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破解了罗素悖论

(2023-12-31 10:50:35) 下一个
搜网络,罗素悖论 

罗素构造了一个集合S:S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然后罗素问:s是否属于S呢?根据排中律,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因此,对于一个给定集合,问是否属于它自己是有意义的。但对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的回答却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s属于S,根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定义,s就属于S。无论如何都是矛盾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7%E7%B4%A0%E6%82%96%E8%AE%BA/633604) 

 

再看“我”。我是什么?

我们又会说,我要吃东西;我在这儿。。。。

这意味着,身体是我。

我认为地球是圆的;我热爱自由。。。

同上理,思想是我。

我是公民,我是居民,我是单位雇员,我是家庭成员。。。。

同上理,社会关系是我。。。。

 

这样,“我”可以概括为一切可能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思想的与行为的存在的加和。

 

真的如此吗?

再从头看:

我是我的身体。

这意味着:我和身体并不是一回事。

身体是被有物,我是所有者,所以,我不是我的身体。

那么,我是我的经验?

同上理,不是。

我是我的思想?

同上理,不是。

我是我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如马克思所定义)?

同上理,不是。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概括得多全面,都可以在列出来的定义上加上“我的”,就这样轻轻地否定掉一切概括“我”的努力。

目前为止,最安全的说法,似乎可以说,“我”没有定义。

但什么是“没有定义”呢?

是根本没有明确的意思,还是有明确的意思,但是无法概括呢?

如果没有明确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我不是你,他不是我呢?

如果有明确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人类的头脑这么聪明,却不能准确地概括呢?

 

如果回头看罗素悖论,会大概得到一个印象:问题在于“定义”的要求本身。

定义一旦成立,就会在意识中成为一个有限的存在。这个有限的存在会在意识中产生困惑:

比如俺前面说过,无,明明是没有。但作为一个符号,意识中就成为“有”。

一切,本来包括所有。但在意识工作机制中,就会成一个单位。

比如一切都是假的。那么包括“一切”的这句话就在意识中溢到“一切”外边来了:一切包括不包括这句话呢?

“我”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我”在根本上无视定义规则,自由穿行、出入定义边界。

定义,不过是“我”在某个领域内追求精准时使用的工具,它绝无可能反过来定义“我”本身。

即便在理论上定义成功了,“我”也不可能遵从这种定义。

 

哈哈哈,我破解了罗素悖论。不是我,而是“我”。

新年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