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群体本能和个体本能。每个人身上这两种本能的比例不同。表现程度跟外在压力有关。
外在的对群体的压力越大,群体本能越明显。
外在的压力越小,个体本能越明显。
环境变化,人的思想就在这两端之间波荡。
SAR兄回贴,提到一项研究:
这个研究提到的现象与解释都很有意思。比如这几个现象:
俺也注意到两个类似的现象:
一个是蝉鸣,一个是高速路上的“车群”。
有一年蝉爆发,它们的叫声显然是一波一波的。
在高速上,如果开得特别快一点或者特别慢一点儿,你追上的车或者追上你的车往往也是成“群”的。
“车群”现象的成因可能很复杂(因为是人在开车,有各种因素)。
但是蝉鸣则比较简单。但是为什么会形成有规律的起伏呢?
其实还有更高级的,与群体本能更接近的:鱼群现象。
比如小丑鱼。如果首领消失,鱼群会自动生成新的首领(好象还涉及性别变化)。又没有通知,又没有选举,又没有斗争,新的首领是怎么产生的?
还可以更简单一点儿,如果你把一把木屑撒进海里,这一把木屑是会怎么分布?随机散开。如果你吹一个蒲公英花球,小伞兵会怎么分布?随机散开。
但是鱼群,为什么不散开?
理论上,如果鱼只是个体,那么在那么大的空间里,鱼群就应该散开(假设它们最初是成群的),去寻找或者享受它们各自的自由。
但是它们不。不但不散开,还非成群不可。
这是为,什,么???
俺觉得有某种未知因素,把它们连在一起了。就象有东西把它们的脑袋和身体连在一起一样。把脑袋和身体连在一起的东西是可见可感的,把不同的个体连在一起的东西不可见不可感,但通过观察分析,还是可以间接地知道。
这种东西,模糊地,胡乱地,随便地,暂时地,起个名字,就是“群体本能”。
这种本能其实不难理解。就是生命本身,不只存在于个体中,同时也存在于个体间的联系中。最典型的,就是亲子关系,再典型一点儿,就是母子关系。理论上,母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其联系应该和别的任何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差别。但是不。母子关联强过任何两个个体之间的关联,强到母亲可以为孩子拼命乃至送命的程度。比如鸡妈妈为保护小鸡斗鹰斗蛇;鹿妈妈为保护小鹿挡在鳄鱼和小鹿之间而被鳄鱼吃掉。
这一定不是个体利害驱动的,而是生命整体利益驱动的。
也就是说,对生命来说,个体只是环节,节点。个体重要,环节之间的连接也重要。如果没有连接,生命就无法作为生命而延续。
而生命存在,生命延续。
天命如此,神造如此,进化规律如此。
这种现象必然对个体维护自身利益有设定,对维护个体间的关联也有设定。
这就是个体本能与群体本能的原始动机。
个体本能重节点,强调自身利害;群体本能重连接,强调群体利害。
个体的肉身本能可以名之为欲望,而我们给群体本能的命名差不多是“道德”。
受西方学问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道德是个体利益协调的结果。其实这还是从“个体利益唯一”的角度来看,根本没有看到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一样实际,实在,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
当然,母子关联太典型了,以致于人不太去思考为什么。其实这种关联弱化一下,就是父子关联;再弱,家庭关联;再弱,家族关联;再弱,乡土关联;再弱,族群关联;再弱种群关联。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人或者地球生物大概就可以形成地球关联。
又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这里有跳跃,需要论证。
呵呵,俺不论证,没功(证)夫(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