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年,那些事儿,谁还记得?

(2018-10-13 08:23:08) 下一个

那些年,那些事儿,谁还记得?大学时光之开场白(草稿)

 

大学时光之开场白

1978--1982,这是我的大学时光。

那是一个思想活跃思想碰撞的年代。

我们虽是工科学生,但也关心着国家和身边发生的变化。

 

从1978年开始,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首先是右派摘帽,接着天安门事件被平反,彭德怀,刘少奇被平反,大批冤案被纠正,大批干部被解放,科技界文艺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重见天日,各类"牛鬼蛇神"再获重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各种思想也冒了出来,我们曾跑到西单,目睹了1978、1979年间西单民主墙上的大字报,那里应该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发源地。

我们曾在学校的阅报栏下,阅读思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场大讨论中的文章,见证了打破迷信,解放思想的全过程。

还记得当时政治课考试出了一道题《先生产后生活的做法对吗?试论述》,"先生产后生活 "是大庆精神之一,但这句话在当时已有争议。我觉得这道题出的非常棒,很活。这道题是50分的题 ,其结果是差不多一半同学不及格,后来校方对分数做了特殊处理。

我们亲身经历了1980年大学生竞选风潮,口口相传,听到许多北大等高校大学生竞选人民代表演讲概要,也听到刘源参加竞选的若干故事。这其中记忆最深的是在某高校的竞选大会上,一个学生说:"我是党员,我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党员,我要为党的利益争当代表",另一个学生跳上台说:"我不是党员,我的父母,爷爷奶奶,祖宗八代都不是党员,我要为人民的利益争当代表"。

《中国青年》刊登的潘晓的一份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

1979年,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班有个同学来自部队,他的战友上了前线,有人献出了生命。我的一个发小也上了战场,荣立三等功。

那是一个富有激情充满阳光的年代。

当时流行一个从清华喊起的口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后来,在一场国际比赛中,中国男排赢了,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最强音。

我们曾为中国男排的胜利而激动,烧报纸,烧扫帚,还有同学"劫持"一辆公交车跑到天安门广场去庆祝。

我们为中国女排第一次取得世界冠军而狂欢。 汪嘉伟,郎平,张蓉芳等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

那时,我们对中国男足也充满希望,男足在北京工体3:0战胜科威特,在马来西亚4:2反败为胜战胜沙特令人激动,场景多年不忘。

那是一个文艺开放文艺复苏的时代。

以复旦77级学生卢新华的小说《伤痕》为代表的描写文革时期的文学作品,当时成为当时文学思潮的主流。

大学四年,我们看过的美国电视剧《从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麦克·哈里斯、"头儿"、小鹿纯子家喻户晓。

看过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追捕》《望乡》。《Good morning, World 》、《杜丘之歌》《草帽歌》风靡校园,高仓健,真优美成了一代人心中的男神女神。

看过国产电影《小花》《庐山恋》《小街》,那时的明星是陈冲、刘晓庆、张瑜、郭凯敏。

大学期间,台湾校园歌曲进入大陆,《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得到学生们的喜爱。

邓丽君的歌曲悄然进入大陆,官方认定是靡靡之音,然而却在地下流行。

那时当红的歌星是李谷一,朱逢博,王洁实,谢莉斯等。轻声唱法出现,一首《乡恋》引发歌坛一场争论。这首歌不仅是唱法的改变,重要的是,她打破统一、僵化的模式,告别了千曲一调文艺时代。

我们在现场听过程琳的二胡独奏,苏小明的《军港之夜》。

交际舞开始恢复,在学校好像是地下的啊。记得我们班一帮男生把几个女生动员到情报所一间教室跳舞,结果几个女生躲在角落,没一个敢下场。

那是一个改革初启大潮涌动的时代。

经济改革初启,在安徽,四川等地农村出现"大包干","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深圳特区成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的事件。我们毕业时,学校有几个同学分配到基建工程兵,开进深圳后,集体专业,成为第一代深圳人。

打开留学大门,我们班在大三大四时,各有一个同学出国留学,还有一些同学做着出国准备。毕业时,我们学校这届毕业生有几十个(五十个以上,基本集中在化工系,我们班只有一个指标)公派出国攻读博士,以至于化工系某些班分配时已经没几个人了。

......

那四年,事儿真多,目不暇接。

后记

本来计划写一个《大学时光》的系列习作,第一篇是《我们学校我们班》,刚下笔,脑子里就涌现出很多的事,都是大事,至少是我认为很重要,对我影响很大的事。每件事,都可以展开来写,都可以独立成为一篇文章。于是,我又萌发了另一个想法,写一个《1978--1982,那些年那些事儿》的系列。先把这些事记下来,算以后写《1978--1982,那些年的事儿》的一个提纲吧。

那四年,怎么发生了那么多事儿。对我个人而言,那几年,眼界,修行,思想,境界都有明显提升,这和大环境的直接推动是分不开的。

那是一个变动的复苏的改革的令人目不暇接热血沸腾的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期盼你的 “第一篇是《我们学校我们班》”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男足在北京工体3:0战胜科威特"

=== 记得,深更半夜的,各大学的男生都跑出去上街庆祝,高举点着了扫地的笤帚当火把喊:3比0!3比0!3比0!第二天早上都是女生去上课,男生都在睡觉呢。
你说的那些电影电视剧都看过,那时电视少,还得去系里集体看哈,歌也唱过,满满的回忆,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