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0)
2019 (96)
2020 (57)
小时候跟居家修佛的姥姥一起住,每天早晚也跟着禅坐。先净身(如厕、洗涮)、礼佛。双盘,诵经(每天不一样,俺跟着学舌,不知道啥意思),然后静悟(俺没啥感觉,常常坐着来个回龙觉)。
八岁那年,姥姥走了。老人家生前给我找了个前朝秀才当儒学师父,接受古文化启蒙教育,加上儒家的体术(相当于武术,以健身为主)、站桩、和静坐。儒家的静坐,无需双盘,直腰并腿坐在木椅上双手搭在大腿上,叫“正襟危坐”。在静坐前,要复诵先人金句,静坐时反思,集中精神想明白先人说的啥意义,不能胡思乱想,更不能乱动。那时候小,没啥经历,哪里能体悟圣心,常常想着想着就想过去了。养成了一门绝技,坐睡。以后上课时常溜号睡觉,挨了不少粉笔头。
十三岁起,当了中医学徒,练起了医家的养生功。入门级只强调“静”、“松”二字,姿势不限,立,坐、躺都行。只要做到心静(无思),体松即可,感悟到“氣”的存在。有过禅坐、静坐的底子,很快便过了这一关。第二阶要求高了,把“氣”聚起来,存起来,养出“丹田”。用大约半年过关。第三阶更难,按口决、心法“寻”经运“氣”。要自己体会“经”在哪,走向,怎么把“氣”运过去。这个是我那师门的绝技,非亲传不授。也是诊治的基础,一搭脉便可知全身状态。可惜,俺太顽皮,跳水触石,伤了顶门,没练成。
在医门当学徒时,遇上小时候(大约五岁,刚记事)给我摸过骨的老道,跟着学了道家的打坐。要求双盘,单、散亦可。坐在地上或用植物做的垫子。强调脊直,会会相应(百会与会阴在一垂线上)、五心朝阳。入门阶段要求“空”,啥都不想,跟“白痴”似的。第二阶段,要求“观”,比如观呼吸、念头啥的。再进一步的心法得入了道门才能学。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那年月,活着才是最重要,不能给家人添麻烦。文革过后,老道找过我去做弟子,那时我己经在大学读西医,有了自己的生活前景,自然不会选择三清。
成年后,也曾试过西方的冥想,脑子里一团糟,直接睡过去。
简而言之,无论哪种“坐”,不仅仅是“坐”,都是有仪式、口决、心法、传承的。
最好有个引导人,别自己瞎搞,更别信“真气自来”那一套。来的不一定是“真”气,多半是邪气,像“自发功”,走火入魔。
其实,各家都有初级“坐”法流传于世,其目的不是为了让民众健身、开启民智,而是在筛选合适的继承者。当修到一定层次时,自然会向往、追求下一个层次。层次………
人生有限而“道”无限,以有限求无限,水月镜花。不若滚滚红尘走一次,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