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林昭与甘粹在北京景山公园高阁下合影。房文斋摄
与林昭(1932~1968)君相识,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那颗罪恶的子弹,已让美丽的生命化为尘土。不过,关于林昭辉耀夜空流星般的坎坷人生,关于她惊醒世人的惨烈冤死,至今依然萦回心中,挥之难去。
本人与林昭有过一段近距离接触,却始终噤若寒蝉,从没敢写下一言半语。年近八秩,再不会有22载锦绣年华,奉献给苦役鞭笞。头脑枯竭,心脏病疲,更经不住再一次炼狱蒸煮。除了强迫自己遗忘,哪有别的选择?
年前从互联网和报纸上接连读到几篇回忆林昭的文章,唤醒了尘封的记忆,也给我注入了勇气。我终于壮起胆子,用颤抖的枯手,写下这篇残缺不全的悼念文字。
北大来了个林妹妹
1957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6班学习,当班上26名同学有6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时,我直接找党支部书记于恩光个别谈话,指责他们率性胡来,伤害好人,违背了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的精神,并愤怒地声明:自即日起,退出反右运动,坚决与党支部划清界限! 殊不知,此时引蛇出洞的阳谋已在内部发布,只是普通党团员尚被蒙在鼓里。
时任人大新闻系党总支书记的章某,住过窑洞,喝过延河水,觉悟自然了得。他决心超过法律系,做人民大学的反右英雄。法律系由于出了个全国闻名的右派学生林希翎,流毒广布,右派比例也最高。章总支书记昼夜部署,东挂西连,一再增补,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冠军。
包庇右派就是右派!我赤膊上阵,自投罗网,顺理成章荣登右榜。最终落得个留校查看的宽大处分。从此摧眉折腰,自咒忏悔,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1958年秋天,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忽然并入人大新闻系。据说,新闻事业乃是党的喉舌,必须设立在最革命、最纯洁无瑕的地方。有着中央第二高级党校之誉的人民大学,正符合这样的条件。北大新闻专业的并入,不仅使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右派分子的队伍也更加壮大,其中就有个著名的女右派林昭。
听说林昭此人不仅与北大头号学生右派谭天荣齐名,而且堪与林希翎媲美。她说话简洁犀利,诗文俱佳,曾是北大校刊《红楼》的编委。鸣放时,她以《组织与良心》为题,作过一次激情洋溢的讲演,反响十分强烈。
当鸣放变成反右,林昭许久沉默。有一天,一个同学在大会上遭到围攻,她忍无可忍,竟然跳上桌子,严词反驳无限上纲、搞人身攻击的积极分子。她的超常行动,惊呆了冲锋陷阵的勇士。有人恐吓地质问:你是什么人,敢给右派分子辩护?她凛然作答:我是为真理辩护的人! 你敢说出姓名吗? 有啥不敢的?本人是中文系学生,姓林名昭。双木林,日旁刀下之口的昭! 如此不顾利害自蹈陷阱的癫狂举动,一时间成了北大的特大新闻。更加令人惊异的是,右派帽子已经戴到头上,她却毫无忏悔之意,认为自己真理在手,无错可认。
听到这位女性的异端邪行,我暗暗感叹:原来,自动跳出来为右派辩护、自投罗网的傻瓜蛋,不止我一人。同病相怜,我对这位跟自己一样引火烧身的林姑娘,充满了好奇。
机会终于来了。班上的同学到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去了,右派自然不配作教育者,我跟甘粹、伍伯涵、江泽纯、雷凡等被安排到系资料室帮忙,为正在编辑的《新闻大事记》搜集资料。
去之前即听说,大名鼎鼎的林昭也在其中。原来认为,她跟本人一样,是个性格粗犷的李逵式人物。一见之下,不由大感意外,站在面前的竟是一位身材瘦削,满口吴侬软语的弱女子。头发浓密,两只粗粗的短辫子垂在脑后。脸色苍白,双唇线条明晰,一双大眼睛特别明亮,但目光并不专注,常常是倏忽一瞥,眉头一蹙,然后轻咳几声,目光移向别处。
后来听说,她在北大落网前,曾有林妹妹的昵称。追求她的不止一人。有人形容她娴静似娇花流水,行动似弱柳迎风,泪光点点,娇喘嘘嘘也有人说她有肺病,因此偷偷称她病西施。我十分纳闷,如此瘦弱的身躯,哪来如许凛然无惧的胆量、语惊四座的雄辩言辞?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林昭为甘粹(左)和房文斋摄于人大校园
只为当初一念差
右派学生在资料室帮忙,主要是翻阅1949前的旧报纸合订本。记得有《大公报》、《新闻日报》、《中央日报》等,上面刊登的有关新闻方面的资料,统统摘录下来做成卡片备用。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是资料室副主任王前。此时的右派,人人希望早日摘掉帽子回到人民队伍,自然是谨言慎行,积极卖力。王前对我等似乎也很满意,不仅和颜悦色,而且嘘寒问暖。课外活动时间,常常撵我们:同学们,别闷在屋子里,出去活动活动。自从堕落成另类,虽然蒙恩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但做人的尊严早已荡然无存,除了蔑视白眼,就是吆喝斥责。现在碰到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领导,大家心里满怀感激。心想能永远留在她的治下作个资料员,不再回去做大学生,实在是难得的造化。
王前对惟一的女右派林昭,更是刮目相看,竟将她安排到自己的办公室,两人对桌而坐。我们当时都不解,反右已经快一年了,同是延安来的老革命,她与那位章总支书记,为何差别就这么大呢?
有一天晚饭前,别的同类都出去活动了,我一个人靠在椅子上发呆。吱呦一声门响,林昭翩然而至。不等我打招呼,她已经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了。端详了我一阵子,用低低的探询语气问道,别人都出去玩,你一个人在想什么?是想老爹老妈,还是想念爱人孩子?我颓然答道:自身尚且难保,哪儿顾得上父母妻孥! 她略显吃惊地问道:老兄为何如此悲观?我反问道:怕是你们太乐观吧?她许久没言语,然后掉转话题说道,你是个很聪明的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话,用不着我提醒。你干嘛犯糊涂呀?
这话触到了我的痛处。于是径直告诉她,自己13岁当儿童团长,14岁正式参加革命,22岁就混上了区、营级(后来称科级)。处处一帆风顺。无奈,心比天高,不知安分,不顾组织一再挽留,坚决要求深造,竟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人大新闻系。录取名单在《大众日报》上一公布,同事惊诧,亲友欢呼。自己也像范进中了举人,差一点得了疯癫之症。谁能料到,得意的时光不到一年,便堕落成千夫所指的异类。如果不考什么劳什子大学,留在机关当我的小干部,轮到下面鸣放时,阳谋已经昭然,我再傻也不会自投罗网。况且,我出身贫农,历次运动都是积极分子,又被评过优秀工作者,内定右派的事,绝对轮不到自己头上。正是可恶的大学,才使我名列另册,沉入地狱。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失足成千古恨!
林昭为房文斋摄于人大校园
林昭听罢,长叹一声劝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你的处分轻,很快会摘掉帽子,千万不可自暴自弃。我径直反驳道:我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莽李逵,不要说情急之下会说出无错无罪之类离经叛道的话,就是低眉顺眼做得不到家,一番努力也要化为乌有摘帽子等到猴年马月!
沉默一阵子,她说了自己的情况。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曾是留英学生,归国后一心想为乡民谋福祉,便报名参加江苏省县长考试。结果以全省第一名的资格高中,被任命为吴县县长。可是,圣贤门徒不是尔虞我诈的政客们的对手,很快便衔恨而去。母亲许宪民也是位向往民主自由的知识分子,1949年后作过苏州市政协委员。林昭中学毕业后,父亲坚持送她到美国读书,她不但坚决不答应,而且与地下党偷偷来往,以致与家庭反目,被亲友疏远。大军一过江,她就参加了革命。先到苏南新闻专科学校读书,然后志得意满地参加了土改。当时,一些苏北干部到了苏南便竞相换老婆,她看不惯,骂他们是陈世美,因而挨过严厉的批评。无奈本性难移,反右之初,就钻进了右派的队伍。
你看,我不也是一个不识时务的莽李逵吗?我的肺子有病,但我还要好好活下去,把花花世界都看个明白。 我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她摸过面前的卡片纸,拿起蘸水钢笔,低头写下一首诗,顺手递给我。我一看是顺治皇帝的一首出家诗:
黄袍换却紫袈裟,
只为当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缘何落在帝王家?
我抬头问道:莫非,你也后悔当初那一念之差?不,不穿上黄袍,怎能对贫苦的农民做那件大好事呢。没去美国留学呢,也不后悔?我追根问底。没等她作出回答,别的同学回来了,她转身离去。
林昭为房文斋摄于景山
替朋友严守秘密
资料室副主任王前,是一位略显忧郁的女人。身材苗条,线条柔和。虽然人到中年,却风韵不减当年。脸色虽然有些苍白,却细嫩得吹弹得破,加之衣衫得体,风度翩翩,谁见了也要多瞟上几眼。她是人大副校长聂真的妻子。聂真身材中等,脸色黝黑,态度和蔼,作起报告来像拉家常。我们都纳闷,年轻漂亮的王前,怎么能看上个年近六旬、有些婆婆妈妈的老头子?后来才得知,她本是刘少奇的前妻。与刘少奇离婚后,才嫁给了内室空缺的聂真。
大概是曾经离异的缘故,王前总给人一种柳眉颦蹙、百无聊赖的感觉。可能认为右派自身难保不会告密,王前经常跟林昭讲一些心里的苦衷。此时,林昭跟单身汉甘粹正谈着恋爱。甘粹多次向林昭打听新闻。林昭严守自己的承诺,除了摇头叹气,只有一句一言难尽!至于细节,丝毫不肯透露。甘粹觉得林昭对我印象不错,让我试试挖点新闻。我不识时务,竟然遵命不爽,偷偷地询问林昭,结果可想而知。虽然碰了一个软钉子,却从心里敬佩她忠于友谊的诚信精神。
右派有啥资格谈恋爱
人大新闻系最初招生有三个前提条件:党团员,历史清白,三年以上革命历史。因此在资料室帮忙的右派,都是调干生,而且年龄偏大,有的已三十多岁,大都成了家,只有林昭与甘粹是单身。日久生情,不知什么时候,两人谈起了恋爱。为了不影响改造,开始极端秘密,连我这个好朋友也不知情。
一个礼拜天,甘粹悄悄约我出去玩。当时的政治气候,右派结伴外出,有臭味相投甚至密谋破坏的嫌疑。要想结伴,只能分头行动,然后到约定地点会合。甘粹突然相邀,我仍然认为是为了避嫌。可是到了游人稀少的景山公园,发现他与林昭已经候在了大门里面高阁的后面。林昭并不扭捏,坦率地告诉我,他们在恋爱,约我出来,一来是相信我,二来认为我的摄影课学得有点样子,想请我给他们拍几张纪念照。我慨然从命,用学校发给实习的苏联相机,给他们认真拍了几张。然后转到北海公园南门外的团城又拍了几张。分手时,甘粹一再叮嘱,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
房文斋为林昭拍摄于团城
我自然是守口如瓶。
不幸,他们谈恋爱的事,很快就被上面知道了,并传下话来:立即停止非法活动,集中精力改造,不然后果自负!这反倒激怒了林昭,从此不仅公开与甘粹接触,而且顶风而上,公然在党总支门前,亲密地携手漫步。不用说,更加严厉的警告随之降临。林昭更加愤怒,索性拉上甘粹,径直到总支办公室,要求开介绍信登记结婚。总支书记章某一阵冷笑:右派有什么资格结婚?异想天开!我们有公民权,为什么不能结婚?林昭理直气壮地质问。章某凛然作答:你认为给你们公民权,就是公民吗?别忘了,右派是资产阶级反动派!
反扑如此猖狂,付出的代价自然是无比惨烈。甘粹立即被发配到新疆农建三师劳改农场,等于判了无期徒刑,年逾半百方才被赦回,差一点将小命扔在大沙漠里喂了野狼。对学生右派下如此狠手,在人民大学也是绝无仅有。林昭则因肺结核日渐严重,被撵回苏州老家治病。
十年浩劫期间,她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关进上海提篮桥监狱。由于不肯认罪,有期变无期,最后被秘密处死。司法人员去她家索要五分钱子弹费,家人才知道亲人已经遇害,但不告诉尸体扔在哪里。
林昭的冤案平反后,亲友同学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苏州郊外为她建墓立碑。我打听墓地在哪里,打算去祭吊。听说墓中并没有她的骨灰,只有她的一绺头发和她生前用过的一枝钢笔。既然找不到林昭的长眠地,我打消了亲去祭奠的念头。
林昭与父母的墓地
十年前,摄影家胡杰自费拍成一部短片《寻找林昭的灵魂》。我有幸得到了这张影碟的拷贝。在林昭的遗像中,有一张在北京景山公园高阁下与甘粹的合影。那正是50年前鄙人的作品。是甘粹从地狱回到人间后,特地写信向我索去的。
照片上,林昭穿着一件素花旗袍,挽着甘粹的手臂,两个26岁的年轻人,脸上都绽露着天使般的微笑
文章原载《南方周末》200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