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离开了主流,失忆。也选择了忘思?
正文

瞎掰传统文化

(2021-02-17 18:46:04) 下一个

瞎掰传统文化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尊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明显感觉到“廉耻”和前面的六个字完全不一样。“孝悌忠信礼义”是有清晰的对象的,如孝的对象是父母等长辈;悌的对象是平辈;忠的对象是长官(古时主要是指皇帝,注中国古代是没有国家的概念的);信的对象是与自己有利益往来的人;礼的对象是接触到的人;义的对象应该是朋友。“廉耻”的对象是自己吗?但“无礼”就是没有“廉耻”呀!?

 

“孝悌忠信礼义”应该是规范了一个社会人与其他人交往的准则,应该是英文中说的code of conduct。

在我老家农村,有两兄弟,其父早早过世,母亲守寡把两孩子养大,都成家了。兄弟两轮流养老母亲,但老大家富有,老二家穷,且妯娌关系不好。老母亲在老大家过得很好,但老母亲看到老二的儿子(即她孙子,当时只有10岁左右)眼巴巴看着她吃鸡蛋,做奶奶的就把鸡蛋给孙子吃。老大媳妇就不乐意了,说老母亲可以吃,吃多少都有,但不能给老二家的吃。老大媳妇“不孝”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移居海外但父母重土难迁,这些人就是“不孝”吗?“孝”能解决养老问题吗?穷人的父母就不养老吗?小时候村里有一个半瞎子,不能下地做农活,只能给人理发艰难度日,孩子也好不容易成家了。后来老头彻底瞎了,不能理发了,后来就自杀了,因为怕给孩子增加负担。

如果“孝”是一种养老的方式,用“孝”养老只能增加社会的悲剧。

“孝”同时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需要,但明显感觉到两代人在“孝”概念下的“不平等”。没有“平等”,“心理”需要的“孝”就是一种“畸形”。

 

传统文化

 

有人说:尽管日本经济上世纪60、70年代已经开始腾飞,美国刺刀下西化的日本社会很“差”,如环境污染、假货横行(其实哪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不存在这些问题)。80年代日本回归传统,日本人就“高雅”了。

但是美国人没有去日本以前(即黑船事件)日本就不差吗?那时的日本就是“天堂”吗?日本的传统文化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复制版。自有孔以来的2500年,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各朝各代不乱吗?因为乱死了多少人吗?记得有一本书做过估计。这里还不讨论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影响的问题。

中世纪传统文化下的欧洲就不乱吗?在欧洲文艺复兴前的世界各地应该都乱。欧洲文艺复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两个概念或者理念:法制与平等。日本后来好了的原因是:美国人给日本移植了“法制与平等”,在这个大环境下日本逐步回归传统。更简单说,“回归传统”降低了“法制与平等”的成本。在西方世界,“法制与平等”是有巨大的社会成本的。非现代国家从来不缺“传统文化”,缺得是“法制与平等”。很难想象,欧洲放弃“法制与平等”回归欧洲的传统:“基督文化”(甚至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分封制下的王国”。

 

 

没有“法制与平等”,“传统文化”往往都是“吃人的野兽”,就像鲁迅说的“吃人”。

没有“法制与平等”的情况下,弘扬“传统文化”就是鼓吹“吃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