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回家的路上想到的。
人为什么要有家,为什么要回家呢?
因为家代表安全,稳定。对于脆弱而容易疲惫的生命来说,这生存的必要条件。
一切脆弱而容易疲惫的生命,要稳定存在,都需要家来维持和保障。
在这个意义上,特定的思维、思想、习惯可以看成是心灵的家。
这些东西一旦形成,就成为人思想活动的依赖。人的思想与意识活动总是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与这里相契的,就留下;不相契的,就推开。要不然,就觉得不舒服,不稳定,不安全。
反过来看,需要这样的心灵的家来维持的思想与思维,一定是脆弱而容易疲惫的。
脆弱而容易疲惫,是因为没有连接到真正的生命的根,所以需要不断地照料,不断地停下来休整,充电才能维持。
如果联系对比一下“自由”的心灵,这个比喻就会显得更有道理。比如艺术成就高的大师们,有很多是单身漂泊的,又有很多是有家也不需要或者不会尽力去维持的。
呵呵,思维的现象跟生活中的现象,重合度非常高。
又比如宗教,有出家无家的实践;更有各种漂泊不定的奇人。
无家可归,不等于心灵自由。
但心灵自由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家必须归。他不需要在“家”这种东西来提供稳定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思想上。更多的时候,“家”代表约定俗成,而真正的自由,需要打破这种障碍。
有人看到“打破”,一定会想到抛家舍业,离妻(夫)弃子之类的。俺就又得呵呵。这种情况有,而且可能还很多。但不是必然。
因为所谓俗成的约束性,并不是因为这种现象,而是因为这种现象不断地重复以致于成为依赖。如果它没有成为依赖,那么,这种现象存在与不存在没有差别,又何必执着于打破还是保留呢?
自由的心灵没有束缚,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需要依赖。这就是本贴的无家可归的意思,不是流浪汉的无家可归。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