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女回国养老送终三年记(五)
海边的曼切斯特 独生子女的原罪
10月7日凌晨接到电话父亲去世,上午走南航航班。飞机上不敢再看那部《海边的曼彻斯特》,上次坐南航飞机,看后当时就傻了。一个关于“失去”的情感故事讲得隐忍克制,没有戏剧性,没有鸡汤。知乎评论讲述方式“太反好莱坞”。
7号飞行也极其平静,只有护理院院长这个夏末的话在心里电影般的重演。那是决定要送父亲进护理院的时候,我坐在她办公室说了好长时间的话。看见我手脚腿上的神经性皮炎红斑,她淡淡地说:独生子女不靠机构是无法养老的,个体压力太大,。然后她开始说个体养老的问题:八十多岁老人送到医院抢救,六十岁儿子缴费窗前脑溢血死去;老太太伺候瘫痪老头好几年后,想给老头子送养老院,三番五次来了又推了回去。很快老太太查出癌症......
《海》里没有表现最残酷和激烈的“失去”场面,甚至台词都少到只言片语。主人公在精神上一直在逃亡,逃离他曾经怕孩子们冷,醉酒出门前给壁炉加火,却烧死三个孩子的过去。但是生活不放过他,自己哥哥死了,把16岁的侄子交给了他。这个侄子是独生子女。
半夜十点多飞机降落,是中国的10月9号。先生的姐姐姐夫和好朋友等在外面,朋友抱着我就开始哭,我推开她们,笑说:没事,走吧。先办事呀。车上大家商量怎么又快又体面的办完事,保证我16号上午能到加拿大,下午能够按时看好不容易才约到的专科医生。朋友问我啥时候去看老母亲,她被瞒着等我回来去说,我说明天早上吧,请护理院准备一个急救医生。她又问:明天下午去殡仪馆选骨灰盒和棺木,要看看老人吗?刚开始没明白她说什么,随后我反应过来:不看。
夏末谈话护理院院长告诉我,她干这行十年,陪儿女们送走上千位老人。只是独生子女失去父母时的状态,和多子女的完全不一样。父母病重送进来时,有的独生子女很漠然甚至会喊:不要救他(她),让他(她)去死。父母离开世界的那一瞬间,他(她)会像兀然站立在旷野中一样,想扶一下桌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扶。
我回去的八天,朋友们轮流要来陪我住,我笑说不用。那会就想推荐他们去看《海》,那个16岁的侄子父亲去世了还在两个女朋友之间周旋,居然厚颜无耻地要叔叔帮他保密。当同学们来陪他安慰他,他主动挑起最好玩的话题。关于他父亲,他只说了一句:人冻得像冰箱里的肉(大意)就像我,在告别仪式上,可以和前来吊唁的朋友开玩笑,比他们还放松。
养老院院长那次告诉我,有信仰的老人离去全家和老人都会相对平静,没有信仰的人容易挣扎和痛苦。独生子女也算是有信仰的啊,我们不是对那个躺在床上的老人无情,就像《海》里主人公所说:我只是害怕了(I just get scared)。那是独生子女的感情深渊,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不懂。我们必须相信那个小时候给我们完整爱的健康父母还在,那种全世界的信任和关爱,多子女孩子没有得到过。成人的生活这么绝望,我们怎么还可以失去父母这么强大的信仰!请给我们时间,用我们的方式走出来。
《海》那个16岁的侄子打开自己加冰箱时突然崩溃:我就不想让他躺在冰箱里,“I just don't want him in the refridge”。我父亲遗体推出来的时候,也是冰冷。我摸他的脸全身发抖,眼泪却没有流出来。紧张的姐姐在我后面低声劝:你要想开,老人......我看着躺在棺木里的人侧头安慰她 :那不是我爸。
我可以带你们去找我爸,像六岁那次那样。我爸在和别人说话,我像个疯丫头一样带着一群小朋友冲到他跟前:爸爸,我给他们说,你一根指头就能吊起来我,他们不相信。正在说话的他没有理我,只是一边继续听人家说话一边高高地伸过来一只拳头,展开。我一纵身双手扳在他的食指上吊了起来,同时自豪大喊:
——看啦,我爸!
这三年太不容易了,体力上的付出外更是心理情感的纠结折磨。写出来是释放。
有时候很困惑于孝顺到底是优良传统还是感情枷锁,扯开客易政治不正确。尽心就好,这样自我安慰也安慰同样面对父毋养老困境的朋友。
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