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听到一种说法:病毒的进化方向总是更强的传染性,更低的杀伤力。原因是病毒要尽量传播,这样,它就不宜迅速杀死宿主。相反地,它要降低杀伤力以增加由一个宿主传播给更多宿主的机会。
听起来,病毒的进化还挺有策略的--居然有这么明显的方向性。
这种倾向好象已经被病毒发展史所证实。
但这是怎么实现的?是病毒自己设计的?还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比如毒性强的很快就传播不下去了,而毒性弱的则有更多的传播机会?
无论病毒有没有自我设计发展方向的能力,都可以把病毒的进化看成是一种规律,相当有普遍性的规律:无论什么东西,一旦普泛化,质量就一定变低变差。病毒如此,产品如此,思想也如此,都不可避免地世俗化了。
为啥?
因为传播的条件就是适应接受者的素质。如果接受者的素质没有提高,那么传播物就只能降低自己的要求甚至改变自己的性质。比如要每个人都有金马桶,即便有那么多黄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那就要改成鎏金镀金甚至只是喷点黄漆。或者反过来看,如果有那么多黄金,而且人人都能承受,那么金马桶也就跟瓷马桶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知识也一样。如果每个人都懂,那一定是在每个人的理解范围内的东西,一定不稀奇。一种思想或者知识的不稀奇和萝卜白菜不稀奇,原理上没有差别。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懂,但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那么就是有一些人在装懂。装懂和喷金漆,原理上没有差别。
比如民主,要是把这个词的意思拎清,大概就需要一些西方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可能就拎不清,或者拎不到这种精神的本质。但是没有关系,就把它理解成“给我权力”就好了,谁管它本来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世俗化倾向,也是世俗化的结果。
这就是世俗化的悖论。
真正非世俗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普及的。如果普及了,那么就是两种情况:一是这种东西本身就与世俗相应,没啥了不起;二是这种东西确实厉害,但是普及的时候已经走样了,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病毒的传播与进化很可能也是这样:那些厉害的版本因为太厉害,侵扰机体关键机能而杀掉了宿主,减少了自己的传播机会,传着传着就传没了。而那些温和一点的儿版本则因为不深入侵扰关键机能(肤浅和简单)而得到了更多的传播机会。结果就是,危害越大越消失得早,危害越小传播面越广,传播期越长。所以,一种病毒传着传着就没有什么大危害了。
当然,对机体而言,免疫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本贴只看病毒传播,不看与生命机体的互动。
所以,大概可以这样看:一种病毒的产生,可能毒株个体间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会决定这种病毒的进化。大体就是厉害的消失得快,温和的传播得多。
至于变体,大概是病毒与机体及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变体的发展方向其实就是病毒的进化方向,就是温和化。温和化的变体就是要传播得浅而快。它把能占领的机体都占领完了,毒性也就完全摊薄,变成常规病毒了。
世间一切宝贵的东西,都这样世俗化。世俗化也这样,扭曲一切宝贵的东西。
呵呵,胡猜,胡说,聊记之。
所以倡导温良恭俭让天下为公的会比倡导唯利是图天下唯我第一的持久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