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早晨八九点钟的”老海归

(2020-06-27 07:56:50) 下一个

1951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开始派遣学生赴苏联留学,到1964年总计有8000多人,全部按时回国。政府选派首先是根据中苏合作项目以及苏联援建项目的需要,派遣学生学习苏联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次是“团校留学生”,是应苏联团中央的邀请,中国团中央选派优秀共青团员赴苏留学。第三是“军事留学生”,由中央军委选拔军事人员赴苏入读苏联各军事院校。最后各院校也有名额,年轻有为的教师也有机会留苏。

在这8000多人中,有一位很特殊的留苏学生,叫陆明盛,是一位留美回国的老海归。她194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医药学,丈夫钱定华也在哥大读机械工程。夫妻1951年回国,34岁的陆明盛被分配到南京医学院教书。1957年陆明盛40岁,被选派去莫斯科学习“社会主义”医药学,在莫斯科进修了两年。

从美国回来的老海归,除了钱学森这个档次的大碗,大部分都受到怀疑和监督。40年代共产党派了一些“自己人”带着任务去美国留学,一方面学习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号召动员留学生回国。陆明盛没有这层背景,而且地主出身,能得到党的信任,再次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也许是因为业务出众,政治表现突出,工作努力,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赞赏。况且派到苏联,还是社会主义阵营,不怕不回来,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陆明盛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的第一年,恰逢“伟大领袖”在莫斯科大学演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人到中年的陆明盛当场聆听了伟大领袖的名言,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不知作何感想。

在那个年代,能对美国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做亲身比较的人没有多少。有少数搞原子能和导弹的老海归随代表团访问过苏联,一两个星期而已。陆明盛在莫斯科生活了两年,应该最有发言权了。她很少谈起在莫斯科的经历,只有几次跟孩子聊天说漏嘴了。一次说“他们的货架子上什么都没有,”说完立刻意识到说错话了。 还一次说“在公共汽车上,扒手划开别人的屁股口袋,偷走钱包,看到的人都不敢作声。”

大概是因为人缘好,陆明盛在文革期间除了下乡劳动,没有吃太多苦,也没有被扣上“美国特务”和“苏修特务”两顶帽子。丈夫钱定华1983年逝世,年仅66岁。陆明盛1986年移居美国,跟女儿住在波士顿,2014年去世,享年97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茅山道士 回复 悄悄话 敬佩,惋惜
铁钉 回复 悄悄话 她的儿子经常在华夏文摘上发表见解,网名是“老钱”或是“老老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