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黄花刚去榆县当代教时,住在地处偏远的山上小学校里。这小学校原来是个尼姑庵。1949年解放后,改建成了小学校。村里的老人、大人们,几乎全是文盲。村里修不起马路,交通不便,她从半个月、一个月回一次家,再到两个月回一次家。她住的地方离火车站很远。她要先步行进城,再到火车站买上火车票,有几点的车,就坐几点的车,回到大谷县时总在晚上。家里估摸着她回来,弟弟们总要去接她。但也有白去,没接上的时候。白跑一趟弟弟们毫无怨言,仍然估摸着她回来就去火车站接她。他回家走得晚了时,有时会赶不上火车就得在火车站过夜。那时电话没有普及,一般人有事只能写信或打电报。她告弟弟别再去接她,万一接不上,白跑一趟。弟弟们总是说;‘没关系的。就是去火车站看看火车那也不错呀。’黄花的弟弟们只有大弟弟跟着红卫兵坐过火车,其余的都没坐过火车。弟弟们都爱去火车站接她并看火车。那个年代的青年人,业余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地方。看火车也是很好的去处。江青精心导演的8个样板戏早都听腻了。尤其是[红灯记]里李玉和唱的‘提篮叫卖拾煤渣,担水劈材也靠他、、、、、’和小铁梅唱的‘听罢奶奶说红灯,言语不多道理深、、、、、’、[智取威虎山]里刁德一和阿庆嫂对唱的‘、、、、、、来的都是客,过后不思量,相逢开口笑,全凭嘴一张’。刁德一唱;‘这个、、、女人、、、不寻常’村里后生们就起哄跟着大声吼。村里的大喇叭里反反复复就是放的这几个样板戏,村里的大人小孩全听会了。人们爱唱的山西梆子大喇叭里不让放了,村民只能在家里自己唱。黄花的弟弟们除了劳动挣工分,业余时间就是努力学文化。有问题等姐姐回来问。姐姐也不懂的问题,就会把题带走,到了学校再问学校的何老师。何老师的学问真高。他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大学生呢。当了右派才下放到这里。弟弟们问的问题,黄花先问明白了后,再写信寄回去。这样弟弟们就能早知道。因此她回家的次数就减少了。回来看看父母就走。妈妈逗她说;‘你变成外人了,回家像走亲戚,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走了’。但是看到女儿心情愉快,热爱教师的工作。心里很是欣慰。
233、黄花心里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她如果能碰上马金龙一次,不是想和他续前缘。只想问他几个问题,马金龙肯定听说自己戴着‘破鞋’游街了,应该向他说清楚这件事的真相。把自己被迫害的事,把自己根本不是破鞋被冤枉的事说明白,自己也就心甘了。其实黄花根本没有必要再解释这件事了。可这事如梗在喉,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总想痛痛快快地说清楚,让马金龙明白自己被斗是冤枉的,自己还是处女,是洁身自爱的纯洁姑娘。马金龙认可了,才能放下心里的包袱,轻装上阵干革命。可几年中一次也没碰到过马金龙。再说了,人家复员回来马上就和戈美丽结婚了,还有必要找他吗?不知为什么,黄花从心里很想听到有关马金龙的一些大道、小道消息。有一次回家,她听弟弟说马金龙的妈妈领着孙子去供销社买东西。售货员还逗孩子,说这孩子长得不像爹。马上有人奉承说;‘男孩像妈,像戈美丽。生女孩才像爹。这才是自然归律呢’。弟弟说他见过这娃长得特像小祸。黄花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她心里顿开茅塞,戈美丽生的儿子是小祸的?黄花听了弟弟的讲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戈美丽这么快就生了孩子。那么马金龙和戈美丽是什么时候谈上的恋爱呢。那就是马金龙知道自己复员要到农村,所以赶紧找戈美丽的?他怕当农民,那就是自己被揪斗后,戈美丽先找得他吧。戈美丽是个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人。她转而又想;人是自私的。在爱情的问题上更是没有永远的爱。为爱而自杀和为情杀人的事,层出不穷。从古到今忘恩负义、喜心厌旧的人比比皆是。古代的陈世美才一个、现代的陈世美可就多了。马金龙是陈世美吗?是,也不是。那马金龙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有眼无珠,不识货,看错了人。事到如今,生气是没有用的。不气不气真不气,气出病来没人替。气出病来自己都没处报医药费,人家公办教师能报销医药费,自己是代教只能自掏腰包。再说了,马金龙是一个这样不负责任见利忘义的人,也不值得自己爱了。可她总是憋着一口气,就想把真相说清楚。转念一想,对马金龙说这些,还有意义吗?她慢慢地也就释然了。与马金龙通了五年信,五年呀,马金龙是战士,战士写信是不用贴邮票的,不用自己花钱。黄花就得贴8分钱的邮票。先不说写5年的信,花了多少邮费,写信浪费的宝贵的时间,付出的感情,好比竹篮打水一场空。她想来想去终于想通了;‘过去就过去了,将来无限好,现在最重要’。黄花在一个学生家长的家里看到书法家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挂在墙上。红楼梦里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反倒算了卿卿命’。妈妈常说;糊里胡涂,老天照顾。是啊,戈美丽能给马金龙想要的一切,自己给不了。不要再追究马金龙和戈美丽是怎么勾搭上的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用在马金龙身上最合适了。
234、黄花一回到学校也就没时间再想过去的事了。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学校的几个同事们都很喜欢她。学生最爱打听老师的私事,有个学生的家长是学校的员工,这个学生知道黄花是代教后,一个传一个,后来大家都知道黄花是代教。每当寒、暑假开学时,一个学生见到她,就会兴奋地奔走相告说;‘黄老师回来了,还会教我们的’。学生们都希望黄花老师留在学校里教他们。因为她是代教,寒、暑假是没有工资的。每当寒暑假时,好心的同事们会托人给她找到临时工干的。有个老师的哥哥是城里的商业局革委会主任,就让她到商店当了一个月临时工售货员。因为寒假紧挨着春节,副食店很忙,就会请不少的临时工。这时黄花正好干上一个寒假。县里有个食品加工厂,在暑假期间,西红柿集中上市,食品厂请不少季节工来剥西红柿装罐头。黄花在那儿都干得好,一有活儿,人家还会再叫上她去工作。这样她每月有工资,比当民办教师的人收入多了。在这点上她是心满意足的。她进了榆县城,敢花钱买点自己喜欢的衣服了。当然买的是比较便宜的那种。就是那些因为是次品、残品而处理减价的衣服。有时也会给弟弟们买上一、两件出口转内销的大号又很洋气的衣服。弟弟们个个高大挺拔,穿上给老外们制造的衣服,真是风流倜傥,英俊无比。她经常地提醒弟弟们好好自学。弟弟们都在作高考的准备。尽管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学不招生了,以后招不招生也不知道?但是黄花再三盯嘱弟弟们,只有文化知识永远是有用的。有文化的好处太大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告诫弟弟们, 咱们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背景,只能靠自己来改变自己的贫穷命运。
235、三弟放羊多年,对自己带回家的狗特有感情。家人和自己,有几次要把狗送人。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三弟含辛茹苦地养育了这条无助又受迫害的狗。他还给狗找到了配偶-----母狼。每年到了狗发情的季节,他把大黄狗喂得身强力壮,带大黄狗上山,拍拍狗的屁股说;‘去吧。给狼婆姨种上就回来’。大黄忽地腾空一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三弟有了丰富的畜牧经验。他还自学兽医知识,给动物看病。看好了猪、羊、马、牛等畜牲的病。谁家的母羊、母牛、母马、母驴等难产时,他成了村里小有名气‘接生婆’。他的手很灵活,摸着母羊、母牛的子宫,调换几下手法,小羊、小牛就被调正胎位,顺利地生出来了。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兽医。他跟着农学院兽医系的老师学习兽医知识,学以致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黄花建议他好好学习将来考考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黄花的大弟弟热爱无线电,自己装了好几个半导体收音机。村里不少人都找他装半导体收音机。农民们能有个半导体收音机就很满足了。他的农民朋友很多,谁家的电灯、电线出问题,都来找他修。二弟种地很用心、很细心。居然细心地发现了同一株小麦上有的长得饱满,有的瘪瘪的。有的有黄斑、有的有黑穗、有的则无病。他是个很有专研精神的人。他很想搞清楚为什么同一株的小麦上有的饱满有的瘪?但是自己却无法弄明白。黄花鼓励她去农学院找植保系的教授学习学习,争取把它搞明白了,以后对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功不可没的。搞清原因也能为小麦的病虫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黄花建议弟弟能去农学院进修进修?于是就去找村委会为二弟到农学院见教授开了盖有村革命委员会章的介绍信。有了村里的介绍信,农学院革委会还真为二弟找了个小麦专家。从此。二弟如鱼得水,解决了终不得解的难题。教授也喜欢这个好学上进、热爱农业的青年。黄花不忘提醒弟弟们学好文化课。争取将来考考农学院、工学院。四弟、小弟要好好念书,妹妹喜欢看医书,也爱画画,还喜欢服装设计。她鼓励妹妹继续发扬她的特长考考医学院或美术学院。她自己则争取多挣点钱。想法子搞张买缝纫机的[缝纫机票]。如果能给家里买个缝纫机,她和妈妈、妹妹都能用上缝纫机做活儿。这些年来,妈妈太辛苦。都是用自己的手工制作为全家人缝缝补补、搓麻绳、纳鞋底子、做布鞋。她要再攒上些钱,将来供弟弟们上学用。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36、黄花鼓励弟妹们为将来考大学作准备。大学不会永远停办的来源,是从北京下放来的右派老师邱老师那里听到得。邱老师跟父亲差不多大吧?他的家还在北京。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在北京工作。两个女儿去东北插队,当了‘知青’。他已经摘掉了右派帽子。但是文化大革命中,他又成了文化大革命的运动队员,被造反派批来斗去的,他低头弯腰很听话,他怕挨打,只能逆来顺受,斗了几次,也没新鲜的,还有两次低血糖晕倒起不来。造反派看他年纪比较大,最后就让他到这偏远的深山沟里教书。黄花问他为什么不让女儿来山西插队也好照顾他?他苦笑着说;‘我已经连累了她们,不能再让她们来山西,看我受批判。你想想,让她们知道她们的爸爸经常的挨批斗。她们的心情能好吗?报喜不报忧。家里的人是不知道我挨斗的。我的老伴有心脏病。更不能让她受惊吓的。邱老师说到这里眼睛里盈满泪水。然后赶快转移话题。说到他的儿子、女儿时,他很自豪。他的孩子们天天都在自学英语。打算将来能出去留留学。黄花听得一愣一愣的。学英语?真是不可思议的事。胆子够大的。黄花问‘那得偷着学吧’?邱老师说;‘没来这里插队就对了。没有我的影响,也就没人管那么多的闲事。我才是个罪魁祸首呢’眼看着又说到了他的政治问题上。于是就赶快转移话题说起别的来。邱老师很有两下子,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地理、历史、、、、、他什么可都能教。黄花佩服得五体投地。黄花在他的指导下进步很大,学了不少的知识。邱老师是她家的良师益友。黄花的三个弟弟都带着问题来过姐姐的学校,请教过邱老师还有一个姓何的老教师。邱老师、何老师都给过他们很大的鼓舞和帮助。老师们都喜欢有志气爱学习的小青年。老师鼓励他们坚持学下去并坚定地上告诉学生;我国的大学不会永远停办的。祖国的强大靠科学发展。科学靠知识。知识靠你们努力学习,科技兴国。黄花在这个偏远山区学校当代教。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地都大,有的只比自己小一、两岁。她给小学六年级的一个班还有农业中学的初中生代课。备课很辛苦。她坚持‘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的标准。她有不明白的先去问老教师,她谦虚好学,尊敬前辈,为她释疑解难。这令她很感动,她更加热爱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