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侃侃而谈道德经(49)

(2011-09-15 04:35:39) 下一个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老子时代是春秋末,老子当时是周朝的图书馆馆长,自然是博览群书。圣人,应该是指古之圣贤,如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古之圣贤。这些圣人都是原始共产主义时代的圣人。近代西方人类学家考察过很多土著部落,对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有详尽研究,这些部落首领大公无私,身先士卒,以有能力为大家着想的才会被推举为首领。百姓,在古代是贵族姓氏,也就是各个部落的代表,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圣人之所有成为百姓(部落联盟)的首领,就是顺应各个部落的共同利益。比如说中国对利比亚的政策,中国不要求利比亚必须怎样怎样(无常心),而是看非盟和阿盟的意愿和利比亚人民的意愿(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第二章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德善就是不分人之善与不善皆善待之,要区别对待了,就已经是不善了。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这是区别对待族裔,认为那个族裔“不善”,就驱逐,所谓“斯不善已”。我想,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时一定不会基于“华裔是善的,我们是邪恶的,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要驱逐华裔”这样的法理,一定是基于华裔“不善”的法理,历史证明这种法理果然是“斯不善已”。这种一“善”的借口行恶行的模式就是先妖化对手,然后施以恶行。如1870年代,美国先妖化华裔,然后通过《排华法案》。德善如阳光雨露,普施万物,庄稼善之,野草亦善之。德善就是佛家的无缘大慈,善者慈之,不善者亦慈之。德善就是佛家的无相布施,善者布施之,不善者亦布施之。中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分意识形态(不分善与不善)皆互利双赢(皆善之)。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你对我守信我就对你守信,你对我不守信我对你还是守信。想想古之圣人部落联盟首领,不能因为某部落不守信,以后部落联盟首领就可以欺骗那个部落。德善、德信就是这样一种不以对象变化而变化的原则。如普世派经常抨击毛泽东“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的论点,说是暴力革命多么不道德,非暴力运动才是普世,但是,他们对美国使用暴力侵略伊拉克和阿富汗却不置一词,对利比亚反动派使用暴力也不置一词,这样的“普世”根本不是人类普遍原则,而是强权政治的投机策略而已。如果对不善者可以恶之,那么恶行就可以以“善”的借口大行其道。中世纪教会统治就是一例。多少罪恶在“善”的名义下进行。日本以效忠天皇这个“善”的理由烧杀掳掠,至今在靖国神社里祭奠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不信者,吾亦信之”,在博弈理论里有反复博弈的模型,证明是一种最佳的长期合作策略。对方欺骗过,可以不和他合作;如果要再次合作的话,不能因为对方欺骗过而欺骗他,这样才能逐渐建立信任。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就是“圣人无常心”。部落联盟首领在这位置上自然是引人注目,而圣人自己还是像和孩子一样笑容可掬,难得糊涂。第十章:能如婴儿乎?就是圣人的写照。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大家想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是不是和孩子的行为有点相像?第二十八章: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引人注明还是如孩童一样笑笑就过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