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

健康是自己主观控制的结果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F_ 快走能减缓端粒缩短速率,逆转生物学年龄

(2022-05-08 13:15:00) 下一个

ZF下面的文章 先说说自己这几年的身体状态改变 

2018急性肠胃炎出院后 从简单走路恢复 一公里开始一点点增加距离 直到可以走到10-12公里 大脑都出现异常清醒状态 然后开始跑步 一点点跑 跑跑走走 渐渐的跑步距离也开始增加 可以一口气跑下来整个小区 距离也越来越长 身体体质越来越好 皮肤越来越光滑紧致 腹部出现马甲线 一直有 体重不增不减的 衣服尺寸缩小一个号码 从大号到中号 走路感觉特别轻快  浑身从原来酸痛的状态 到现在浑身轻轻松松的 指甲也变得硬了 又长了的很快 头发变顺滑厚实 

渐渐的各种项目一个个尝试 效果都很好 锻炼不同位置 不同效果 

动态 静态 都尝试 

继续保持锻炼的习惯 !长期的习惯只会越来越好!

 

快走竟也能延年益寿

人体三分之二的肌肉都集中在下肢,起到支撑全身运动的功能。对于60 – 70岁人来说,握力和臂力可以保持年轻时的七成,但腿力却逐步大幅缩水,一般会只剩下四成。故道:人老腿先老。

大量研究发现,任何形式的运动对人都会产生积极的保健作用,因而平时需要注重力量锻炼、体能锻炼、柔软度锻炼等。尤其是走路,该运动量几乎适合于每个年龄段的人,既有益于强身健体,而且因地制宜,快慢自控,价廉而收益大。当然,走得越快,人越年轻。

莱斯特大学此前发现,无论男女,走路快的人往往比走路慢的人活得久,大约能多活15 - 20年。走路快和走路慢的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为87.8岁和72.4岁,男性分别为85.2岁和64.8岁。

2022-4-20,英国莱斯特大学的Paddy C. Dempsey团队研究人员在 《生物学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nvestigation of a UK biobank cohort reveals causal associations of self-reported walking pace with telomere length (一项英国生物样本库队列调查揭示自我报告的步行速度与端粒长度的因果关系)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超过40万成年人的遗传数据,首次在步行速度与生物年龄遗传标志物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研究人员估计,保持快速行走,人到中年时可以收获年轻16岁的生物学年龄。换言之,走路快的中年人,比同龄人生物年龄年轻16岁。

其生物学的依据是对端粒长度的检测。其中奥秘主要在于运动会增加端粒结合蛋白与端粒酶活性,从而保护端粒降解,减轻细胞中与年龄相关的端粒侵蚀。

众所周知,每个人体的体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包含着人类的遗传密码。端粒不携带遗传信息,但它的关键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保障人体内所有细胞运转所依赖的DNA发挥正常功能。

白细胞端粒长度 (LTL) 是生物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端粒是每条染色体末端的“帽子”,包含着保护染色体不受损伤的非编码DNA重复序列,就像鞋带末端的帽子防止鞋带解开一样。

在大多数体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是有限的。根据现代生物学研究,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截,当端粒彻底耗尽时,细胞就无法再进行分裂再生,只能逐渐凋亡,那么以细胞为基本构成单位的人体自然趋于死亡。这就是所谓的"复制性衰老"。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端粒长度被认为是衡量生物生命长度的时钟,是生物学年龄的有力指标,与个体出生时间无关。较长的端粒往往意味着较长的寿命。

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衰老细胞的积累被认为是导致我们与衰老相关一系列症状的原因,如身体虚弱和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但还没能理解端粒长度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

现在已有大量研究证明步行对生理、心理、社交、健康具有广泛的好处,而且步行速度是健康状况的一个很强的预测因子,但研究人员还不能完全确定快速行走的保健功能为何更多。

为解决这一疑问,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405,981名平均年龄56岁参与者的遗传数据、参与者自我报告的步行速度以及佩戴腕带加速度计记录的数据。

步行速度定义如下:

慢速(少于4.8公里/小时)

中等速度(4.8-6.4公里/小时)

快速(超过6.4公里/小时)。

大约一半参与者报告了中等速度的步行速度。结合加速度计评估的身体活动测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与慢速步行者相比,中等和快速步行者的端粒长度明显较长。

因此他们认为:端粒长度与习惯性的活动强度有关,与活动总量无关。

重要的是,随后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表明步行速度与端粒长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呈正相关。即:与慢速步行者相比,快速步行者的端粒长度明显较长,反之则不成立。慢速步行者与快速步行者之间的端粒长度差异相当于16岁的生物年龄差异,预期寿命最长可延续20年。

总之,这些发现了“快走长寿”背后的机理,有助于解释快速行走对健康状况的一些有益影响,活动强度可在优化干预措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研究人员也表示,习惯较慢的步行速度较为适宜于患慢性疾病或不健康个体。对他们而言,慢走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活动。但对那些有能力的人而言,应鼓励他们除了增加步数外,还应在给定时间内增加更多的步数,即加快行走速度,效果可以更上一层楼。或许生科技术的发展真的可帮助将人类寿命拓展到新的高度,拭目以待吧。

研究人员同时表示,“快走” 这一运动并不适合所有人,步行速度快,对膝关节的压力也会更大,更易导致关节损伤或相关疾病。未来有必要进行进一度的纵向研究,找到步行速度和端粒损耗之间的平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