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区分right 和 power。
中文说起来好像都是权,也分权力与权利,但最终落点似乎主要是权力。
中国人的官瘾与“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可以作为例证。
这跟中国文化有什么关系呢?
俺也不确定。但是有一个猜想:假设文化是关于行为的主要原则,那么中国文化围绕的是个体间的“关系”,而西方文化围绕的则是关系中的个体。
这样,一个结果是,中国式思维下的个体并不作为独立的利益中心来指导行动;个体总要通过把自己放到关系中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西方则相反,一切关系都要围绕个体利益,为个体利益服务。
西方思维之下,个体利益是通过要求关系中他者的退让来实现的,这就是right的起源。
中国思想之下,个体利益是通过以自己的退让来得到关系的承认与照顾来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right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并不是固定的重要概念。
所有的群体都有领导者或者组织者。组织者拥有更高的地位及利益,中式思维之下,成为领导者是个体实现更大利益追求的捷径。
因此,整体上传统中国思想中right 没有成为成为政治意识,但是拥有power却成了重要的政治意识。
拥有power就可以摆脱与本来的圈子中平等的地位,享受更多的利益。
对利益看得越重的中国人,对power的渴望就越强烈。对power的渴望越强烈的中国人,就对优越感有特别的依赖。他们特别乐追求也特别乐于展示优越感。
因为优越感的潜台词就是“我跟你们不同”;反过来,“我跟你们不同”的潜台词又是“我应该有更多的权与利”。
前几天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位女士大概被大白要求服从什么规定,这位女士就说“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俺不知道谁对谁错,但这个“在美国住了十几年”能成为不遵守规定的理由,为啥?因为美国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就等于power, 在美国住得久,就等于跟power 拉上了关系。不信可以想想,会不会有人拿“在非洲住了十几年”当不遵守规定的理由?在中国人的power结构中,美国如果等于power, 非洲肯定不等于power.
好笑吧?在美国住了十几年的人,还是中国的靠拉关系当土皇帝的思维。
这种思维在离岸贫二代中也非常普遍。他们的中式思维根深蒂固,号称学习西方,平等思维一点儿也没有学到,反而要把美国当成权力象征,无条件认同美国权力。其实根本的动机,不过也还是通过跟权力拉上关系来获得自身的优越感,跟“我爸是李刚”没有什么差别。
这方面,西方思维的优势就显出来了:个体不依赖关系来获得或者维护自己的利益,他就直接要求自己的利益。谁跟我的个体利益有冲突,谁就需要让步。大家都需要让步而不愿意,那么就诉诸法律。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right的概念。这就直接避免了个体对拉关系的依赖,也避免了官瘾与优越感的普泛化(不是没有,而是一般不需要)。
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或者要融入西方,首先需要突破的一个心理关就是对个体right的维护与追求。突破这一关有两方面的事要做:一是反省并放弃中国的关系思维,以为当顺民驯服听话就能得到照顾。在中国的圈子中大概率是这样,但在美国不是;二是克服掉对power的贪想,培养right的意识。当然,俺不是说不要追求power, 而是不要把这两样混起来,拎不清。
在这一点上,与人相处,在情感上,西式思维要比中式清冷一些;利益上,西式思维则比中式更爽利,更平等。政治上,中式的更靠运气(比如领导是个平易的还是个耍架子的);西式的则大略可期。
只是一个猜想,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