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8)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泛,普遍,广泛,无所不在。“其可左右”,能力超强,可左也可右, 但没有强烈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 听其自然。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天地万物赖普遍泛滥的大道而生,大道不会因为动物是大灰狼还是小白兔而有所偏袒,不会因为植物是草还是庄稼而有所偏爱,都阳光普照,雨露遍施,是谓“不辞”。“功成而不有”,不居功,不要求回报,不要求服从,不要求供奉,没有主宰的欲望,所谓“无缘大慈”,“无相布施”。“功成而不有”,似乎把大道拟人化了,把大道赋予了人格。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倒和一神教的上帝有上一比。上帝创造了世界,所以要求世界绝对服从上帝,否则上帝就降怒。如果认为道是人格化的,那么中国的上帝“道”和西方的上帝确实是大相径庭。但是,我宁愿 把“功成而不有” 理解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中的“人”效法“道”修养。“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是写“道”,“功成而不有”是写“人法道”。劝诫世人不有贪天功为己有,对众生要有无缘大慈。“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是一种超脱,是对名利的超脱,“功成而不有”,但不是出世,因为“不辞”,对人间一样和光同尘。不是避世超尘脱凡,而是“泛”而“可左右”地在人世间。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前半段是道之于万物,后半段是万物之于道。道衣养万物而不主宰万物,对比上帝创造万物而主宰万物。万物归于道而道亦不主宰万物,对比教会崇拜上帝为“主”,区别截然相反。“可名于小”,莫以善小而不为,无微不至,大道“泛”至细微的一事一物。万物归焉而不为主,虽然万众向往,依然以平常心平等以待,这是有容乃大,包容天地三教九流。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道”的悖论。“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道”的方法,无为无不为。中国永远不称霸,但是,把这种道家“无为”方法用于国际政治,可能天下终将要被中国所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