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来自诗度空间
【导读】十几年前就知道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Compassion Cultivation Training (CCT)项目。这个研究中心(CCARE)成立于2008年,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和促进对Compassion和利他行为的科学研究。CCARE由神经外科临床教授James Doty博士创立。迄今为止,CCARE已与许多著名的神经科学家,行为科学家,遗传学家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合作,研究Compassion和利他主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和联系。研究显示,富有共情和同情心的态度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在困境中的痛苦感,并在压力大的时候成为一种深厚的个人资源。
去年春天有幸参加了皛琳(Karen)老师八周的CCT课程。看到老师1月5号又要开课了,发这篇文章聊聊我在CCT课程所学到的。
* * *
“在外界刺激和我们的反应行动之间,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 这是我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 Compassion Cultivation Training (CCT) 第一节课上所学到的。最近重温这八周的课程,对自己又是一次觉知的提醒,在此与朋友们分享。
知道斯坦福的CCT课程,已有十来年了。那次我生病,去斯坦福大学医院看医生,坐在候诊室等了很长时间,便随手翻阅身旁小桌上的报纸和杂志,看到一张介绍斯坦福大学医学院CCT并招募义工的传单。
他们招募重病人参加这个项目的调研。它谈到CCT早期的研究发现,一些重病人,具有Compassion和利他主义精神对于他们的治疗和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当时有癌症病人参加,在这些病人身上有明显的成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中心(CCARE)从事这项研究。
当时我心里一愣,心想患有癌症的病人,跟他们去讲Compassion是不是搞错了,应该是外界对他们多一点同情、共情,悲悯和利他(他们)之心吧?怎么能要求身患癌症的病人去发扬光大他们的同理心和利他主义精神呢?
那天看完医生回到家,我到斯坦福大学的网站去查阅,想了解一下CCT的课程。在CCARE网站上看到Compassion和利他之心对于病人治疗的好处和影响。(注:现在的网站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忙于工作和孩子,而且我也不是他们当时要招募的理想病人,就没有进一步去深入了解。
照片来自诗度空间
直到去年3月,在Palo Alto家长群,看到皛琳(Karen)老师要在Palo Alto 开设CCT课程,而且是一次公益课。一阵惊喜,我知道这就是我在斯坦福医院看到的那个CCT课程,于是马上报名,和十几位学员一起参加了Karen 老师八周的课程。
Karen老师说,“Compassion”一词,我们找不到相对应的中文字。有人翻译成“同理心”、“同情心”,但是它与同情(sympathy)还是不同的。
同理心,讲共情,就是说我看到你难过,我也能感受到你的难过。
同情心,往往是看到别人的不幸和痛苦,对他们产生的一种不忍之心。同情者和被同情者往往有处境的不同。
“Compassion”,也有人翻译成“悲悯心”,或者“慈心”,它是同理心的延伸,它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你看到他人受苦,想去帮助他。你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能理解他人的处境,知道他们这些情感从哪里来,然后想去帮助他们。这种情怀可以超越你所处的位置,可以超越种族,也可以超越人类,延伸到大自然的一切存在。
八周课的内容,层层递进。 第一节课的主题是如何获得平静安稳的心绪。
在第一节课上,当我听到“在外界刺激和我们的反应行动之间,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那一刻,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也感到一种伴随而来的觉醒,或者叫做觉知吧。
其实这不是深奥的理论,而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所谓大道至简,但是我们往往没有这种意识,也很难做到。
有智者说:人生充满了困境,人生没有“自由”。
我们都渴望自由,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所谓“自由”,就是能够自己做主。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做主,才是“自由” 所在。
活在世上,我们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生境遇,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情绪所主宰、所绑架。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有时我甚至觉得,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到饱满的人生。所以我觉得,不必要求人人修炼成佛,也不必每天心平如镜。
但是当我们意识到,“在外界刺激和我们的反应行动之间,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它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事实上,当我们受到外界的任何刺激或者任何影响,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喜怒哀乐;也许我们身体里面的应急机制马上就会反应;我们可能不加思索,本能地回应。
照片来自诗度空间
我们首先需要锻炼觉知的“肌肉”,允许自己在外界刺激——情绪出现之后,觉察我们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命名它,但给自己制造出足够的空间,不去被它裹挟着直接进行反应行动。做到真是不容易,首先我们要有这种觉知。
我们是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所带来身心反应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你有权利为自己选择对健康更加有益、对自己未来更加有利的身心反应。经过练习我们可以对外界的“事件”,作出更理性和更有利的行动 (response), 而不只是被动地回应(react),这给我带来更深层的觉知和自审的意识。
面对一切,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如何反应,如何行动,这是我们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
我们可以选择不受负面事件和情绪的影响;可以选择远离伤害你的人;可以选择不随时随地地评判他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迫你的意志。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是有选择的,是有自由意志的,这种觉知会让你真正体验到自由。
觉察是我们的天性,经过练习我们会觉察得越来越快,越清晰,并且接纳这些感受而不去马上进行反应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允许自己平静的做出真正对自己有利的行动(response), 而不是马上反应 (react)。
在八周的CCT课程上,我们听老师的分享,跟着音频练习,参加课堂讨论,每周还有作业,做日常运用的练习。
人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随着CCT课程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如何获得平静安稳的思绪,如何获得内心的自由,也学习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在这个课上,我们练习暂时忘掉昨天的回忆,放弃未来的计划,关注当下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间,通过呼吸,让觉知安放在当下的此时此刻。
我们学习,人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人人都渴望得到幸福,都希望避免痛苦。
我们首先,练习把慈心和关爱给予你爱的人和自己喜欢的人。这当然很容易做到,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我们关爱的人。
第二步,我们练习把慈心和关爱给予你不那么关心的人,或者是陌生人。想想他们和我们在人性的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与我们的关联是处处可见的。我们的生活,从食物到日常生活,都依赖于他人和陌生人的服务。
最后,练习把慈心和关爱给予那些让你厌恶的人,那些曾经给你带来过伤害的人,这是比较难以做到的。让那些厌恶的面孔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会感到不适或者难受。但是也想想在人性的本质上人是相同的,人人都渴望幸福,都想避免痛苦。他们对你和他人的伤害,也许他们不知道,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可能就会慢慢地释然。也会想到,我们活在世上是互相关联的。
当我们想到陌生人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好处和方便,想到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也是这个世界上与你(曾经是)息息相关的人。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互相依赖于他人的服务。这些人类的社会特征是我们固有的。我们拥有共情心确保了我们的物种在几千年中得以生存和繁衍。
想到这些,我们就可以让自己觉知,可以由衷地祝福他人的幸福,同情他人的痛苦,并且让这种觉知滋润我们的生命,让自己更加快乐地活在当下。
斯坦福大学CCARE的研究还显示,富有共情心的能力和态度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在困境中的痛苦感,并在压力大的时候可以成为一种深厚的个人资源。
照片来自诗度空间
推荐阅读以往文章:
1)皛琳:一位临终关怀护士记录的人生遗憾清单
2)皛琳:视角与态度
3)童慧琦:应激下的身心安顿法
7)晓霜:分享一本经久不衰的畅销书《爱的五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