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期刊《科学美国人 Scientific American》在九月份出版了一期特刊《The Science of Being Human》。把这期特刊题目翻译成中文还真是不容易,翻译成“做人的科学”听起来好像是讲道德伦理的。翻译成“成为人的科学”有些拗口。算了,不翻了。这个专刊探讨的是为什么“人”这么特殊,和任何物种都不一样,是哪些特殊性让“人”成为地球的统治物种?我很喜欢这种听起来是因为吃饱撑的没事干才做的研究。
我们“人”这种动物有什么特殊能力?
作为一种动物,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地域范围,以及为己所用而控制的物质和能量,是其他任何动物所无法企及的。如果再加上我们的智力,强大的交通和通讯能力,知识的获取和分享能力,以及我们创造的叹为观止的艺术,建筑和音乐等伟大成就,还有一种特殊的无形的称为“文化”的东西,所有这些,都使“人”看起来不是动物界的一员,连达尔文自己都承认在人的进化这个课题上,进化论是不完美的,只能给出片断性的解释。当前的共识是,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因为人类可以互相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个体不断的给集体知识大厦添砖加瓦,从而使人类可以持续地创造性地找到应对生存挑战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这种称之为“文化”的在群体里被个体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这种持续的种群内的知识复制加创新,是我们人类成功的秘诀之一。
要论证这个观点,就有必要研究其它动物在学习和创新上的行为模式,和人加以比较。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非洲黑猩猩的学习能力,年轻黑猩猩模仿有经验的黑猩猩,用石头砸碎坚果,用树枝从蚁巢钓蚂蚁吃等等。大量研究发现其它动物,如哺乳动物,鸟,鱼甚至昆虫都有模仿行为。动物不但有模仿能力,而且还有创新能力。有一个名字叫麦克的黑猩猩,找到了两个空的液化气罐子,通过撞击这个罐子发出巨大声响,彻底把对手吓坏了,从而迅速当上了这一群黑猩猩的老大。在日本,有一种小嘴乌鸦想出了一个吃核桃的办法,它们把核桃扔到交通路口,让过往的汽车把核桃壳压碎,当交通灯变红时,飞下去取走果仁。这种社群性质的模仿其实就是一种原始互相学习的“文化”,这种文化驱动力可以促使个体偶然获得的创新传播开了和传递下去。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法则会保留哪些有利于准确高效模仿的生物结构和功能,比如较好的视力,较好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协调能力,较高的计算能力,对过去和将来的概念,对其它个体的容忍,等等。这种文化驱动力也促使形成大的社会化群体,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群体让互相模仿的机会更多更有效。
既然其它动物也有类似的原始“文化”,为什么它们没有进化到像人类这种复杂文化,为什么黑猩猩不能给基因测序或者发射宇宙飞船?(下面这两张照片给出了巨大反差,上面那张是黑猩猩在钓蚂蚁吃)。虽然模仿甚至创新在动物界里普遍存在,但是主动传授技能却非常罕见。只有有了主动的传授,才让学习更有效率,才能保证个体偶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种群内的成员之间的传播,以及向下的代代相传,是准确,忠实,完整,和系统的,才能让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成为可能。“人”是唯一有系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种“文化”的物种。人的这种“主动传授”的驱动力,不是因为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了独特的某种生物构造或某个基因的改变,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由于这种“主动传授”的驱动力,语言的产生就是人类进化史上顺理成章的事件了,语言的产生让人类进化有了质的飞跃。
”语言“是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很多动物都可以通过动作,或者发出不同的的声音和同类沟通,比如海豚就可以发出很复杂的声音告诉同类有关位置,食物,危险等信息。一只叫Alex的著名的鹦鹉,可以识别和说出一百多种物件名称,并且还能描述这些东西的颜色,质地和形状,而且它还可以表达意愿,比如“我想离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声音模仿,而是理解句子的意义。但为什么海豚和鹦鹉的”语言能力“没有进一步进化,从而可以讲故事,写诗,记录历史?而人类却在进化中获得了复杂的语言?人类的语言通过极其复杂的语法,把字母文字排列组合成无计其数的句子, 来表达不同含义。人类语言不但可以描述身边客观世界,而且还可以表达非物质的存在,比如道德,法律,国家,喜怒哀乐的情感,过去,将来,等等。过去一二百年来,科学家试图揭开人类语言的产生和进化之谜,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进化论中,一个新的生物性状产生,是起因于偶然的基因突变,但遗传学和基因图谱研究并没有发现一个人类特有语言基因,显然这种化茧成蝶的突变过程难以解释语言的形成。语言与其说是一个生物学上进化过程,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的进化过程更加合理,这可能和生命进化中最难的一个问题有关,就是“意识”从哪里来?
未完待续
不同的人之间的DNA相似程度在99.9%;黑猩猩,在基因上与我们人类的相似度达到了96%;猫的基因与我们人类有着90%的相似性;家牛与我们人类共享大约80%的基因;
当涉及到蛋白编码基因时,老鼠与我们有着85%的相似度,但是在非编码基因上,只有大约50%的相似度。国家人类基因研究所把这种相似性归咎于大约8千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鸡与人类共享了大约60%的基因;令人惊奇的是,即使是香蕉也与人类共享了大约60%的基因
万物同源,人类也就是最近几千年跑得快了点儿,语言使得知识不再主要通过基因来遗传,而是可以代代相传,累计下来的知识就不得了了,文字使得知识可以精准的流传,最终,成为统治地球的物种,祥林嫂也不必怕狼了,都关到动物园了。
从哲学或广义的角度上看,人类的出现是宇宙或自然发展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必然,但却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偶然“聚化”而成,这个聚化过程和原理也许就是该文所想研究的。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中把更把人类的出现上升到理论高度,称其为“人存原理”,又进一步将其分为强人存原理和弱人存原理。据目前的学说,宇宙是从140多亿年前的一个奇点爆炸并扩张到今天这个样子,这期间,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从45亿年前的炽热星云在重力作用下生成的太阳系中逐渐形成的。如果把这个过程以14天的时间来形容,地球是从4天半前开始形成,人类的出现只是最后三分钟的事情,可见人类存在的从无到有是多么地非凡和奇妙,文章作者在题目中用到singular 这个词,并想探索其中奥妙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人类的出现使宇宙和自然能够反过来“意识”或“认识”自身,那么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否能最终“主宰”宇宙和自然,或人的存在只不过是宇宙进化过程中的“昙花一现”,这一切只有时间老人才能见证了。
已知人类与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具有想象的能力,这是智力的概念。而这个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大脑沟回,比如奈安德特人,即洞穴人比智人个大体强,有165厘米高,个体对决智人打不过,但最后被智人消灭就是因为智人会组织,组织力量大是个想象力的体现。奈安德特人的大脑尽管容积更大,但沟回不如智人多。
那么就是人类的大脑沟回为什么能比动物发展的问题了。
目前的解释是两个因素,第一是大量食用骨髓(多数食肉动物剩下的),第二是学会吃熟食(缺乏逃避自然界火的能力,必须适应火),而这两者都算因为人类祖先在自然界体能竞争不足,不得不发展某种其他能力生存,结果出现互相促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