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先转引邓铁涛老先生《论中医治非典》一段:
《温病条辨·原病》篇:“〈阴阳应象大论〉曰:‘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喜怒不节,寒暑过度”而致“生乃不固”,说明正气内存的重要性。“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明“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冬天属阴,寒亦属阴,两阴相重,与正气相持(伏气)不即发病,至春天乃发,便成温病,总之用以说明邪正相争的观点。
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888342.html
************
文中认为“冬天属阴,寒亦属阴,两阴相重,与正气(伏气)相持不即不发病,至春天乃发,便成温病”。这种理解有道理,但不够周密。因为内经原文说的是“寒暑过度”才会“生乃不固”。寒暑乃冬夏之本义,依文中观点,任何冬月都是“两阴相重”,据此推理,年年春天都应该有温病。然而事实是,只有“冬伤于寒”才会“春必病温”。
因此,“重阴必阳”应该再仔细分析。传统中,重阴必阳确实另有一种解释,即:秋分至春分属一年之阴,春分至秋分属一年之阳。而气之运行,秋天以下降为阴,入于冬月,即是重阴。到夏月即是重阳(升气为阳,入于阳位,故重阳)。重阴必阳,说的是阴气入阴位而阳气发生。重阳必阴,说的是阳气入阳位而阴气发生。
但内经原文中又用了“故”字来表示因果关系(“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又是为什么呢?俺觉得可能与行文风格有关。比如,”过度“两个字可能本义是”失度“。失度与不节相对:”不节“ 就是不中其节,有两种情况-----不当发而发(暴躁)是不节,当发而不发(抑郁)也是不节。那么,失度也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不足,一个是过头----都会导致生乃不固。上下通顺一下,括号中引文的意思就是”不节与失度而致病,如果是重阴时埋下病因,必待阳生时发作;如果是重阳时埋下病因,则待阴生时发作。“ 另一方面,用个故字,是引入经典观点,以备结论。这样,内经原文就可以分析为 ”‘A: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B: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A+B=>)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文字上稍微有点绕,但意思很清楚,就是1.病因:过度无节;2. 因过度无节而致病的时间规律:冬病春发;夏病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