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3年3月开始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事政治记者的。不久,广播局组织一批年轻的干部到湖南益阳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央台去的干部有国际部主任江炎、新闻部的陶葆发、体育部的现场解说记者张之、文艺部的编辑程湘君、田维贤、听众部的蔡桂珍、农村部的韩靖云、资料组的平瑞英。下乡以前,告诉我们是一年。所以带了一年四季的衣服。在广播局北门,临上车前,原来在时事政治部做记者,后来调到国际部当编辑的赵永有送给我一包饼干。我在新闻部当编辑时就经常接收他发回来的时事政治稿件,彼此都很了解。
第一次上观礼台
1963年9月15日,我被紧急从湖南提前叫回到北京,准备参加国庆14周年的报道。陈寰分给我的采访任务是站在天安门西观礼台上采访应邀来参加国庆典礼的阿尔巴尼亚外宾。当时,中阿关系被说成是“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比邻”。
1963年10月1日上午,我早早地登上西边的观礼台。本以为很快能完成采访任务,没想到这个观礼台那么大,密密麻麻站着不同肤色的各国代表团。观礼台上的台阶是由高到低,不设座位,谁来得早,谁就站在前边。这可难坏了我。我上哪儿去找阿尔巴尼亚贵宾呢?我顾不上欣赏天安门广场的花海,也没时间看纪念碑前的孙中山像和两边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像。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现场直播,各点记者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把我采访到的内容及时送到天安门城楼下的机房里。我背着沉重的录音机台上台下跑,忙得汗水淋漓,很快采访完代表团的团长。这是我第一次上观礼台。过去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时,曾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当过组花队员。那时,当仪式快结束时,广场上千万群众都会在欢呼声中涌向天安门,因我个子矮,实际上也没看清亿万人民心中的主席毛泽东。真正近距离的看见毛主席是我做了时事政治记者以后,毛主席到飞机场迎接周恩来,毛主席接见李宗仁夫妇。这次1963年的10月1日,我也同大家一起狂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国庆35周年
1984年的10月1日是国庆35周年。按照逢五、逢十的纪念方式,要举行游行和阅兵。从1970年起,没有游行,从1960年起,没有阅兵。1984年在天安门前的庆祝活动不是最大的。开始决定是游行14万人,晚上在天安门前的联欢会是16万。后来决定游行是50万人,焰火晚会150万人。
当天上午,在首都天安门举行了阅兵仪式。这是自1959年建国10周年中断了24年后的第一次。我国武装力量统帅邓小平站在检阅车上,那句庄严宏亮的声音“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和受阅部队指战员报的“首长好!为人民服务!”成了中国人心中的永远。紧接着是盛大的群众游行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也是有10多年没组织过的。晚上,天安门广场20万人观看礼花文艺晚会。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我有幸参加了全程报道。
中央台关于国庆阅兵、游行的现场广播设想是,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方面的成就,突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要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意义和我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教育人民继承革命传统,立志振兴中华;宣传建国后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鼓舞人民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宣传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奋斗目标,引导群众把爱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努力开创新局面,通过实况广播达到振奋民族精神,鼓舞爱国热情,检阅建设成就,增长干“四化”士气的目的。
参加国庆报道组的有局领导、台领导和播音员、记者、技术人员30多人。
我的任务是,10月1日白天,我在天安门城楼的东侧配合播音员方明、王欢现场直播游行队伍。当天天安门前的焰火晚会,我在天安门金水桥东边的首都钢铁公司的联欢圈中插播工人联欢的情况。当时,我采访了女劳动模范何巧凤。这次采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早在8月6日,报道组就开始集中。台长杨兆瞵、副台长章敬、杨伟光作动员,提出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并宣布了工作分工和临时支委成员——支书,杨伟光;,支委,杨正泉、张振东、刘永昌、沈如峰、曹仁义。
根据我的采访记录,我是8月8日开始进入采访的。广场有10万人组字。有国徽图案、年号和“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宣布开会,少先队员经过天安门时和典礼结束时放三次几万个气球,1万只鸽子。给我的任务是写先导部队仪仗队那部分。仪仗队一共是17000人,301排,3350米长。最前面的是1000人组成的国旗方阵,长25米,宽17米。
往年的仪仗队大标语多,今年是标语与图案结合起来,体现我国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方针。首先是997人组成的国旗,其中有10个条幅,人在国旗下,穿浅黄色上衣,白裤子。
有人认为应该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4四个伟人像并排;有人认为,应该突出毛主席,第二排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仪仗队有马恩列斯的半身浮雕像。雕塑的像很神似、形似。
过去游行队伍中有工商界,这次没有了。过去游行队伍中有四个火车头。这次工业搞一个方阵。
第二方阵是红底托起的“国庆”二字和年号。
第三部分是彩车,鲜花簇拥着国徽,表现56个民族的团结。队员手持四色花束,放射型的由浅入深。
然后是半身圆雕的青铜领袖像,红旗队700人簇拥着。
再接下来是两辆彩车,几何形体向上的前进的感觉,完全是年轻一代,四种鲜花组成。显得朝气蓬勃,有生气。
四条口号是: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颜色是:桃红柳绿,象征着祖国像春天那样欣欣向荣。
从这个地方以后是大标语。工农业生产值,队伍手持桃花和柳枝,表明国家的新起点。接着是统一祖国地图,橘黄色的花束。
部分学生手持和平鸽在白底绿字中上下翻舞,振翅高飞。
底色由粉黄花托衬,红底白字是“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接下来是烫金的麦穗。
最后是标语牌和浮雕。
农业队伍由12000人组成。游行队伍中的农业队伍核心是表现“联产承包好”。550人组成的唢呐队。门头沟训练太平鼓。延庆训练旱船队、跑鱼。一个幡有30斤重。有四部彩车,一是“丰”字,一是“富”字。服装鲜艳,改变过去的羊肚子毛巾头上戴。中央要求要宣传好农业队伍。
工业队伍把能源、交通放在前头。其次有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电子得到迅速发展,在行进中用电脑表演一个方阵一个方阵排下去,轻工业方阵更加丰富多彩。
1984年9月10日,报道组的同志集体听了播音员试录音的阅兵部分。大家感到播音平淡,不舒展,每次开头几句话生硬,每段没特点。
9月15日,中国记协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宣部对外宣传局局长高梁宣布游行队伍是50万。他介绍了游行和阅兵以及各省市的庆祝活动安排。他说:全国人民通过电台、电视观看天安门的庆祝活动。放假2天,公园免费开放,商业部门调集了充足的副食品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品。首都舞台演出大型歌舞《中国革命之歌》。新制作的一批音乐、舞蹈、戏曲,将与观众见面。放映一批新制作的电影和电视片。全国300家出版社出了几千种书,反映新中国建设35周年的成就。100多卷的《当代中国》有两卷出版,外文出版社将出英文版的《邓小平选集》。主要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党中央实行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政策。目前全党全军目标一致地在经济上稳步发展,坚持对内搞活经济,对外搞改革开放,发展科技文教事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整党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已经有成效。由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尽管我国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曲折,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取得了成就。广大群众期望检阅成就,表示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对“四化”建设的决心,这就是今年庆祝活动的意义。逢五逢十都要进行庆祝活动,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根本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我们渴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斗争,全国人民应该扎扎实实地工作,决心使国民经济翻两番,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检阅部队将穿新的军装。
1200人组成的军乐队。
采访到的情况是:军队院校5个方队、陆军5个步兵方阵、海军一个方阵、空降兵一个方阵、女兵一个方阵、武警一个方阵、坦克120辆、护卫车126辆、飞机94架。部队一分钟走多少步,每步走多远,都要分毫不差。9月15日前预演4次。体现现代化的特点。武器都是国产的。
晚会的焰火42000发信号弹,160门大炮。18:00入场,22:30分结束。一共放三次焰火,每次放焰火20分钟,分100米、200米和300米高。另外,在中关村、丰台、门头沟、石景山、天坛也有活动。
1984年9月22日晚上,所有记者和技术员到天安门参加演练。有的记者领到了对讲机,新玩意,很好奇,就在电话里说某个记者穿件棉大衣像国民党兵,被公安部门检测到了,事后受到批评。
20名记者分头采访。负责阅兵仪式部分有周玉琛、傅立、潘红星、杨石、杨振声。初审稿人是年近60岁的沈如峰。我的任务是采写仪仗队。晚上联欢会在工人区,我在金水桥前采访了首钢工人,无锡纺织女工、劳动模范。
其他有农业队伍、工业队伍、科教队伍、居民队伍、体育队伍、文艺队伍、少先队队伍。
采访结束后,初审为杨正泉。台审稿人是杨兆麟、杨伟光。部审稿人是:谢文清、马庆雄、胡若木、何光、夏之平、罗东。
报道组的记者开始是分头写搞,然后汇总,要求9月28日前将播出稿打印出来。
9月30日,天安门广场做了预演。中央警卫局长杨德中陪万里来到天安门城楼东的播音亭。播音亭是个铝合金的小房间,与外界隔音。万里说:“在这播音?”万里与王欢握手,并说:“她是标准的。”他看完播音间后,临走时还开玩笑说:“把他们关在笼子里了。”在场的人都笑了。
9月30日,台长杨兆麟说:“明天一场战斗是我们35年的总结。”然后,作了细致的分工,天安门城楼是杨伟光和我,还有刘振英,播音员方明、王欢、技术员秦立增。机房是曹仁义、康平、技术员高志胜、保卫孙洪海。东观礼台是杨石、周玉琛、宋友权。西观礼台有沈如峰、杨振声、傅立、张梦瑞、胡兆林。临时观礼台有邓斌、丁原平、潘红星、岳斌、李军。
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0月1日那天,我并没有感到紧张。
阅兵式的稿件8000字,群众游行稿件10300字,预计时间121分钟,实际播出128分钟。
1984年的国庆实况直播,比起往年有突破:
建台以后,第一次使用无线话筒,实现了同步广播。过去的国庆现场采访,不能同步广播,记者现场采访的录音,需要挤过人群,经过几道验证件,把录音送到城楼下的机房,经过领导审听,剪接后,请示城楼上的指挥允许了,再在机房播出。这时离采访的时间已晚了20多分钟,音响早变了。这种放录音的办法,降低了现场感。我是1963年第一次参加国庆14周年的报道。我的任务是在西观礼台上采访阿尔巴尼亚外宾。背着像大枕头一样的录音机,圆盘磁带,录好音后,自己亲自送到城楼下的机房插播。那时记者采写的文字稿要送到城楼上由播音员代播。当时,用一个篮子把稿件吊上城楼。而1984年采用了现代化设备,无线话筒,记者在观礼台和现场的报道,同群众的交流,直接传到机房,再送到播控中心播出,同整个庆祝活动是同步的,气氛一致。
第一次使用了无线步话机。那时还没有手机一说,城楼同记者、技术人员和各点的联络,全部用步话机,不但快,而且准确,记者插话及时,提高了直播水平。
第一次增设了播音点。在播音方式上有突破,过去,只在城楼上设播音员。这次是在城楼上、观礼台和广场都有记者做现场介绍,报道更加丰富。国庆晚上,我的任务是在金水桥前采访工人区,有生以来第一次站在话筒前,介绍了放焰火的盛况,现场感强,情绪激动,十分难忘。
第一次在机房安装了电传机,稿件放到机器上,只要几秒,就传到了城楼。结束了从机房用电话向城楼传稿的历史。
十月一日,我与杨伟光、播音员方明、王欢从天安门城楼东侧上城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做了透明的隔音小播音室。为了防止广场大扩音器的干扰,两位播音员一直在小屋里,怕他们看不清现场,无法照稿子解说群众游行队伍。我的任务是死盯着群众队伍,对照稿件,再提前两秒钟告诉播音员。所以我很认真,整个阅兵和游行期间,我一步也没有离开岗位,生怕错误出自我的手。
10点前几分钟,配着音乐,开始播音。这篇稿件是集体作品。
节日的首都,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大街小巷,到处飘扬着国旗、彩旗,街口、路旁,摆着盛开的鲜花,充满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已经整整35个春秋。,35前的今天,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各位听众,你们想听听当年开国大典的历史性盛况吗?下面请听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一段现场录音。
在这里用了毛泽东主席的历史音响“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实况。
35年前,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中华民族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35年的历史,是最辉煌的篇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社会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35年来,在中华大地上,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各族人民的团结,各项事业的兴旺,都是空前的。我们虽然有过波折,走过弯路,但是,有我们的党不断拨正航向,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英雄的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带着他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建设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成就,来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各界人民50万人,代表着全国各族同胞,满怀喜悦心情,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各条战线取得的成绩。
伴着音乐,播音员先介绍了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布置。广场上整齐地排列着10万名少先队员、学生和青年工人。10几个大红宫灯气球高高飘起。
接着,介绍各观礼台上站的都是什么方面的人士。
各位听众!节日前夕,中英两国政府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获得圆满解决。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值得庆祝的大事。
介绍外国使节、专家和世界朋友出席。
几个大部门的负责人走到天安门城楼。
静场5秒,随着《歌唱祖国》的乐曲,播音员说:
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乌兰夫等来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同他们一起来到主席台的外国贵宾有民主柬埔寨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民主柬埔寨政府总理宋双、民主柬埔寨副主席乔森潘、黄文欢同志,正在我国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夫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夫人。
广场上组字“祖国万岁”。
实况转播稿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阅兵式和分列式。
时隔25年的阅兵是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中央台军事部的四名记者和记者站的两名记者写出了比较好的现场解说广播稿。反映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成果,反映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部队的崭新风貌,以振奋民族精神,鼓舞爱国热情,提高军队士气,促进部队建设,扩大国际影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一共42个方队,一万多人,94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平均每个方队写200字。受阅部队在历史上取得的荣誉都提到,如“红军团”、“大功团”、“渡江先锋营”、“双猛虎连”、“上甘岭特功八连”等,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强调了武器都是自己设计制造的。稿中说:“年轻的火箭部队,成功地试验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卫星,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准确地发射了运载火箭。”
赵紫阳总理指示“对阅兵报道不要宣传武力”,所以我们的稿件主题是“保卫祖国,保卫和平!”
阅兵式的稿子写出受检队伍的庄严、威武、整齐。但有的队伍也很形象,如说到军事院校的队伍“头戴大沿帽,双手戴着白色手套”;说到海军“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帽子上的飘带随风飘动”;说到女卫生兵方队“她们右臂上戴着红十字袖标,女战士们一式的短发,戴着大沿帽,身穿新式翻领军上衣,蓝裙子,脚穿黑色高筒皮靴,英姿飒爽,朝气蓬勃”。
稿件的结尾,做了点评。“今天接受检阅的部队,代表我国武装力量,以现代化的装备,正规化的军容,充分展现了革命军队的风采和英姿,人民解放军不愧为保卫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光荣标兵。前进吧!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实况转播稿的第二部分是群众游行,10300字。
14万群众,107辆彩车,将按照仪仗队、农业、工业、科教、居民、体育、文艺和少先队员的顺序,通过天安门广场,气氛热烈,队形丰富多彩。仪仗队部分有很强的政治含义,农业队伍运用了唢呐音响、武吵子、太平鼓。身穿节日盛装的农民举着树苗、棉桃、麦穗、组成一幅农田林网的图景。工业队伍突出了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水利工程、宝钢、机器人模型、房屋建筑。文艺队伍像一条五光十色的河流,缓缓流进了广场。蒙、藏、壮、朝鲜、维吾尔、高山、傣、苗、黎、彝族跳着不同的民族舞,吸引了广场和观礼台上几十万人的眼睛。许多人禁不住举起相机,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镜头。最活泼可爱的是少先队伍。小小少年,英俊可爱。鼓号队员们一身洁白装束,戴着小白帽,上插着三根红羽毛。解说稿配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声,孩子们吹着口哨,像小鸟在春天里欢叫。
上午在天安门城楼上忙,下午早早来到广场,准备晚上现场直播焰火联欢晚会。
晚会分8个区:工人区、高等学校区、机关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和朝阳区。稿件中介绍了每个区的文艺节目和典型人。三次放焰火,讲解了礼花的名称、颜色和造型,晚会持续两个多小时。人们还在尽情地唱着、跳着,欢乐的海洋波澜起伏,一浪高过一浪。
10月3日,副台长杨伟光做了总结。他认为,广播比电视好,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反映了阅兵、烟火盛况,体现了中央精神,鼓舞干“四化”的士气,检阅建设成就,反映了部队的威武之气势,反映了部队正规化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游行部分反映了五彩缤纷,群众的热情气概。居民生动活泼。少年儿童气氛很好,那时场面很动人。我们把这一切都转播出去了。典礼一结束,电视台立刻关机,我们坚持到底,使听众有亲临现场之感,彩车写得有立体感。
晚上烟火的情况生动活泼,反映了晚会的情况。稿子的写作上有晚会的特点,有热烈的气氛,特别是几个现场活动,采访对象谈得自然,没有播音腔。记者与采访对象都接近生活化。晚上,记者的报道占了一半,有晚会的特点,通过晚会体现了精神。
这次报道用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有现代化的水平,第一次实行了同步。过去城楼下记者写好稿子,用篮子往城楼上吊;在城楼下录音,拿到城楼上,这不是同步。这次是同步播出。播音员、记者和采访对象是同步。
典型音响对得很好。如女兵喊“一二三”后,播音员介绍这个队伍。过去不太注意对准天安门广场,这次基本上对上了。礼炮声也很好。记者的现场采访,都是在现场讲的,有现场特点。
还插了三段历史音响,恰倒好处。一是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的那段;二是航天事业鼓舞人心;三是女排三连冠。领导同志讲话不同步,但抓住后马上写出来,很有特点。一是邓小平指着农业队伍,西哈努克说:“是阁下领导得好”。胡耀邦说体育大军,赵紫阳说:“两头很整齐,中间很活泼。”
这次报道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中央的支持,进了设备,给了一些条件。部、台领导对这次现场直播很重视,从报道思想到具体稿件。冷西亲自听录音。马庆雄、谢文清修改稿。台长杨兆麟、章敬修改稿,提出具体意见。9月22日,预演时有交流声,副部长徐崇华、何大中亲自在现场督战干,所以排除了交流声。
部里对报道组的待遇好,一开始就提出给采访的人以补助,最后又做了衣服,都穿着新的西服上城楼。
整个报道组的同志注意学习中央政策,注意在稿件中把关,阅兵不是显示武力,而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采访比较深刻,没有发现任何差错。
报道组与有关方面的团结协作比较好。团结是第一流的。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只要需要就去做。记者、播音员、技术员和后勤的同志没有发现不团结的事情。各部抽人时都给,车队保证用车,技术部门从5月开始准备。他们去现场早,回来得晚,白天黑夜在那里。器材科为每位记者提供一台录音机,保卫处给大家办证件,机要处录的音响也很好。印厂给了很大支持。晚上送去,第二天出稿。胶带库也是这样。台内各部开绿灯。体委、礼花厂、首钢、清华都支持。参加工作的同志热情很高,日以继夜地工作。曹仁义挑起了担子,执笔写稿,基础比较好,晚上把稿送到印厂。军事部校对阅兵那部分。晚上的焰火是张振东抓的,播音员帮助校对。杨振声、杨石、傅立、潘红星、周玉琛在最热的时候住在部队临时搭建的小屋里,一个星期,在蚊帐里写稿。陈莲、雅坤采访很紧张、很深入。播音员把现场弄清楚很好。记者站的丁原平、傅成励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采访了,有点子,有经验。魏赤娅反复核实400字的稿子。播音员方明、王欢、黎江、常亮一起研究调子。黎江、常亮负责晚上的焰火转播稿注意与白天的不同。这些同志能吃苦。白天,方明、王欢在城楼上站了两个小时,一出来确实累。整个播音到结束,情绪是很好的。有许多家里有困难都克服。黎江的孩子小,送到奶奶家。向东家老人有病,邓斌去袁伟民家采访已经是晚上9点半了。有的人部里工作很多,两头不误。技术部门在天安门城楼上安装播音室,白天晚上干,原来安在西边,后来又改在东边。搞后勤的同志高志胜、李小京为联系做衣服。杨振声负责买吃的。李小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工作,任劳任怨,工作很细。报道需要有一个好管家。台里文印科也做得很好,稿子定得晚,他们加班加点,送去就打印出来,工作很不错。王惊涛、乔红找音乐,配合得好。存在的问题是稿件长了,音响可以再充分一些,稿子比较庄重,生动活泼性差点。第二稿好点。
广电部部长吴冷西说:“转播得很准确,好!”副部长马庆雄说:“我一个耳朵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另一个耳朵听国际台的广播。”台长杨兆麟说:“听了白天和晚上的直播,有三点意见:一、两个转播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央精神。二、播音亲切、自然,组织得有条不紊,不容易。三、记者口头介绍的不错,达到了新的水平。”
国庆40周年
198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本应该大庆一番,但由于1989年6月北京发生了动乱。“十一”当天,我采访了各地代表人物参观中南海的活动,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发了现场报道。
需要记下来的是1989年国庆晚上,我和同事们发的现场直播的情况。
国庆42周年
翻阅1991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可以看到新华社记者郭占英拍的照片。
这是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左边站着的是江泽民、李鹏、乔石、阿沛·阿旺晋美,右边站的是穿着各种少数民族服装的先进代表,中间,我一手举话筒,一手按住录音机的钮,蹲在地上录音,而且穿的是西服直裙。
10月6日,我一上班在走廊里碰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张振东。他用赞扬的口气说:你昨天很辛苦啊!一直蹲着。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法制组的小王用批评的口气说:人家都站着,你一个人蹲在中间多难看啊。他还指着照片的后方说:“你不会站在这儿?”这是一句外行话。我说:如果我站在后边录音,今天早上你就听不到这么好的报道。
越是节假日,我的工作越忙,这就是时政记者的特点。光是每年的新年、春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国庆、植树节、中秋节、教师节、残疾人节、学雷锋月、国际上的节就够忙的了,再加上某某的诞辰、逝世日。
1991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42周年国庆。不逢五、逢十,不搞大的庆祝。
10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了全国自治州少数民族参观团。
参观团来自全国30个自治州,有23个民族的代表共121人。他们是来北京参加国庆庆祝活动的,参观工厂、农村、学校,游览了名胜古迹。
当天发稿时没有把江泽民的讲话全写出来,而且是经过加工的。
根据我的记忆。那天原计划是只与代表合影,不讲话。江泽民突然说:“今天可以例外。”
李鹏、乔石、丁关根、阿沛·阿旺晋美也参加了会见。
江总书记说: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内地和沿海参观,是建国以来的好传统,对大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经验。你们通过参观,从北京出发还要到广东,到沿海去看看,大家都可以开阔眼界。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点。我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一直叫一个口号。50几个民族,我们各个民族之间要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各个民族大团结万岁。在这个口号下,任何外来的捣乱也好,咱们都不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从来就是这样。真的有人想来侵犯我们,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我们有空前的凝聚力。因此,我很希望你们在参观过程中可以相互切磋。他说:到处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团结。我认为,需要有技术力量的支持,需要有人员方面的支持。各个地区都应该责无旁贷地去支持,有责任多支援。少数民族地区也支援了内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充满信心。中国有11亿5千万人,5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有5千万党员。你们今天来的有武警的同志,解放军的同志,还有优秀的党务工作者。我们只要把我们的基层党员的组织建设好,抓好,把各级政权建设好,我想我们没有任何可以惧怕的,而且,我们可以战胜各种困难,把我们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好。
江泽民说:全世界的执政党没有比我们的党更老的了,人数也是第一。我们应该珍惜两千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的政权。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并且要建设它,然后我们所有的同志今后对中华民族子孙说起来是无愧的。
当时我问了几个代表,“谁是第一次来北京的?”好多人答应。有一个是从浙江来的畲族代表。
维吾尔族的代表买买提主动对我说:“我从新疆来,到北京以后参观了一些地方,确实非常高兴,激动得我写了一封信给家里。”
土家族别志明说:“我是云南来的,看到了北京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绩。这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我给家里打了电话,告诉他们,我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苗族杨洪基在红河州金平县边界派出所工作,在北京看到北京的治安情况相当好,准备把学到的经验带回去,为保卫边疆做出贡献。
(天安门广场音响,音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