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拉贝日记》

(2025-09-01 09:27:17) 下一个

《拉贝日记》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从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记录的日记,是其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记录,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

1996年12月12日,拉贝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在美国纽约向世人首次公布。1997年8月,美国克诺夫出版社以《The Good Man of Nanking: The Diaries of John Rabe》为名将其出版。

拉贝其人

拉贝自1911年起受雇于西门子中国公司;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公司员工,他以外国人(德日当时有同盟关系,双方有签反共协定)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南京建立南京战时安全区保护了一些中国平民,不过当时拉贝的行为纯属个人行为,并不代表西门子公司。拉贝是南京安全区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这特殊身份使他的记述具有别人难以代替的作用。

在写作日记之外,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详实说明。

英译《The Good Man of Nanking: The Diaries of John Rabe》,ISBN 0375701974, Vintage Books出版

评价

因为拉贝当时活动的范围主要在南京安全区内,《拉贝日记》不可能对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作出完整的系统的论断和估计。但《拉贝日记》仍然被认为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拉贝日记》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创作的日记,首次出版于1997年8月。
在关于20世纪的记忆当中,南京大屠杀是最难以忘却的人道灾难之一,有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在南京大屠杀中遇害。这次惨绝人寰的屠杀以伤痛的姿态永久留存于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和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永不能磨灭的国殇。《拉贝日记》是一个纳粹党人对日军暴行所作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历史的还原让世人见证了南京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创伤。在日记中,拉贝“他者”视角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主观感情色彩,增加了所述事实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丰润了历史真实感和悲剧震撼力。《拉贝日记》让人们得以在文本呈现中进一步触摸和感受人类历史上的巨大伤痛,从而珍惜和维护世界和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4]
 
作品名称
拉贝日记
外文名
The Good Man of Nanking: The Diaries of John Rabe
展开
作者
【德】约翰·拉贝
文学体裁
日记
图集

外文名 The Good Man of Nanking: The Diaries of John Rabe

作    者【德】约翰·拉贝

文学体裁 日记

首版时间 1997年8月

内容简介

《拉贝日记》是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侵华日军空袭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真实记录,时间跨度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详细记录了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和国际友人艰难救助中国难民的事迹。拉贝当时活动的范围主要在南京安全区内,因此《拉贝日记》不可能对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作出完整的系统的论断和估计。但《拉贝日记》仍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4-5]

作品目录
1997年中文版目录
序/胡绳
正文
附录:约翰·拉贝其人/【德】埃尔温·维克特
盟国肃清纳粹法庭复议庭认定拉贝为非纳粹分子的判决 [4]

成书过程

拉贝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到中国,1911年加入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经商。日军占领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国际友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栖身避难之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有600多人受到保护。同时,拉贝还在日记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后,他仍暗地花了1年时间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拉贝1950年1月5日去世,日记在1996年12月12日才由他的外孙女乌苏拉·莱因哈特在纽约向世人公布,随后相继以中德日英四种语言正式出版。 [6]

作品鉴赏

创伤书写
《拉贝日记》通过拉贝对自我创伤记忆的表述,将读者纳入创伤见证的环节,形成了创伤书写的交流和沟通。拉贝将宏观的大屠杀历史置于个体小人物的记忆阀域内,在瓦解宏大叙事的同时,为故事叙述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一名受过良好教育、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一个纳粹党人,拉贝特殊的身份和背景使他的视野更加多元化,正是如此,使得这本日记具有多声部的复调色彩。这种“当事人的立场”帮助人们更加靠近真实历史,得以深入了解当时南京城内发生的惨况,构成了集体创伤书写,而这种集体性创伤书写的最终目的则是促使人们对该历史事件进行反思。
 
民众永远是战争中受伤最广、最深的群体,在《拉贝日记》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创伤主要通过南京城的民众来呈现。拉贝通过叙述南京陷落后老百姓朝不保夕的生存状态和时刻面临的生命威胁,控诉了日本法西斯的罪恶与凶残。在日军侵占南京城期间,暴行每天都在上演,各种规模屠杀、对中国女性不分老幼的强奸、对人民财物的抢劫等,数不胜数。为了遮掩他们犯下的无人道罪行,在暴行后日军往往烧毁犯罪现场,几乎将整个南京城烧成了废墟。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1937年12月19日日本军队在城中大规模纵火的恶行,而这样的情形直到1938年2月拉贝被迫从南京离开的时候还在继续。
 
作为日军侵华战争的真实记录,《拉贝日记》不仅描写了日军的暴行以及中国人民遭受的屈辱,还记述了士兵在战争中的坚毅不屈,表现出中国人英勇抗争、绝不屈服的强烈意志,这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危难时自我拯救的象征,中国人英勇卫国,无畏无惧的壮举更让拉贝深受感动。在视死如归的中国士兵、坚毅顽强的中国百姓的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后的曙光和前途。 [1]
他者视角与人道精神
 
《拉贝日记》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写作者的第三方身份与独特的“他者”视角。拉贝是德国人,同时也是一个纳粹党人,而纳粹党在二战期间正是日本侵略军的盟友。因此,拉贝更为客观的“他者”叙述就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主观感情色彩,彰显他日记中记录事件的客观、公正,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从日记中可以看到,由于身份的限制,拉贝对中国人和日军暴行的态度存在一个转变的过程。拉贝并不是最初就是一个“活菩萨”形象,刚开始他更多是以一个事不关己的“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的。他没有选择离开南京是为了维护西门子公司的运营,以及“不忍心在这样的时刻对洋行的职工、佣人及其家属弃之不顾”。所以当新到任的西门子中国区总经理弗里斯问拉贝:“你做这么多,就是为了中国人?”他的回答是“为了西门子”。但慢慢地,拉贝对中国人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由保护西门子公司的员工转向为保护整个南京城的百姓而四处奔波,甚至拒绝了政府、公司以及家人和朋友要其离开的请求,勇敢地和受难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实际上,拉贝并没有义务一定要留下,但强烈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促使拉贝不能抛下这些依赖着他的中国百姓,毅然把数十万难民的安全责任担在了自己的身上。正是这样的选择,使拉贝目睹了这场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血腥浩劫,也改写了他的一生,“他的下半生将因此而增添许多麻烦和不幸,他也因此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世界将因此而永远铭记他对人类的贡献,因为他和他的委员们不仅拯救了众多的生命,也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正义。”跨越国界、超越种族的人道主义精神促使拉贝为拯救生命不断穿越苦难并进行自我磨练,在这个过程中,拉贝自己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意识也获得了丰富与升华。 [1]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1998年,《拉贝日记》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3]

2015年,《拉贝日记》入选“百种经典抗战图书”。 [7]

衍生作品

2009年,由《拉贝日记》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拉贝日记 目击中国军民的死亡之旅

                 The Diaries of John Rabe
     —Witnessing the Killings of Chinese Soldiers and Civilians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残酷的大屠杀。拉贝亲眼目睹了中国军民的死亡之旅,并在百忙中将其所见所闻以日记和其他文件的形式详实地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

    On December 13, 1937, the Japanese troops occupied Nanjing City and committed horrifying atrocities of massacre. John Rabe witnessed the killings of the Chinese combatants and civilians, and faithfully recorded the Japanese cruelties that he saw and heard in his diaries and other documents.

    约翰.拉贝先生正在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办公室工作的照片。在这里,拉贝先生写了拉贝日记

                                  
                          拉贝在故居内撰写他的战时日记     
         John Rabe, writing his wartime diaries in his former residence

                                
               约翰.拉贝先生正在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办公室工作的照片。
               在这里,拉贝先生写了拉贝日记
       John Rabe, working at his off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afety Zone,
       where he completed the Diaries

                           
                                  拉贝写的战时日记                                
                       Wartime diaries written by John Rabe


    下面是摘抄的部分日记:
    The following excerpts are taken from John Rabe’s diaries:

    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看来这些人是在逃跑的途中从后面被打死的。日本人每10人-20人组成一个小分队,他们在城市中穿行,把商店洗劫一空。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是无法相信的。

    December 14: We came to know how much the devastation had been only after a drive through the city. At an interval of one or two hundred meters, the car would literally run over corpses of civilians. I examined them and found that they were shot from behind, which means that those people were killed when they were trying to run away. The Japanese soldiers, in teams of 10 to 20, marched across the city and robbed every store clean. That would have been unbelievable if I had not seen it with my own eyes.

    以上这段话的德文版原文: Excerpts from The Diaries of John Rabe in German:

                                
 

                           
                    汉西门外毁坏的情况          火烧后的断壁残垣的中山路
            The damage in the area outside    The dilapidated Zhongshan Road
            Hanximen Gate                     after the fires


                                
                北方饭店的废墟上仍飘扬着劫后犹存的德国旗。(因为当时风很大)
       The German national flag was still swaying on the ruins of the North Hotel

    拉贝日记中还记载了被派在国际安全区委员会总部工作的南京警察部队警员伍长德。他于1937年12月16日被日本人抓走,与他一同被抓的包括450警察在内的约1000名中国人被处决。伍长德受了伤但幸免一死,后来逃到了安全区避难。战后,他曾到远东军事法庭作证。

    The Diaries of John Rabe also recorded a local policeman Wu Changde, an officer of Nanjing Police Troop assigned to work in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Safety Zone. Wu was captured by the Japanese on December 16, 1937 to be executed with about 1,000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450 policemen. Wu was wounded, but managed to escape to seek protection in the Safety Zone. After the War, Wu appeared in 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for Far East as witness.

                                    
                               被救助的警察照片伍长德             
                     Wu Changde, Police Officer, saved by Rabe

                                                          
         1947年7月27日《中央日报》关于许传音、伍长德分别在东京军事法庭上作证的报道
News report (July 27, 1947) about Xu Chuanyin and Wu Changde as witnesses testifying at the Tokyo War Crime Tribunal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