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侃侃而谈道德经(44)

(2011-08-08 19:48:01) 下一个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孰是熟的古字,就是烹熟的意思。后来孰字被借用为疑问代词,孰字加个火字底变为熟字延承本意。孰作为疑问代词,可表示“谁”?“什么”?“哪个”?。这句话直译就是“名与身哪个亲”?这个问题,老子没有直接回答。但中国历代名人给了回答。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岳飞《满江红》里那句“三十功名尘与土”。高人隐士皆鄙视功名。这和今天市场经济不同,围绕出名的产业是广告业,公司除了市场营销部以外,还有公共关系部门。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是帝王将相控制社会资源,有无功名无所谓。帝王将相采纳了你的策论,你就影响了社会。现代社会不同,名气是可以左右社会资源的权力。所以有了名人效应,品牌战略。如给奴隶主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就很有作用。封建社会功名是虚荣,是已经产生社会影响以后得到的皇帝的嘉奖;今天社会功名是赢利点,是左右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实力。

 

“身与货孰多”?

多。“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而烟夕夕多”。这把“多”字拆为两个“夕”,是金文讹传。实际上甲骨文是两块肉,这个“肉”字偏旁现在又和“月”字偏旁混淆在一起了。“多”在甲骨文就是两块肉,古代祭司后分赐胙肉,分到两块,就是比别人多。“身与货孰多”?今天通俗的话就是“要钱还是要命”?这个问题老子一样没有回答。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有看淡身外之物的情结。记得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大家蹲着一起吃饭聊天,吃得带劲的一位就会说“吃到肚里才是自己的,其它都是身外之物”。这是老百姓的答案。也要名人的答案,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心为形役”就是货多困身。陶渊明选择身而舍弃货,挂印还乡。古时得以还乡,如今农民工入城不得返者多已,工业化城镇化如滚滚潮流无人可挡。又如苏东坡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就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叹。人类文明的今天每天都创造大量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和平与自由,个人面对灯红酒绿的社会感到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无能无力。马克思讲这中现象称为“人类的异化”:人类创造了资本,但是,不是人类控制资本,反倒是资本控制了人类。美国民主政治能否控制华尔街?自2008年以来美国国会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现代化资本积累也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究竟是中国人民控制这些资本,还是这些资本控制中国人民。“身与货孰多”?这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得与亡孰病”?这个解答在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得不足喜,失不必悲。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公司运作,要有赢利之得,必有成本之失。诗人李白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一种不计较得失的心态。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置得失于度外。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是常识了。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有诗云: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市井人情世故中有言道:泥水匠砌门――过得了别人也过得了自己。人生哲理有:满招损,谦受益。道德教育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哲言有:物极必反。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与儒家中庸相通,深入中国文化各个角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为什么说出一些国人熟知的生活哲理?我以为,不是老子说出平常道理,而是老子的哲学深入到百姓生活当中,是老子的哲学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已经成为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知足知止的心态,并非所有文化都崇尚。记得一次上课,一个印度同学讲他对一个商业案例的分析,说把利益与对家半分,我听着挺在理,不觉得怎样,不料全教室大哗,所有西人同学都质疑印度同学的做法,说你既然能够拿下全部利益,为什么还有留给对家?这就是东西文化的区别,我们认为是常理,一神教文化却认为是反常。

 

如今许多人认为中国人素质差,并把中国人素质差归结为没有宗教。实际上,西方宗教是制度化宗教(institionalized),而中国的宗教才是深入人心的。如今提倡信仰自由,信上帝和信太上老君没有什么优劣问题。而宗教可贵的是虔诚,虔诚就是讲教义的一套哲学实践到日常生活中间。《圣经》说“爱你的敌人”,可曾看见美国有几个基督徒爱本拉登的?相比之下,道家鼻祖老子的哲学早就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间。西方教徒每星期做礼拜,那是制度化,不是把教义哲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虔诚的基督教只是少数,而中国把释道儒哲理实践到生活中的人非常普及,所以说,中国人几乎都是虔诚的教徒,无需制度化宗教施加压力来实践一种哲学。中国人和西方人哪个更有宗教,把宗教建立在制度上更加宗教还是建立在人心上更加宗教?

 

我希望中国商人是真正的儒商,不要像西方那样,经济饼做大了,分饼不留余地。希望我的印度同学不要被西化了,保留东方的传统。中国贸易概念是互通有无,而西方贸易是一种霸权工具。互通有无的贸易提高贸易各方的生活水平,霸权工具的贸易是欺行霸市、是维持南北商品剪刀差的垄断贸易。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在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轮子、造纸、豆腐等发明无需发明两次,有一次发明就可以传播到其它文明中间去。但是,如今西方为了维护商业垄断,迫使许多科学技术的发明被迫被多次发明,原本用于激励技术发明的知识产权制度被用作贸易垄断手段,阻碍了技术的传播和应用。西方技术要价太高,高得重新发明成本比传播成本还低。就阻止技术传播和应用这点来看,西方已经在末落过程中了。知识产权要价不着边,就是不懂“知止不殆”,不知“知止不殆”,就不得长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