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不经意间,又一年的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在这个岁末年初的交汇时刻,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回首过往,展望未来。在今年回美后一次聚会上,有一位老友说等退休了,就想找个没啥人的地方,买块地,盖间小屋,过过隐居的日子。
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眼中,她的生活已然是许多人的典范:家庭和睦,夫妻俩都有不错的工作,儿女双全,凑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字。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看似拥有一切的人,内心却怀揣着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这不禁让人思考,退休后的生活,究竟该以何种姿态去迎接?
我作为一个同样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对退休生活的想象却与她略有不同。虽然我也偏爱那份宁静,但内心深处,我更向往的是一种“闹中取静”的生活方式。我想,即便身处繁华都市,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总能在喧嚣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而且只要能守住内心的一隅宁静,又何尝不是一种隐居。
提及退休生活的理想状态,想到了那位千古流传的田园诗人 - 陶渊明。他在《饮酒·其五》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让人心生向往。尤其是这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风光。但是,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往往骨感。
陶渊明刚开始辞官隐居时靠着积蓄还能维持,可时间长了,他的理想中的浪漫生活是否真的像诗中所写的那样美好呢?翻开陶渊明的另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想象一下,这位诗人一早起身除草,一直到月亮升起才回家,衣衫被露水浸湿,这样的生活,看似诗意,实则辛苦。不过这种艰辛和劳作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同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陶渊明的故事告诉我们,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虽然隐居田园是一种浪漫的憧憬,但背后隐藏的是劳作的辛苦和经济的压力。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文人应以官场为舞台,一旦离开,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地位和金钱。据记载,陶渊明的几个儿子没啥出息,在经济上帮不上忙,因此,他晚年生活非常艰难,最终63岁时因贫病交加离世。想到这里,不由得为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感到唏嘘。
回到现实,退休生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有人梦想隐居,有人憧憬热闹,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我来说,田园生活固然令人向往,但我更希望退休后既能享受城市的便利和良好的医疗条件,又能在家里找到一片安静的角落,这也许是对“闹中取静”的一种最好诠释。
退休生活的规划,既要有梦想,也得脚踏实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珍惜当下。与其把幸福寄托在未来,还不如从现在开始,注重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比如,朋友一句关心的话,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能为我们的日子增添光彩。
无论选择隐居田园,还是融入闹市,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毕竟生活不是模仿别人的轨迹,而是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可以自豪地说:“我的退休生活,无怨无悔,充满幸福。”
两个都要有。
你能“离群索居”?
问候康康新年快乐!让我们憧憬一下未来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