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说道德和道德批判

(2020-08-04 14:12:12) 下一个

道德其实有很多层面。最主要的,俺能想到的,有三个:

一个是抽象的,纯粹的道德。假如人类没有私欲,这种道德就是人类唯一的行动指南。在这种道德之下,人类行为完美无瑕。

一个是与私欲相伴而行的道德,就是我们有意无意推崇的或者批判的这一套----人群整体的实践中的道德。实践中的道德看起来限制私欲(也是我们看重的道德的作用),其实,对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为私欲服务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会说道德虚伪----因为它本来的目的和发挥出来的作用非常一致:就是让私欲这个发动机运行得更润更滑更长久。在这个意义上,说道德虚伪相当于说兔子吃草。这种论断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另一方面,说道德虚伪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假设:道德是纯洁的,高尚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对人群来说,这种道德并不存在。

一个是个体的道德品行乃至个体在一件事情中表现出来的道德,非常具体,非常明确,非常不适于泛化。道德极其高尚的人有没有?俺觉得是有的,但是极其稀少,少到我们在思考人群的道德原则与行为时这种人的存在可以忽略的程度。相比之下,片断性的出现的,具体的高尚无私的行为就更多,更有统计意义,更让人乐观觉得生命有价值有意义。这种道德虽然存在于个体,依然很难上升到群体高度。

群体的道德素养当然也不是衡定的,也在不断地波动。但总体上看,不存在群体性的无私。即使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做到了纯粹无私,看起来好像他们实践了纯粹道德;他们的作为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可能是极不道德的。人群存在,私欲存在,群体层面的绝对道德就不现实。

至于平常对道德虚伪的批判,有几个原因:一是对上面的三个层面没分清,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和封建经济关系中的“仁义”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仁义本身可以放到不同制度中,封建的仁义则只存在于封建制度中。换句话说,封建生产关系之下的道德实践并不完全等同于儒家的道德)。二是说的本来就无关道德,而是一种牢骚,以道德的名义发出来。三是严肃地反思道德,但其动机却不是因为另有一个更高尚的理想或者体系,而是因为(俺的推测,没有调查,也没有研究,只是据俺的小心思来推测)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往往是私利而不是道德理想)不一致,个人理想被人群中的现实规则(道德+私欲)阻碍了。他们感叹道德虚伪或者道德吃人的时候,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本身如何依赖虚伪的。一个人表面上反对娼盗却行娼盗是虚伪,那么一个人反对虚伪却行虚伪(比如自己做不到某种道德却用来要求别人)是不是一样虚伪?

对于群体来说,道德并不必然高尚,甚至根本不高尚。它就是通过限制私欲而使得私欲可以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因此,道德也不虚伪,因为它本身根本就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就是维系一个利益体系,或者体系中的利益。对个体来说,当然可能也可以有道德追求,但这种追求也面对私欲的挑战。面对挑战,有人有时会成功,有人往往失败。说那些表现出人天交战私欲取胜的人虚伪,说那些直接放弃道德顺从私欲的率真。这种“率真”真的比“虚伪”更有价值吗?把一次失败说成虚伪掩盖了其他情况下的成功,这种概括客观吗?当然,可能性很多很多。也有很多时候,对虚伪的批评是准确的。这不是本贴重点。

本贴重点是,在“道德批判”这件事上,如果有“批评的道德”的话,应该严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很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