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争论,通常是由进攻方(挑起争论方)试图改变现状而引发,而防守方则努力维持现状。
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形,两人为某事的争论变得越来越激烈后,双方都忘记了争论的最初起因,让争论变成一场"为争论而争论"的语言游戏。让争论的初始目标(改变现状)在"为争论而争论"的纠缠中迷失,是防守方达到目的地(维持现状)一个有效策略。
当下川普总统挑起的的中美关税战,正在演变(或被不少媒体人解释)为一场"为争论而争论"的争论。
川普总统关税战的诉求
从奥巴马总统到川普到拜登再到川普,美国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从"一个贸易/知识产权的威胁"演变成一个清晰的国际战略威胁: 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改变自由世界秩序的国家(附录1)。
从川普第一任期至今,川普/拜登总统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达到【遏制/削弱中国对美威胁】的共同目的(两党共识)。
1
川普总统第一任期内与中国开启的贸易战,尽管主要集中在"减少贸易赤字/保护知识产权"领域, 其经贸之外的意义却远大于贸易赤字争端: 那是是中美经贸融合几十年后首次短兵相接的冲突, 开了先例。同时,因为规模有限(部分进口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美国社会大众没有感到贸易战带来的太大(if any)影响。
据报道说,出口中国的美国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的51%。那次贸易战后,中国寻找巴西/阿根廷作为自己进口大豆的新产地,并在当地购买大量农地,建立自己海外大豆生产基地,导致美国农民成为那次中美贸易战的最大受害者,迫使川普政府对农民提供联邦补贴。
2
与川普总统不同,拜登政府与中国的"激烈竞争",不以"减少贸易赤字/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而是在不减少川普总统对华已经加征的关税前提下,与盟友一起建立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国际联盟,并通过对华实施"高科技(芯片)禁运,遏制中国高科技(军事)力量的发展。
在美国大众大体依然浑然不觉(除非你持有各大芯片公司的股票)的前提下,拜登政府不仅对中国实施了进一步的打压,并通过拉大美中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的差距,让美国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将中美争端扩展到贸易争端之外的更深层次: "民主与专制的对决,结果将定义21世纪世界的格局和走向"。
3
再次上任后,川普总统对自己开启关税战给出了数个原因:1)世界占美国便宜太久,是偿还的时候了;2)关税增加联邦政府收入,额外收入可以用来减税;3) 重振美国制造业。这类极其勉强的原因后,川普总统最近给出了应该是核心的原因:中国利用高额的贸易顺差发展自己的军力,对美国/世界都构成威胁。
这一原因,让川普总统对华贸易战的目的超越了单纯贸易的范畴,与拜登总统围堵中国的目的相重合。拜登总统通过高科技(芯片)禁运来达到遏制中国军事发展的目的,川普总统则希望【通过与中国签署新的美中贸易协定】来减少(消除)中美贸易顺差, 从而消减中国政府发展军力财政能力。
通过遏制中国军事发展,两人(川普总统/拜登总统)都努力让美国在美中国际竞争中保持主导地位。
中美"新贸易协定谈判"的预期
与中国签署新的美中贸易协定,是川普总统上任(竞选胜利)后努力的方向。
当最初的友善方式(反复强调自己仰慕习近平已久,与习近平是朋友,邀请习近平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希望执政100天内访华,暗示川习两人一起举办生日party的可能..)均无法将习近平引诱到谈判桌前后,川普总统开始使用加征关税的方式迫使中国谈判,引发中国政府跟进, 表示自己在自知躲不过的贸易谈判中坚定不移的立场,中美关税战就此爆发。
1
4月2日中美国两国将关税加征到125%以上后,在看热闹的各类媒体"谁先服软/谁先让步"的无聊讨论中,中美关税战演变成一场"为争论而争论"的游戏,让人忘记了它是川普总统推动"中美贸易协定"谈判的手段。
就如帖子的开篇所说,当一场争论演变为"为争论而争论"的语言游戏后,争论的初衷(美国要求开启谈判,改变现状)就会在这场游戏中消失,从而导致防守方(中国回避谈判,希望维持原状)获益。
2
目前双方争论的焦点仅仅是"何时/如何开始谈判"。 但事实是,双方坐到谈判桌前谈判,并非意味着一定能够达成协议;更加不确定的是,即便达成协议,也可能不是某方预期的协议。
因此,即便"中美贸易(新)协定"谈判开始,中方是否同意美方要求仍是一个待回答的问题。考虑到仅仅为了启动谈判,川普己经用尽了手上的所有筹码, 将对华关税顶格加征至145%, 导致在未来中美贸易(新)协定的谈判中,川普手上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筹码,来逼迫中方答应"大幅度消减中美贸易顺差额"的要求。
习近平可以用川普的话告诉川普,"你手上没牌了"。
3
利用川普总统对高额贸易顺差的抱怨,中国可以就坡下驴: "我们也希望贸易平衡,但我们不能为了贸易平衡而购买我们不需要(自己能造)的商品,我们只能购买我们需要但又不能自己生产的商品"。在这一合理的贸易逻辑下,中国要求美方解除拜登总统对华"高科技/芯片"禁运政策,似乎就变得自然而然,并具有很大的诱惑/说服力。
川普总统最近废除了拜登总统"将世界各国分级,并据此管理芯片出售"的政策,让芯片成为贸易谈判中的一个可谈因素,对中国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
川普总统关税战的结局
1
目前关税战的最终目的,是启动"中美(新)贸易协定"的谈判。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双方没能坐下来开始谈判,作为这场中美对抗的始作俑者(进攻方),川普总统则是失败者。
1) 如果中方坚决拒绝谈判,导致这场关税战无疾而终,川普总统无疑是失败者;
2)目前美国有13个州联合提出诉讼,状告川普总统发起关税战是越权行事。如果法院判川普总统越权,这场关税战会嘎然而止。关税战这样的终结,似乎给川普总统一个辉煌的台阶:"要不是最高法院反对,我一定能赢得这场美丽的关税战,让美国再次伟大,让每个美国人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
2
如果这场关税战最终导致"中美新贸易协定"开始谈判,川普总统暂时取胜;但作为这场中美对抗的始作俑者,川普总统依然面对,
1)中美贸易谈判没有达成最终协议,无疾而终,事态维持原状。这对试图改变现状的进攻者(川普总统)来说,是失败的结局;
2)将大豆与芯片捆绑,中方在新的中美贸易协定中,以购买美国大豆为诱饵,使川普总统摒弃拜登总统对华"高科技/芯片"禁运政策,在满足川普总统"降低中美贸易顺差"要求的同时,中国获得自己急需的芯片。作为"生意人(川普支持者的统一口径)", 川普总统的这一决定无疑有利于美国经济; 然而,作为美国总统,他的这一决定无疑偏离了"通过遏制中国军事发展,两人(川普总统/拜登总统)都努力让美国在美中国际竞争中保持主导地位"的目标。
Win the battle and lose the war (赢了战斗却输了战争/丢了西瓜捡芝麻)。
3)
面对中国崛起对美国/自由世界的真实威胁,如果这场关税战最终无法取得川普总统需要的"通过缩小中美贸易顺差来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似乎只有重拾拜登总统的方法,与盟友合作建立围堵中国的各种同盟。
对用全球贸易战/以及其他方式,几乎已经冒犯了美国所有盟友的川普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附录
1. 奥巴马/川普/拜登对华经贸冲突三部曲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211/6807.html
谢谢你花时间读我的帖子。你能说说我这篇帖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吗?同时,你能说说我帖子中哪些些观点"太偏激"了吗?
至于说军事方面保持或拉大对中国的领先,拜登真没做到川普也做不到。中国是一个工业和科技大国,最先超越美国的,不是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不是金融不是教育不是大学实验室里搞的那些科技,大约就是军事方面。
拜登执政期间,为了保持美军队中国军队的绝对领先地位,拜登政府修改了上述政策,不再将美军技术领先水平水平维持在2-3代,而是在尽可能遏制中国军事水平的原则下,美军尽可能拉大自己对中国军事的领先距离(如果能达到5代,绝不做4.5代)。对华实施"高科技(芯片)禁运,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