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歧视本质上是一种stereotype, 是人的思维与认知的类型化本能的外现。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偏概全,比如,“从中东国家来的都会骑骆驼”“美国人都富有且开放”“在电脑公司工作的一定会编程”等等等等。
但这也不是坏事,甚至是人类思维的优点:懂得从个例中总结出规律,并用总结出来的规律来指导新的认识。这让人类的认知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反过来,人如果只能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地认知,而没有总结概括的能力,大概今天还处于鱼的状态呢。
这种总结虽然会出错,但是人类会不断地通过接纳新的个例来修正,从而让“规律”越来越准确,这种方法用于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果就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方法用于对社会的认知,结果就是社会科学的发展。
科学算歧视吗?一般来说不算。
为什么?因为科学归纳与总结的标准不涉及价值判断。
但同样的方法,与价值判断联系起来,就很容易形成“歧视”。比如,主张犯罪率与经济水平有关。这就不是歧视。但如果说犯罪率与人种有关,或者说,犯罪率与某人种有关,这就是歧视了。
然而,这种歧视是“自然”的。这是人的思维中的归纳本能与价值判断本能联合作用的结果。归纳本能是本能,价值判断本能也是本能,把这两样联系起来还是本能。结果----在自然的情况下,歧视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奥巴马刚上台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哈佛某位黑人教授回自己家,开门可能慢了点,警察刚好看到,以为他要撬门入室,就对他进行盘问(是否有粗暴执法动作不记得了)。这就是典型的歧视案例。警察当然要保护社区安全,可能(仅仅是猜测)那个社区或者那个警察接受的信息是某种族的人犯罪率比较高,结果在肤色与罪犯之间建立了不当联系。
从本能的角度来看,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人总要找到对象的特征,且越鲜明越好。要是你说经济状况与犯罪率正相关,那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一片茫然:怎么从一个人的背影判断一个人的经济状况?但如果你说种族与肤色与犯罪率正相关,那就容易多了:一看肤色二看身材,马上就能提高认知的兴奋度。两难相权取其易,当然是肤色种族更容易在判断中成为主角。没有严格的认知训练,人无法意识到这种本能,当然也就无法克服这种本能。
本贴说的是歧视产生的认知机理,不是证明歧视有道理或者歧视是对的。明白这个机理,就可以重新建立一个认知体系,比如明白与道德与法律意识有关的是经济状况与教育状况,而不是肤色。因此,无论一个人的肤色是什么,都不能进行有罪推定。又比如明白是否是嫌疑人要看他的行为特征,而不是肤色。
因此,歧视,尤其是种族歧视,很难治,但不是没治。
但是政治学与社会学中,歧视不是如此定义的。因为人是活的,不是物。拿种族歧视为例子。三百年前,白人至上的价值主导下,黑人被当成“物”而被白人OWN。这种歧视被历史淘汰,但是其潜意识并没完全消失。不然KKK就没有地盘。种族歧视就是以某些种族差别来实施不同的社会理性程序的做法。
电脑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一个特征就是分类和继承。分类让人思维简化,但同时也泯灭个性。
这也是有利有弊。做为一个民族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会不由自主地被人归类。
从个人来讲,确实有不方便的地方。这个类好,他就难免获益,类不好,当然不由自主地就被标签化歧视。
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激发每个人都参与提高整个族群的水平。
当然, 对于思维、心思敏锐的人来讲,歧视就少,因为他们能看得更精细,看见每个人的个性;而教养不够的人,歧视就严重,因为他们只能朦胧地意识到某个类的粗浅特征,个性特征他们无力察觉。
所以,歧视越严重的人,思维水平越低,心理越粗糙,这也是肯定的。
。。。
大类小类的问题。
小类是哪个省,哪个城市,上海人,北京人,河南人,
大类是中国人,东亚人,亚洲人,欧洲人,
总类是人类。
对于动物来讲,他们看见的就是人类,某地的人类好,某地的人类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