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感知

(2019-10-29 05:55:31) 下一个

如果(如果,只是说如果)感知中的东西不是客观的(意思是不外在于感知,比如“辣”这种感受),引发感知的东西也不是客观的(两种角度:一是任何东西的存在都在感知中;二是引发感知的东西这个定义本身是意识分析的结果----在感知发生时,也就是在意识没有来得及展开活动时,引发感知内容的东西与感知内容并不体现为可以分开的两个存在----当然也不能说是一个,因为彼时没有这些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它们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存在的?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哲学很本体,但其实都是伪问题。为什么?因为有一种可能是:没有它们,没有产生,没有存在,没有问题,没有答案。这一切之所以显现为有,都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在工作,而我们进入了意识的世界。在意识工作以前或者说在意识的底层,没有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之所以产生,以存在的方式呈现,只是因为我们的意识要“理解”----不是我们主观上想要理解,而是意识的工作方式就是概括分析,显现出来,就是各种抽象与对立----这就是意识对真实的解读方式。比如“感受”,真实感受是一次次的,具体的,整一的,但意识把它划分为感受本身+能感之官+所感之物+感官所有者(我),这就是概括、抽象与分离。它已经不是感受本身的样子,而是意识中的感受的样子了。我们把概括抽象与分离的结果当成是真的,来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当然会有答案,但是不会有真正的答案。

这种解释不能说没有可能,但是也让人觉得武断----难道具体的感受居然是没有原因的吗?那么为什么不同人不同时刻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为什么是这个感受而不是另一个感受,为什么感受是起灭轮替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难道里边没有必然性吗?

必然性是另一个掩盖真实的概念。必然性对意识很必然,但对意识不到的地方,就不那么必然了。我们普通说到必然性是受外在条件限制的必然。比如得不到浇灌植物就会枯死,这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性不适合概括感受产生的必然性。比如花园里有珍贵的植物也有普通的植物,可是园丁浇灌普通的花木而不浇灌珍贵的花木,为什么?园丁的行为有啥必然性?我们可以用园丁糊涂,园丁混饭,园丁心不在焉来产生一个必然的解读。然而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园丁是顶级专家,他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一时那一刻看到的,根本不是园丁工作的全部。这样,问题就不在园丁,而在我们的观察与假设。

回到感受上来:为啥这一次的感受只是具体的这一次而不是别的或者不是整体?为啥我的感受是我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感受,这不是必然的吗?意识可以找出无限多的因素来强化必然性,但实际还有一种可能性:我的感受之为特别的“这一个”的唯一的原因只是意识的观察与分析----意识对它如此加工如此处理。至于真实,也许整体也在这一次感受里,也许别人的感受也在我的感受里,但是被意识筛掉了,有没有这个可能呢?理论上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想象一下一棵树,我们能看到它的全体吗?不能,空间上,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一半,时间上,我们只能看到它生命中的某个具体的时刻的样子(不能从种子一下子看到枯掉腐掉)。这一时这一面之外的东西我们感受不到。

这样,问题就变成了“意识为啥要滤掉别的感受呢”?这大概就是意识的局限性:它只能一个点一个点地聚焦,又只能通过概括抽象这些二手资料来绕着真实转,结果就是我们的逻辑,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自信,我们的疑问。意识有没有这些特征?如果我们观察分析,意识自己大概也会承认。

再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来:如果感知不客观存在,引发感知的东西也不客观存在,那么感知到底是什么?一个可能的回答是:感知不是什么。感知可能本来就是整体,就是本来,就是连接一切的一。我们的一切讨论与认清真实的努力,都只是因为意识把这个可能遮盖了。而意识之所以能遮盖,又只是因为我们在用意识思考,用意识分析,用意识追求。如果我们可以有一种方法超越意识,我们就可能回到真实。

有可能是这样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