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类悲欢通不通----读清水河谷兄贴有感

(2021-07-22 08:06:11) 下一个

原文在此: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7393.html

清水兄在文末说,也许人类悲欢还是相通的。

俺也觉得是。而且人类悲欢必然是相通的。因为这些不同的个体,是同一类。

但人类的悲欢又不总是相通的,有时候,这几家的欢乐就是那几家的愁苦。

因为人类悲欢太丰富、层次太多了。

同为情感,发动深度不同,悲欢就可能不同。

同一深度,角度不同,悲欢就可能不同。

同一角度,立场不同,悲欢就可能不同。

同一立场,位置不同,悲欢就可能不同。

鲁迅在忧虑国家民族,国民们在忧虑自家柴米油盐,当然悲欢不通。

河南洪水,有人聚焦于同胞了不起,有人聚焦于政府真差劲,当然悲欢不同。

这不是悲欢本质上不同,而是人选择的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位置不同。选择一个接受或者观察的聚焦点,基本就是做一次割离。

聚焦范围越大,包容的越多,感通相应的就越多,整体性就越大。

反之,感应不通的就越多,个体性越强。

如果我只为自己的私利考虑,那么所有的能让我的私利变小的人都是我的对立体。我与他们的悲欢都不通,甚至相反。

所幸人类的情感并完全由自己控制。上天给的良知与通感共情能力随时都可能打破欲望情见,让人看到不公时心中生起正义,看到弱小时心中生起同情。

宗教中讲仁,爱和慈悲。

这些都不是限于具体对象,具体层面、具体个体的。如果可以用“抽象”来代表共通性,仁爱慈悲一定是抽象程度最高的,高到超越一切个体差别,一切标准。无条件,无差别。

以类感类,爱同类就象爱自己。

做到了,就象没有“我”一样。

做不到,也不代表没有这样的素质,它只代表我们最后做的选择不同。比如,要给行乞的人钱,但是转念没有给。这个过程代表我们从类的最高素质迅速定位到一个利益体系中的个体-----在相通的状态中选择一个不通的位置。

立和影云说无法出离。

俺也同意-----如果默认某个具体位置是唯一可能的话,就无法出离。所以,

俺也不同意-----如果知道某个具体位置并不是唯一可能的话,出离就是可能的。所以,

俺说的是,不一定无法出离。不一定的意思就是,可能无法,也可能不无法。没有具体的固定的结论。

回到以盲引盲和堕落。这两幅画给俺的感觉是一样的:世界平静得象是没有时间没有变化,没有大事没有小事,所有的事都不是事,而是世界的一部分。

当然,只是俺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共同特征是深层的感受。

艺术就是关于人类的悲欢。好的艺术家让人在感受作品的那一瞬间唤醒最抽象最真实的感受力,把感受力从支离破碎的标准与角度中拉出来。救赎,洗礼,格式化,刷新,甦醒。。。就是摆脱各种负担与羁绊。

从最初莫名的感受出发,再做引伸解读也无不可,但多数都会落入意识的条框中,是渣滓了。

所以,人类悲欢相通。不只是仁爱,感受力也相通,正义感也相通,凡是上天给予人这个类别的,这个类别的个体之间都相通。

个体越是能体现出相通的品质,就越是光明磊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tonebench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何仙姑' 的评论 : 原话的大意是我们落在现实中就逃不掉,变不了了。我觉得还是可以变的。谢赞:)
何仙姑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要出离?

先问再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