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独上西楼 (十六)四川
自古四川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闻名。冷先生这次不敢再与家人分头行动,一家六口一起向四川万县进发。一路上几乎什么样的交通用具都用上了,因为路途拥挤不堪,行进缓慢。除了金钱,一时用不着的衣服,被褥,炊具能丢掉的都被他们遗弃在了路上。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终于到了万县。
谁知万县已经不再是几个月前的万县。如今也是人满为患。一家人找了一个下脚处,男女大小六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此时冷太太自然对自己滞留武昌不肯早一点离开的决定感到后悔,但是她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虽然冷太太带来的金条,金锭,银票还剩下不少,但是,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她知道,这次对日战争不可能是个短期的灾难。她千方百计地节约开支,尽可能少用或不用积蓄。孩子们的穿着打扮都尽可能地简单。冷先生和她自己也是布衣布鞋。尽管她和冷先生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然而,在武昌出发之前,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民国二十八年春天,冷家又添了一位千金,取名冷尚兰。
冷先生是个文人,对梅兰竹菊的喜爱自不必说。女儿们寄托了他对四君子的崇尚,尚梅,尚兰的名字由此而来。同时,他又是一个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蒋总统中正的崇拜者。因此,按照他的意愿和他对三民主义,蒋中正的崇尚,四个儿子分别取名:尚民,尚生,尚中,尚正。
冷先生在万县的一所中学里某到了职位。除了教地理,他还教国文,兼职教务主任。有了固定的收入,他们一家六口搬进了比较像样的住宅。
在万县的那段日子里,三个大孩子都进了学校。因为逃难,他们基本上都荒废了一年学业。冷先生极尽努力地为孩子们联系学校,两个儿子进了当地的初中和小学。但是十六岁的大女儿尚梅不打算再回学校念书了。她认为国难当头,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去。冷太太觉得一个女孩子,已经受了初中教育就足够了。她不支持女儿继续接受教育,更不支持女儿去抗日。在她的概念里,冲锋陷阵,宣传抗日是男人的事。她认为当务之急是给女儿订一门亲事,找个门当户对的婆家。自己跟冷先生的矛盾大多数来自于不同的生长背景。女儿对父母的安排都不满意。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她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进了当地的中学继续念书。
冷太太那段时间基本上在家照顾三岁的尚正和襁褓中的尚兰。
南京沦陷后,政府宣布重庆为陪都。国立中央大学早在民国二十六年就开始着手迁入内地。两年之后,中央大学重庆临时校舍已经基本就绪,学生也已经开始上课。虽然有许多内地的教授,讲师移居重庆,但是师资依然缺乏。在朋友的推荐下,在北平享有盛名的冷清泉教授正式受聘于中央大学。
说服太太从万县迁居重庆进行的很顺利。毕竟重庆是陪都,大城市。而且中央大学是当时国内响当当的名牌大学。冷太太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丈夫的决定。对于大儿子尚民,冷太太觉得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每次想起他来,冷太太总是心有戚戚。但是她完全知道战争的残酷。从全国各地逃到四川来的人家,多有妻离子散的。但是想想儿子丢在冷先生的手里,她还是咬牙切齿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