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

儿童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常常让人忍俊不止.
记录生活点滴.
个人资料
正文

七月半,祭鬼神

(2025-09-07 07:58:57) 下一个

昨夜七月半,鬼门大开,游魂归家,享受后人祭祀的香火。七月半也是中元节。传说这是地官的冥诞,赦罪解厄之日。

晚饭后,先生和我在小区散步闲聊。圆月斜挂,在云朵中穿越遮掩,缓缓西移。七月半俗称“鬼节”。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一天要给祖先烧纸送钱。记得有一年夜里下雨,家家户户便在门口屋檐下点火焚烧冥钱祭先人。抬眼望去,一堆堆火光沿街相连。闪烁摇曳,仿佛星河落在人间。先生说,他从未听说过这样的风俗。我想,不知如今还有哪些地方,依旧延续这古老的风俗?

还记得那时和哥哥弟弟们一起“打冥钱”。买来一刀黄纸,下面垫上厚木板,上面整整齐齐地摆上圆孔铜钱,再盖上薄板,用榔头敲打。敲打一阵后,检查铜钱印子印到最下边的黄纸就可以了。把打好的冥钱封好,然后用毛笔写上先人的名讳。大人在一旁教我们如何写:“先考(妣)某某,孝子某某敬奉”。那时才知道亡父称“考”,亡母称“妣”。自此明白成语“如丧考妣"为何悲痛至极。

烧冥钱时,大人们一边将冥钱投入火中,一边低声絮语家中的大小事。我们小一辈听着,对冥钱信封上从未见过的太爷爷,太奶奶多了一点认知。除了给先人的冥钱,还有空白的信封和散钱,老人说,那是给赶路和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的。

作古之人,曾经鲜活;但他们的故事被岁月沉寂,所剩无几。时光流转,有多少凡人能被后人记住?而那些被铭记的名人,流传的文字里,又能有几分真实?人生一世,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