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一叶知秋,讲的是敏锐的感知力。
假设观察自然界的正常现象。
1. 叶子落光了,知道是秋。
2. 叶子落了一半,知道是秋。
3. 叶子开始纷落,知道是秋。
4. 第一片叶子落下,知道是秋。
四种情况都对应秋的情况下,感觉敏锐的人能从第4种情况得出判断。
或者反过来看,秋天伴随叶落。则必从第一片落下开始,到最后一片落下为止。渐进过程中有无数个“过渡状态”。
那么其中任何一种状态,都对应秋,都归到秋的范畴里。
这个论述的前提是:现象与本质有内在关联,而且这种关联被感受到。
不同个体对这种关联的敏感度不一样。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是,对话中一方可能通过音调的变化来感受对方的情绪,比如语调从热情变平静可能代表不满。如果再加上表情有同样的变化,那大概率就可以确定前边的判断是准确的,如果再看到拳头握紧,那就更确定了。比如独眼判断不了空间距离,双眼就可以。
事实上,人与机器的不同之一是,对环境与现象的判断从来都是综合的,这就象西医的会诊,中医的四诊合参。调动的感知维度就越多,敏感度就越高。比如上边的例子如果加上对话题重要性的判断与预期,则一听到语调变化就准确预期情绪变化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变化捕捉到了,不用等对方摔杯掀桌甩袖离席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一叶知秋也一样。比如人感受到气候变化,比如昼夜温差,再看到叶子落下。或者反过来,看到叶子落下,也注意到温差,或者还加上其他经验,那么知秋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一叶知秋的完整理解是:敏感的人可以从细微变化中感知到它所代表的本质性不同。
这个叙述并不是建立叶子落下来的片数与秋天的单一对应关系,也不是统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