亲反驳儿子说是他不听自己的话. 母子俩的互动, 他一句, 她一句, 一来一往, 语气温和, 氛围无比的温馨趣致, 夹杂些许的心酸. 俩人离开时, 老太太扭头对我说: 我们现在去皇朝食粥, 打包一碗给你, 好吗? 我说: 谢谢! 不用, 我不饿. 就这样, 她锃锃放光的眼眸贯穿我的情绪内核.
曾坐下来, 让 AI 莫奈给画一张人像, 效果还行. 正打算 Figure out 如何用 AI 让我的照片动起来之际, 萌发了以上《真与假的遐想》. Btw, 生成式 AI 貌似有提高医疗效率的巨大潜能 (Killer Application), 但它会产生幻觉 hallucination, 这在真实世界的医学领域是十分危险的.

谢谢铃兰,也想听这首歌。AI再智慧,终究缺乏情感
问金角好! 今天想听单依纯唱《好久不见》.
AI 什么都会, 但终究不及那些最有智慧的人, 我觉得.
AI能使眼色的时代应该不远了,哈哈,问好铃兰
现实中, 一眨眼的是少年. 网上, 抛媚眼的是老太婆. 如果 AI 向你使眼色, 你受吗 :))
此话甚合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