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不是所有中国人,而是一部分。甚至不是中国人的一部分,而是中国人的思想的一部分。比例大小就不说了。
晚清在挨打以前是自大。
被爆打了几次以后就变成自卑,崇洋,媚洋,畏洋了。
直到今天。
中间有一段时间又曾经扬眉吐气顶天立地,但那段时间一过,就又回到了三洋的轨道上。
以往俺觉得这是骨头不够硬是唯一原因,现在看,跟思维也有关系。
神马思维?
唯大思维----中国思维中天然就有寻找中心,依附中心,顺从中心的驱动力。别的帖子中说过,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别人强大就仰视之,二是自己强大就俯视别人。从国家到个人,大部分都如此。
晚清对外就是这两方面的典型。挨打以前,极度自大;挨打以后,极度自卑。
所以,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三洋,也就不能说是完全的没有骨气,也可以视为认识到差距后的自然反应。
发动机不行,三洋一波;芯片不行,三洋一波;大飞机不行,三洋一波;精密机床不行,三洋一波;新冠爆发,三洋一波;一波又一波,只要有差距,三洋就不停。
要比较中西文明的差距,这也是其一。
西方对差距的态度绝对值得中国人学习:如果比我的好,抢过来就是。
什么叫骨气?
西方的这种蛮抢精神肯定不能叫骨气。但他们确实另一种特别重要的类似骨气的人类素质:独立与创新(不能叫探索,中国人也探索,但多向内;西方的探索则是全力向外)。
----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创造出来。甚至没有怀疑,没有等待,没有观望,觉得可能就去试。
这种精神是抢掠文化的另一面。如果看物质文明对人类的作用,这种精神是人类需要的。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这方面的骨气就完全被唯大思维耽误了-----看不到更好的,自己不知道开创;看到别人开创出更好的,自己就一副打死也追不上的丧气样。
又当然,俺说的是在器物文明上,中国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三洋型思维的根源在于汉语这种语言组织原则:汉语总是通过参照形成表层意思,因此说话者总是在寻求意思的中心,然后把不同的成分归附上去。
如果只是这种功利上的唯大思维,中国文明早就依附到别的文明上,该完了。
所以,中国文明还存在,说明功利上的唯大思维不是中国思维的全部-----最重要的部分依然是唯大,但它不停在现象上,而是一路追溯,到了唯义,唯仁,唯天。这样,利与物上的唯大就不是唯一的动力。
也因此,中国文明才不断涌现圣贤和英雄,到今天依然屹立。
中国的思维就是大一统,从千年前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万国来朝,到老毛的解放全人类和现在的对世界未来指明方向。只要觉得自己能力足够强时, 肯定自大。 能力不够时,韬光养晦是不得已罢了。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从统治阶级和当权者的视角来考虑的。中国有这个潜力,如果是个弹丸小国,这个梦就不用做了。 这世界上除了少数集权国家,大多数国家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国家不能称霸世界就觉得自卑。他们也没有把眼下的最强国美国看成眼中钉来恨,被美国炸过遏制过的日本都没有像中国一样反美。对普通百姓来说,一个国家能不能给自己国民提供生活的保障,让他们有尊严和有自由本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