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中国人含蓄。
这不是因为中国人虚伪,而是因为中国人的本体思维。
当然,可能有个体不同,但整体上,中国人在行为上含蓄特征比较突出。
中国人这样说话就有这样的思维,有这样的思维就必须有这样的行为。这不是有意识地选择。
人以什么为好,就自然地往什么用劲儿。
往什么地方用劲儿,就是以什么为好。
比如学科学,就是认为科学好。
来美国,就是认为美国好。
表达以含蓄为特征,当然就是认为含蓄是好的。
有人说也可能是不好意思直接,那么还是一样:直接不如含蓄来得舒服。比如赤裸裸地威胁,“勿谓言之不预也”。含蓄不?
含蓄为啥好,好在哪儿?
对中国人来说,含蓄就是意思在那儿,但是形上(比如话)不破不露。这其实就对应着中国人推崇的中和仁道。
古云喜怒哀乐未发为中发而不失度为和,在这个状态下天地位万物育。偏离这个状态就天地不位万物不育,就不好了。
这是哲学,但中国的哲学不是中国人偶然或者随意发明的,它有思维基础,而思维的基础就是语言(请看《神逻辑》)。语言就是以本体概念来组织的,价值当然也以本体为上。
核心如此,行为当然就不得不如此,比如桃核长出桃树。
又要有意思,又不能太露,言行当然也要发而不破。
于是中国人的言行就有了含蓄的特征。
有这个特征,是主要特征,但不一定时时如此,处处如此,人人如此。
说的是大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