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从心理学来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动物是“刺激-反应”行为模式而人是“刺激-思考-反应”模式。万一思考不出来,就不行动吗?怎么避免因为思考不出来而无法行动的难题呢?这就是宗教的由来,人无论做什么,都得有个理由,要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让我们从“刺激-思考-反应”这个简单的心理学模式来看看为什么会有人把人类定义为宗教的动物。
现代工程也有这种“思考”卡壳的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得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总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因此总有一个普适的以防不测的应变机制避免卡壳。如计算机网络的路由器,里边有许多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流动,其中有一个列表,规定什么样的数据包往那条链路上送。万一来了一个数据包不在列表中怎么办呢,那就往一个万应链路送,这个万应链路被称为万应网关,去路不明的数据包都往这万应网关里扔。
同样的机制也用在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上。防火墙也有一个列表,规定什么数据包可以过墙,什么数据包不可以过墙。但列表中一定有一条万应规则,就是所以在列表中找不到的数据包一律不许过墙。
人也一样,事情想不通,生活还得过,什么都要理出个头绪来才生活人就要患精神病了。所以,这“思考”一环里有一个“万应”的道理,叫做宗教,它是不能证伪的,也是不需要证明的,因为它原来就是想不通的产物,能证明的东西都不是宗教。
宗教的这种需求,最典型的故事是【左传·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郑昭公之败北戎也,齐人将妻之,昭公辞。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弗従。
这里讲打仗,谁跟谁为什么打且不管它,重要的是打胜仗一方的军师斗廉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就是说,你思考出如何行动了,还求神干吗呢?就是说,当人思考由结果时,是不需要宗教的。如果人能够主宰自己的行为,何须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干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