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新狙公赋芋----与立兄讨论优势感

(2020-12-11 20:55:46) 下一个

读立兄《试论当我们谈论道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有感。

立兄说,

“人们发明道德,认同道德和反抗道德,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得个体在进化的竞争中的优势。

而这些行为在生物层面的本质是让人感觉快乐,进而不断的去追求这种快乐。当康德仰望星空时,他感觉快乐。他把这当成一种崇高的道德时,他仍然感觉快乐。因为,这让他在人群中获得优势。老驴反击时,同样感觉快乐,这也给他一种人群中的优势。石头反击老驴时,同样是一种感觉优势。

这些优势最深处的生物原因是,生殖的优势。”

在另一个帖子中,立兄又说,

“绝对的。通过思辨人的本质,永远想不出DNA来。前些年还有物理学家冥想来发现物理规律,不知道他们发现什么了。”

这就让俺想到了以前发在健坛的旧贴。修剪一下挪过来。

耍猴人要给猴子改革饮食制度,每天给的芋头从管饱改为早上仨晚上四个。众猴闻言大怒:太少了,不干!

耍猴人连忙改口,那么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总可以了吧。

众猴皆悦。

过了一段时间,有聪明的猴子产生疑问了:为什么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还是吃不饱?

耍猴人就开始解释了:你看,2+2 等于4,所以早上4个,1+2等于3,所以晚上3个。明白了吗?

聪明的猴子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

怨遂息。

 

猴子们可笑吗?

但是俺觉得我们实在没有资格笑他们。因为,人类探索科学、改造世界的伟大行动,从思维的角度看,在本质上,跟这些猴子十分相似。

比如,人类为什么有道德?你如果说是天生的,那么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唯心本来就不科学,再主观,更不科学了。

有更好的说法吗?有:后天产生的,为了生存,为了利益。这个说法看起来唯物多了,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但是为啥唯物一些更容易让人接受呢?

唯物说更高明,道理讲得更透彻吗?解决了更根本的问题吗?

在俺看来,没有。它更容易让人接受,是因为这种说法更容易让人的意识获得稳定感。稳定感。是的,就是它。它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终极原则,简单地说,就是make sense. make sense 了,sense 就稳定了。sense 稳定了,人就有安全感了。

人类认识世界,乃至人类存在的全部意义,从思维的角度看,就是要获得最终的最大的稳定感。

什么样的稳定感比较稳定呢?基础牢固的。

什么样的算基础牢固呢?砖头多,互相咬合紧密的。

唯物和科学,最符合这个条件,最符合意识的这个要求。一个简单的现象,科学可以扯出一个体系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方法就是不断地让人类观察到的现象make sense,让人的意识的稳定范围不断扩大。人产生稳定感,又对稳定感有依赖,当然就接受了。这个原理也可以反过来用,比如,一个道理一句话说不清,就说一堆,再举些例子。就容易被理解被接受了。当然更多的是本来一句话能说清,但是为了增加接受度,还要通过绕圈子来增加受众的稳定感。

在生命这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上,人类也被这个规律支配。比如生命活动到底是什么?从气到血到细胞到基因到蛋白到DNA,人的意识的稳定范围越来越大,形成了雄厚的稳定基础,以致于让立兄说“绝对的。通过思辨人的本质,永远想不出DNA来”------听起来好象发现和利用DNA 是人类的理想的一部分一样。

但这句话的潜在意思其实是,思辨所能提供的稳定感,远不如生物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也就是说,即便思辨能得出一个结论,也会因为这个结论不是DNA而为立所拒绝。

看到问题的本质了吗?不是谁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而是谁更能产生稳定感,符合选择者稳定欲的稳定感。这不是关于真理,而是关于路线。

俺不是在说思辨可以达到真理,也不是说思辨不能。同样地,也不是说DNA在不在通往真理的路上。而是说,立在做这个论断的时候,他其实是在宣示的他的稳定诉求----必须丰富细致。

这当然可以是人类伟大成就的一部分----当且仅当认识世界是人类活动的目标时;如果把艺术成就当成人类活动目标,DNA----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发现----似乎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事实上,DNA带给立的信心,俺认为影响了立的艺术创作水平,负面的----它让立的诗文有意无意地染上了自然主义的色彩。明显的具体的思想倾向会降低作品的艺术价值,俺觉得。

再换一个角度,科学的角度,比如以彻底揭开生命的秘密是人类活动的最高理想,那么DNA的发现和利用,是不是已经实现了这个理想呢?显然还没有。五十年后,某个蛋白里边的发现的世界可能比今天DNA展现的世界更为丰富,更为清晰,DNA的价值可能相当于当年发现细胞的价值了。那时提起DNA,还有什么值得兴奋的吗?应该没有了----因为不新鲜了。这样看,DNA的价值,完全基于它拓展出来的意识的稳定感指数。科学中,什么发现都是刚出现时这个指数最高,过一段时间就被新的指数更高的发现取代了。在彻底揭开生命秘密的目标上,DNA不过是无数环节中的一环,并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生命的秘密不可能完全被揭开,只要人愿意,总能再进一步再进一步再进一步(致敬立大神的“又进来一个机器人”),除非我们放弃对科学的兴趣,或者强行停止科学研究,宣称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物质世界的一切秘密。

重伸,俺不反科学,不反科研,乐于享受科学发展带来的一切便利。俺的意思是,DNA,在认知上的价值,只是提供稳定感。它没有解决生命的本质问题,不为世界增加任何新的东西,也不为人类认识意识本身提供任何帮助。

如果认识生命本身是生命的意义,DNA并不比神创揭示得更多。DNA的价值,就是对依赖make sense 来获得稳定感的意识来说,make sense 的环节更多一些,因此,带来的稳定感也显得比较强。

但是反过来看,科学与唯物,真的搞出什么新东西来了吗?朝三暮四,朝四暮三,1+2=3,3+1=4。 这些等式揭示什么新的事实或者真理了吗?没有,它们只是把本来就存在的东西换种方式再表达一遍。这些东西没有真实意义,但有认知意义,让意识以为自己从已知扩展到了未知,从而获得了存在感和稳定感。如果你说1+2=1+2,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没有新信息,意识的稳定欲没有得到满足。1+2=3,虽然实际两边的值一样,但形式不一样,意识就很喜欢。没有新东西,但是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形式,或者说以与以往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意识中,就让意识满足。

不加检省的意识必然如此,不如此就没有存在感了。而人被这种意识驱使,以为事物定名、获得新知为乐:唯心唯物,神创进化,生理心理,是非高下,过去未来,优势劣势,。。。都不过是意识自我安慰。只不过,不同的意识,自我安慰的方式不同。而科学,在符合意识的工作方式方面得天独厚,所以必然为更多人所接受。神学了,道学了,make sense 的链条比较短,系统比较弱,基础比薄,接受的人相对要少一些。

听起来,俺也不过是在企图获得自己的稳定感。

哈哈,可以这么理解。

但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俺在试图传递一种不稳定感:意识这种东西,为啥它非要有稳定?人能不能超出意识的稳定欲,不为寻求稳定的本能所控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