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Yuval Harari 现代人 人类简史

(2024-07-31 12:24:46) 下一个

智人:人类简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https://www.amazon.ca/Sapiens-History-Humankind-Yuval-Harari/dp/0062316095

作者:Yuval Noah Harari(作者)2015 年 2 月 10 日

美国官方版,全彩插图。纽约时报畅销书。

奥巴马总统、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的夏季阅读之选

这位著名历史学家带来了一部开创性的人类创造和进化叙事——国际畅销书第一名——探索了生物学和历史如何定义我们并增强了我们对“人类”含义的理解。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类物种。然而今天只有一种——智人。其他人怎么样了?我们又会怎么样?

大多数关于人类历史的书籍要么采用历史方法,要么采用生物学方法,但尤瓦尔·诺亚·哈拉里博士打破了这种模式,他用这本极具原创性的书讲述了大约 7 万年前现代认知出现的故事。从研究进化中的人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到描绘帝国的崛起,《人类简史》将历史与科学相结合,重新审视公认的叙事,将过去的发展与当代问题联系起来,并在更大的思想背景下研究具体事件。

哈拉里博士还迫使我们向前看,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已经开始改变过去四十亿年来主宰生命的自然选择法则。我们正在获得不仅设计我们周围世界,而且设计我们自己的能力。这将把我们引向何方,我们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书包含 27 张照片、6 张地图和 25 幅插图/图表,富有启发性和洞察力,必将引发争论,对于贾雷德·戴蒙德、詹姆斯·格雷克、马特·里德利、罗伯特·赖特和莎朗·莫勒姆的爱好者来说,也是必读之作。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https://www.amazon.ca/Sapiens-History-Humankind-Yuval-Harari/dp/0062316095

by Yuval Noah Harari (Author)  Feb. 10 2015

Official U.S. edition with full color illustrations throughout.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A Summer Reading Pick for President Barack Obama, Bill Gates, and Mark Zuckerberg

From a renowned historian comes a groundbreaking narrative of humanity’s creation and evolution—a #1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that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biology and history have defined us and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One hundred thousand years ago, at least six different species of humans inhabited Earth. Yet today there is only one—homo sapiens. What happened to the others? And what may happen to us?

Most books about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pursue either a historical or a biological approach, but Dr. Yuval Noah Harari breaks the mold with this highly original book that begins about 70,000 years ago with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cognition. From examining the role evolving humans have played in the global ecosystem to charting the rise of empires, Sapiens integrates history and science to reconsider accepted narratives, connect past developments with contemporary concerns, and examine specific even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larger ideas.

Dr. Harari also compels us to look ahead, because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humans have begun to bend laws of natural selection that have governed life for the past four billion years. We are acquiring the ability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的历史。赫拉利认为生物学限定了人类活动的极限,而文化则塑造了在极限以内所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则是对文化变迁的记录。《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将从石器时代至今天智人的演化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认知革命(约公元前70000年,智人演化产生了想象力,出现能够描述故事的语言)、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2000年,农业开始发展,智人开始驯化动植物)、人类的融合统一(人类政治组织逐渐融合统一为一个“全球帝国”)、科学革命(约公元1500年至今,出现了现代科学)。

认知革命:“智人之所以得以统治地球,是因为智人是唯一可以大规模且灵活进行合作的物种。”是赫拉利在认知革命章节中的主要观点。赫拉利认为,史前智人的活动,是包括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属物种以及大量其他的大型动物灭绝的重要原因。而智人之所以可以在大规模范围内进行灵活的合作的原因,是因为在“认知革命”之后,智人拥有了创造及相信虚构事物和故事的能力,这些虚构事物和故事包括了神、国家、民族、企业、钱、人权等。赫拉利在书中声称,人类所有大规模合作的系统,包括宗教、政治体制、贸易、法律制度等,都由于智人独特的对“虚构事物和故事”的认知能力而产生。同时,赫拉利将金钱视为一种相互信任的系统,并将政治和经济系统视为或多或少与宗教类似的系统。

农业革命:赫拉利在本章节中的主要观点是:“尽管农业革命促进了智人人口数和小麦、牛等共同进化物种的数量的增长,但农业革命令智人及其驯化、豢养动物的生活方式及饮食变得更为单调无趣,使得绝大多数智人及豢养动物的生活质量,与智人狩猎采集社会时代相比,反而出现了恶化”。在本章及全书中,赫拉利也用了较大篇幅介绍了智人对待其他动物之冷酷。

人类的融合统一:这一章节的主题则是智人在历史进程中,在政治与经济上逐渐走向融合与统一。赫拉利认为,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逐渐融合统一的主要动力,包括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对领土的扩张要求,以及普世主义思想的发展。

科学革命:赫拉利认为起源于欧洲的科学革命,基于当时的精英们一种创新的观点:愿意承认人类的无知,并希望通过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的科学研究,补救他们的无知、获得新的能力。这种观点同科学革命之前“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经为人或为神所知”的想法完全不同。承认人类的无知,成为了早期欧洲帝国主义发展和当前人类文化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赫拉利在这一章节也论述了历史上对幸福研究的匮乏,并认为现代人不见得比过去的人更加幸福。 [1]

人类简史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年: 2014-11

内容简介  · · · · · ·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作者简介  · · · · · ·

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

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变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

目录  · · · · · ·

推荐序 高毅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1.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2. 知善恶树
3.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4.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5. 史上最大骗局
6. 盖起金字塔
7. 记忆过载
8. 历史从无正义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9. 历史的方向
10. 金钱的味道
11. 帝国的愿景
12. 宗教的法则
13. 成功的秘密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14. 发现自己的无知
15.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16. 资本主义教条
17. 工业的巨轮
18. 一场永远的革命
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20. 智人末日
后记: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参考书目

《人类简史》的原文摘录

  • 1.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他们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下一代。从同一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 2. 与我们最相近的亲戚,就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接近。不过就在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3.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南方古猿。 4.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尼安德特人。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直立人,一共存续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身高最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也不过25公斤。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丹尼索瓦人。 5. 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跟别说还得用个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 6. 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婴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比较小,也比较柔软,母亲就更有机会渡过难关,未来也可能再生更多孩子。于是,自然选择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它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 7. 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 8. 我们还无法得知智人是在何时、由何种早期人类演化而来,但科学家多半都同意,大约10万年前,东非就已经有了智人,外貌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大约7万年... (查看原文)

     大砍刀 10回复 251赞 2015-04-01 16:18:30

    —— 引自第400页

  • • 等到认知革命之后,智人有了八卦的能力,于是部落规模变得更大,也更稳定。然而,八卦也有限制。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八卦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 注:150正是心理学家邓巴提出的人类最大交往人数的数字 • 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例如教会的根基就在于宗教故事。 • 要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居于食物链顶端。 这场从中段到顶端的大跳跃,造成的影响翻天覆地。其他在金字塔顶端的动物(例如狮子、鲨鱼)得要花上好几百万年的时间,才终于通过演化站上顶峰。因此生态系统有时间发展出种种制衡,避免狮子和鲨鱼造成太大的破坏。随着狮子越来越强壮,演化也让瞪羚越跑越快,鬣狗越来越懂合作,犀牛脾气越来越差。相较之下,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不仅让生态系统猝不及防,就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 注:演进这个过程,时间一长,就是混沌;时间一短,却又迷失。 • 大约就是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会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为何?我们无从得知。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这次突变,几乎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棵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 • 大约在7万年前,现代智人发展出新的语言技能,让他们能够八卦达数小时之久。这下,他们能够明确得知自己部落里谁比较可信可靠,于是部落的规模就能够扩大,而智人也能够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而“讨论虚构的事物”也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 然而,“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 (查看原文)

     不忍池 9回复 137赞 2015-05-20 17:01:14

    —— 引自章节:人类简史:从认知革命到科学革命

  • • 如果器具用的是木头、竹子或皮革等等比较容易腐烂的材料,就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保存得下来。很多人以为在农业革命前的人类都只使用石器,其实这是考古偏误造成的误解。所谓的石器时代,其实说是“木器时代”更精确,当时的狩猎采集工具多半还是木制。 • 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狩猎采集者的生活其实更为丰富多变,也比较少会碰上饥饿和疾病的威胁。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产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 • 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断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的拷贝数的多寡。 • 智人的身体演化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这些活动,我们适应的活动是爬爬果树、追追瞪羚,而不是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于是,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就得付出代价。研究古代骨骼发现,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此外,新的农业活动得花上大把时间,人类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驯化”(domesticate)一词来自拉丁文“domus”,意思就是“房子”。但现在关在房子里的可不是小麦,而是智人。 • 这正是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但是,身为个人,为什么要管这种演化问题?如果有人说,为了“增加智人基因组在世界上的拷贝数”,希望你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你会同意吗?没有人会同意这笔交易。简单说来,农业革命就是一个陷阱。 • 不幸的是,演化观点并不是唯一判断物种成功与否的标准。它一切只考虑到生存和繁殖,而不顾个体的痛苦或幸福... (查看原文)

     不忍池 9回复 137赞 2015-05-20 17:01:14

    —— 引自章节:人类简史:从认知革命到科学革命

  • • 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 因此,我们来看看美国《独立宣言》改用生物学、科学的角度来写该是如何: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演化各有不同,出生就有某些可变的特性,其中包括生命和追求快感。 注:有一个笑话说,独立宣言所说的不言自明的真理“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句话中,只有“are”是含义明确且真正为真的。All是否包括奴隶,Men是否包括女人,created是神创还是演化,equal是公平还是平等? • 文字本来应该是人类意识的仆人,但现在正在反仆为主。计算机并无法理解智人如何说话、感觉和编织梦想,所以我们现在反而是用一种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字语言来教智人如何说话、感觉和编织梦想。 • 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社会都会以“污染”和“洁净”的概念来做出许多社会及政治上的区隔,而且各个统治阶级利用这些概念来维系其特权也是不遗余力。只不过,人之所以害怕污染,并非完全只是因为祭司和统治者所捏造出来的神话。可能在人天生的生存本能里,看到可能带着疾病的物体(例如病人或尸体)就会自然产生反感。所以,如果想排挤某一类的人,像是女性、犹太人、吉卜赛人、同性恋、黑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声宣布:这些人有病,会造成污染。 注:如果关注话语与权力的关系,推荐读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还有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的《洁净与危险》,也以原始部落的仪式为例对这种群体的区分进行了解释。 • 我们究竟要如何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在生物学上有所不同,而什... (查看原文)

     不忍池 9回复 137赞 2015-05-20 17:01:14

    —— 引自章节:人类简史:从认知革命到科学革命

  • • 假设有一艘现代战舰回到了哥伦布的时代,只要几秒就能摧毁整个哥伦布的船队,更能轻松击沉当时所有世界强权的海军,自己连个刮痕都不会有。只要有五条现代的货柜船,就能承载当时全世界所有船队所运的货物。72只要有一台现代计算机,就能储存中世纪所有图书馆里全数抄本和卷轴的信息,而且还剩下许多空间。就算把所有前现代王国的财产数量全部相加,也比不上现在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银行。 注:科学的指数级增长。库恩指出:科学范式的形成不是依靠积累,而是新范式对旧范式无法解释的问题进行革命式的颠覆。 •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1.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现代科学的基础就是拉丁文前缀“ignoramus-”,意为“我们不知道”。从这种立场,我们承认了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愿意在知识进展之后,承认过去相信的可能是错的。于是,再也没有什么概念、想法或理论是神圣不可挑战的。 2. 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承认无知之后,现代科学还希望能获得新知。方式则是通过收集各种观察值,再用数学工具整理连接,形成全面的理论。 3. 取得新能力。光是创造理论,对现代科学来说还不够。它希望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取得新的能力,特别是发展出新的科技。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 科学能够解释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物如何运作,以及未来可能会有什么。就定义来说,科学不会假装自己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只有宗教和意识形态会声称自己知道这些答案。 • 总之,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 • 我们必须记住,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洁白无邪,大西洋奴隶贸易这件事绝非特例。像是... (查看原文)

     不忍池 9回复 137赞 2015-05-20 17:01:14

    —— 引自章节:人类简史:从认知革命到科学革命

  • 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管任何文化、任何时代的人,身体感受快感和痛苦的机制都一样,然而他们对生活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却可能大不相同。 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 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 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就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及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 (查看原文)

     徐嘻 2回复 78赞 2017-03-08 03:44:26

    —— 引自章节:认识你自己

  • 本章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化学(原子、分子)、生物(有机体)、文明、历史。历史上的三大重要革命: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本书讲的就是这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人类和其他生物。 接着介绍了物种(specie)、属(genu)、科(family)的概念,Homo sapiens指的是人属(Homo:人) 的人种(sapiens:明智),即智人。几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有6种不同的人。人类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另一项独有的特点,在于两条腿直立行走,这样人类的手能够处理非常精细的任务。有证据证明人类在250万年前开始制作工具,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正是考古学家对远古人类的一种判断标准。早期石器最常见的一种用途,就是把骨头敲开吃里面的骨髓。 然后对智人跃居食物链顶端进行了阐述:长久以来,智人稳定位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在先前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会猎杀小动物、采集种种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时也会遭到较大型食肉动物猎杀。直到10万年前,人类才一跃而居于食物链顶端。这场从中段到顶端的大跳跃,造成的影响翻天覆地。其他在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如狮子、鲨鱼)要花上几百万年的时间,演化站上顶峰。因此生态系统有时间发展出种种制衡,避免狮子和鲨鱼造成太大的破坏。狮子越来越强壮,演化也让瞪羚越跑越快,鬣狗越来越懂合作。相较之下,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不仅让生态系统猝不及防,就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自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此外,还讲述了人类使用火的历史,火可以当作可靠的光源和热源、致命的武器,能够让难以通行、不具利益的丛林转变成大片美好的原野,而且满...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 The Tree of Knowledge这一章是书中最有趣的也是最核心的一章。本章首先介绍了河边狮子理论(there-is-a-lion-near-the-river theory)与八卦理论(gossip theory)。智人主要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合作是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对于个人来说,仅知道狮子和野牛的下落这些客观信息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部落里谁讨厌谁,谁跟谁在交往,谁很诚实,谁又是骗子这些八卦信息,这样能够明确得知部落里谁比较可信可靠,于是部落的规模就能够扩大,而智人也能够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即使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际沟通讲的都还是八卦,好像我们的语言天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生的。历史学教授碰面吃午餐的时候,聊的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吗?而核物理学家在研讨会中场茶叙的时候,难道讲的会是夸克?确实有时候是如此,但更多时候讲的都是哪个教授逮到老公偷吃,哪些人想当系主任或院长,或者又有哪个同事拿研究经费买了一台雷克萨斯。 神奇数字150:八卦理论只适用于比较亲近的小团体,一旦团体过大,社交秩序就会崩坏,造成分裂。比如50人的部落,一对一的组合就有1225种,复杂的其他社会组合更是难以计数,想知道相互之间不断变动的关系,需要取得并储存相关大的信息量。社会学研究指出,八卦理论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就难以真正了解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今天人类团体依然受到这个神奇的数字影响。社群、公司、社会网络还是军事单位,人数在150人以下,只要靠着大家都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够运作顺畅,而不需要规定出正式的阶层、职称、规范。因此,某些小单位里老兵的权力甚至要比士官更大。小的家族企业就算没有董事会、执行长或会计部门,也能经营得有声有色。 然而一旦突破了150人的门槛,事情就大不相同。如果是一个师的军队,兵数达到万人,就不能再用带排的方...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2. 知善恶树

  • 本章首先介绍了两大理论,一是“贪吃理论”(gorging gene theory)认为,我们的大脑和心灵依然以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运作,比如喜欢可乐炸鸡这样的高热量的快乐肥宅食品,因为这种想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直觉本能依然根植在我们的DNA里;二是“远古公社”(ancient commune theory)认为,现代婚姻不孕的困扰,离婚率居高不下,大人小孩各种心理问题,都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的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但这其实与我们的生物本能背道而驰。委内瑞拉的巴里印第安人社会里,他们认为孩子不是来自某个特定男人的精子,而是子宫里所有累积精子的结合。所以想当个好妈妈,就该和好几个不同的男人做爱,特别是在怀孕的时候,就该找上那些最会打猎的、最会说故事的、最强壮的战士、最体贴的爱人,让孩子拥有那些最好的特质。 然后讲述了富裕的原始社会中的事情,主要是说原始社会好。一是原始社会智人智力体力上都胜于当代人。原始社会的智人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季节的变化,附近的河流,而现代人专精于自身小领域的知识,对于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其他各领域的专家,每个人懂的都只限于自己的那一小方天地(因此现代社会建立关系网很重要)。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 有证据显示,自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而且他们以各种方式活动自己的身体,现代人练习再多年的瑜伽或太极,也不可能像他们的身体一样灵敏。 二是原社社生活的要比当代人有趣。(这里英文版使用Chinese factory,但中文版没有提到中国),现代人每天早上7点出门,到了单位用同一种方式不停操作同一台机器直到下班,晚上7点回家,还得做家务。而在3万年前的智人早上8点离开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中午就可以...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3.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 本章首先介绍了人类首次抵达澳大利亚这件壮举,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离开亚非大陆生态系统,也是第一次有大型陆生哺乳动物从亚非大陆抵达澳大利亚。从那一刻,人类就正式在这片大陆登上食物链顶端,也从此成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 在这之前,人类对环境没什么太大影响,而这次让整个澳澳州生态系统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后讲述了对美洲生态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总结:第一波物种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4.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 本章开始就给出了结论:农业革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农业革命所带来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产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 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物种演化的成功与否,是以其DNA的拷贝数为标准。从这种角度看来,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然后讲述了奢侈生活的陷阱,人类对轻松生活的向往并没有使生活更轻松。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改变经过许多时代点点滴滴的累积,逐渐改变了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的生活方式了。于是,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今天仍然如此。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就退休,去从事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但等他们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得有两部车,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国外的假期。他们能怎么做?他们会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挖树根吗?当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慢慢的习惯,认为理所当然,接着变为一种依赖,最后再也离不开。以前要亲手动笔、写信封、贴邮票,走到邮筒那寄信。回信可能得等上几天、几星期,甚至是几个月。而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信息,确实省下了很多麻烦和时间,但生活真的更轻松了吗? 事与愿违。传统信件的年代,我们只有最重要的事才会写信,而且是字斟句酌、考虑再三,对方的回信也会同样慎重。现在每天都会收到上百条信息,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响应。我们以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只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十倍,于...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5. 史上最大骗局

  • 本章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章,实质上是第二种虚构故事的发展。首先讲述了“未来”的重要性。农业革命是个转折点,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走向贪婪与陌生,不管这条路的尽头为何,都已经无法回头。农业时代人类的空间缩小,但时间却变长了。在农业革命之后,“未来”的重要性被提到史上新高,因为既要考虑生产季节周期的因素,还得面对农业根本上的不确定性。 农业带来的压力影响深远,正是后代大规模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但是,农民勤劳不懈、希望能够保障自己未来的经济安全,生产出富足的粮食,但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主要用来养活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这样的精英分子,历史写的也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政治、战争、艺术、哲学,宫殿、堡垒、纪念碑、庙宇。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然后介绍了通过想象构建的秩序(An Imagined Order)农业革命中多生产出来的食物,加上新的运输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先形成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人类就开始幻想出关于伟大的神灵、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好建立起必要的社会连接。虚构故事的力量强过任何人的想象,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这部分通在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阐述了虚构的故事如何支撑着整个帝国。不管是《汉谟拉比法典》还是美国《独立宣言》,都声称自己说的是普遍且永恒的公平正义原则,想象着这个世界有着放诸四海皆准、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例如平等或阶级),但这种不变的原则其实只存在于智人丰富的想象力里,只存在于他们创造并告诉彼此的虚构故事中。 “自由”就像是“平等”、“权利”和“有限公司”,不过是人类发明的概念,也只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并不是客观的存在。我们相信...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6. 盖起金字塔

  •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数字、文字的故事。在农业革命之后,社会开始变得格外复杂,一个国家的运作会产生大量信息,除了法律之外,还必须记录各种交易和税收、军用物资和商品的库存量,还有各种节庆及打胜仗的日期,另一种全新的信息类型也变得至关重要:数字。在先前的几百万年间,人类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记录信息:他们的大脑。但对于整个国家这么大的数据量来说,人类的大脑容量相当有限,而且人类的大脑不习惯储存和处理数字,对大多数人来说,讲到要记忆、回忆、处理这些数字,不是觉得脑力超载,就是觉得昏昏欲睡。 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之间,远古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人,他们所发明了一套数字处理系统,也就是书写(文字)。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间,苏美尔文字系统逐渐加入越来越多的符号,成为能够完整表意的文字,今天它们被称为楔形文字。 3世纪的时候,印度人发明发明了代表从0到9的数字,现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成为全世界的一大重要语言。几乎所有的国家、企业、组织和机构,都必须使用数学符号来记录及处理数据。 因此,如果哪个人想打动政府、组织和企业,就必须学会“用数字说话”。而专家也费尽心力,甚至像是“贫穷”、“幸福”和“诚实”这些概念,都能翻译成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成了“贫穷线”、“主观幸福感程度”、“信用等级”。 文字本来应该是人类意识的仆人,但现在正在反客为主。计算机并无法理解智人如何说话、感觉和编织梦想,所以我们现在反而是用一种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字语言来教智人如何说话、感觉和编织梦想。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7. 记忆过载

  • 本章开始就讲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公平正义,农业革命后几千年的历史,人类创造出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维系着庞大的合作网络。但合作网络背后那些想象的秩序既不中立也不公平,总把人分成一些其实并不存在的分类,并且排出上下等级。上等人享有各种权力和特权,而下等人有的只有歧视和压迫。然而所有的区别,不管是自由人/奴隶、白人/黑人、富人/穷人,都只是虚构的想象、出来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法律和规范,才让某些人变成奴隶,某些人变成主人。而历史的铁律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并且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自己社会的阶级是自然的,而其他社会的阶级分法都实在是虚假又荒谬。 但不幸的是,复杂的人类社会还是需要这些由想象建构出来的阶级制度和歧视。当然,各种阶级制度的道德意义不一,某些社会的歧视也比其他社会更为严重或极端。人类要让社会有秩序的方法,就是会将成员分成各种想象出来的阶级,像是上等人、平民和奴隶;白人和黑人;贵族和平民;婆罗门和首陀罗;又或是富人和穷人。所有这些阶级,就是要让某些人在法律上、政治上或社会上高人一等,从而规范了数百万人的关系。 而且有了阶级之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该如何对待对方。 然后又以印度的种姓制度和美国黑人为例,阐述了阶级制度的恶性循环。阶级制度很多时候只是历史上的偶发意外,但部分群体取得既得利益后,世世代代不断持续,才形成现在的制度。 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社会都会以“污染”和“洁净”的概念(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purity)来做出许多社会及政治上的区隔,而且各个统治阶级利用这些概念来维系其特权也是不遗余力。但是人之所以害怕污染可能在人天生的生存本能里,看到带着疾病的物体(例如病人或尸体)就会自然产生反感,并非完全只是因为祭司和统治者所捏造出来...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8. 历史从无正义

  • 本章首先讨论了文化的变迁及内在矛盾。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合作。这些人造的故事、概念、规范就是“文化”。 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文化也会随着环境或邻近的文化的改变而改变。而且文化内部也会自己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因为这些是人类自己想象创造出的秩序,内部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矛盾,要想弭平这些矛盾,就会产生改变。比如现代的政治秩序中,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全球人民逐渐同意“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的价值观,然而这两者根本就互相抵触,想要确保“平等”,就得限制住那些较突出的人;而要人人都能“自由”,也就必然影响所有人的平等。全球政治史就是讲述着要如何调和这种矛盾。在美国,民主党人希望社会更加平等,就算为了协助老弱病残必须增税也在所不惜,但这样岂不是违反了民众支配收入的自由;共和党人希望让人人都享有最大的自由,就算会加大贫富差距,许多美国人将无力负担健康保险也在所不惜,但这样平等也就成为空谈。 然而正是文化中的这些冲突、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让文化不断焕发光彩。身处任何文化中的人就都必然有些互相冲突的信念以及互相格格不入的价值观,称之为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然后讨论了历史的大方向。想清楚看到历史的大方向,最佳的办法就是数数看不同时期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同时共存的文化。几千年来,我们看到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较大、较复杂的文明中,于是世界上的大型文化数量逐渐减少,但规模及复杂程度远胜昨日。当然这是从宏观层面来看的粗略说法,如果从微观层面来看,每次几个文化融合成大型文化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大型文化的破碎解离。然而,合久必分只...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9. 历史的方向

  • 本章首先介绍了金钱产生的历史。狩猎采集者完全没有金钱货币的概念。农业革命一开始,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仍然是小而紧密的社群,每个村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靠互相帮忙、互通人情,再加上一点点与外界的以物易物交易。随着城市和国家的建立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开始出现鞋匠、医生,木匠、牧师、战士、律师等专业工作者。在以物易物的经济里,不管是鞋匠还是种苹果的,得搞清楚几十种商品的相对价格(100种不同的商品的相对价格需4950条)。 历史上人类曾发明过钱的概念,这不需要科技上的突破,而是思想上的创新。人们又靠共同想象创造了另一个存在于主体间的概念。不论任何物品,只要是人类愿意使用、能够有系统地代表其他物品的价值,以作为物品或服务交换之用,就符合了钱的概念。现在大部分的钱也不是以硬币或钞票的方式存在。全球金钱总和为60兆美元(2006年),但所有硬币和钞票的金额加起来还不到6兆美元,也就是说超过50兆美元都只是显示在计算机上的数字。大多数的商业交易只是把某台计算机里的数据搬到另一台去,而完全没有任何实体金钱的交换。金钱就成了共通的交易媒介,几乎任何东西之间都能完成交换,也正因为有了金钱概念,财富的转换、储存和运送都变得更迅捷,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 然后讲述了金钱运行的原理。金钱并不是物质上的现实,而只是心理上的想象。所以,金钱的运作就是要把前者转变为后者。人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这个集体的想象。“信任”正是所有金钱形式最基本的原料,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最早发明钱的时候,人们还没有这种信任,所以要当作钱的事物本身就得有实际的价值。金钱货币真正的突破,就是人类开始相信某些货币形式,虽然它们本身没什么固有价值,但却能方便储存与运送。这样的金钱制度,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银舍客勒制度。公元前640年,土耳其西部吕底亚...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0. 金钱的味道

  • 本章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帝国,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一是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二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整,且可几乎无限扩张。帝这两项特征,让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架构下纳入多元的族群与生态区,让越来越多人类与整个地球逐渐融合为一。 帝国的崩溃并不代表民族的独立,反而是每当帝国瓦解或遭到驱逐之后,就会由新的帝国取而代之继续统治。战争、奴役、驱逐和种族屠是帝国的标配。然而,帝国也不是完全有害无益。帝国四处征服、掠夺财富之后,不只是拿来养活军队、兴建堡垒,同时也赞助了哲学、艺术、司法和公益。人类的许多文化成就,常常背后靠的就是剥削战败者。今天大多数人说话、思考和做梦的时候,用的都是过去曾拿刀对着我们祖先的征服者的语言。 接着讨论了“统治全世界,为所有人类福祉而努力”这种让人耳目一新良性的帝国思想让帝国的存在合理化,不仅让属民打消了反抗的念头,就算独立的民族也不再反抗帝国的扩张。一直以来,智人也像其他有社交关系的哺乳动物一样都是排外的生物。智人本能上会将人类分成“我们”和“他们”。“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宗教和习俗,对彼此负责,但“他们”就跟我们无关。然而,居鲁士的帝国思想与这些排外的民族相反,展现的是包容,而且无所不包。虽然居鲁士还是会强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种族和文化差异,但认为整个世界基本上为一体,同样一套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时间地点,而且所有人类应互相负责。于是,人类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父母享有特权,但同时也要负责孩子的幸福。 现代西方认为所谓公义的世界应该是由各个独立的民族国家组成,但古代中国的概念却正好相反,认为政治分裂的时代不仅动荡不安,而且公义不行,这种看法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每次帝国朝代崩溃,这种政治理论主流就让各方竞逐的势力不安于各自为政,而一心追求统一,而事实证明,最后总能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 然后阐述了帝国的循...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1. 帝国的愿景

  • 这一章提纲挈领、通俗易懂的对宗教这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介绍了宗教的必要性和基本定义,宗教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社会秩序和阶级都只是想象的产物,同样也十分脆弱,而且社会规模越大就越脆弱。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后,就能说法律来自一种绝对的神圣最高权柄,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因此,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superhuman order)之上”,并且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universal and missionary)两种特质。 然后对泛神论、多神论、一神论、二元论等宗教进行了阐述。 泛神论(Animists)认为人类的规范和价值观不能只想到自己,还必须考虑其他动物、植物、精灵和鬼魂的想法和利益,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的一种,万物众生都是直接与彼此沟通。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农民拥有、控制着农场上的动植物,动植物从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变成了人类的所有物。农民希望能对自己的羊有绝对的控制权,在人类不再认为可以和动植物直接沟通之后,就开始出现掌管生育、气候、医药的各种神灵概念,替人类和这些沉默的动植物沟通。古代神话其实就是一种法律契约,人类承诺要永远崇敬某些神灵,换取人类对其他动植物的控制权。因此,农业革命的宗教礼仪主要就是由人类将羔羊、酒、糕点牺牲献祭给神灵,换取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多神教(polytheistic)应运而生,认为世界是由一群神威浩荡的神灵控制,有的掌管生育,有的掌管雨水,有的掌管战争。人类向这些神灵祈祷,而神灵得到奉献和牺牲之后,就可能赐予人类健康、雨水和胜利,整个世界就像是反映了神和人类的关系。多神论本质上是开放的,一方面多神论相信有一个至高无上、完全无私的神灵;另一方面,多神论也相信有许多领域、心有偏见的神灵。 随着时间推移,多神论者开始对自己信仰的某...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2. 宗教的法则

  • 本章首先介绍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历史有时候就是选了一些完全出人意外的道路。 历史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但如果对某个时期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结果影响,只看到那些最后成真的可能性,用后见之明的偶然事件来解释着现在结果的不可避免性。必须更深入了解这些时期,才能真正看到那些并未发生的可能结果。 事实上,真正最了解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历史的铁律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今天亦是如此。我们走出全球经济危机了吗?中国会不会继续成长、成为全球第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会不会丧失霸主地位?以上所有结果背后都有一套完整论述,但我们就是无法确定何者成真。但如果过了几十年再回顾,就会觉得答案真是太明显了。 特别要强调的是,那些在当代看来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常常就是最后成真的事。但也不是说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地理、生物和经济力量会形成限制,但限制下仍然有许多发展的可能。 历史就是无法解释得斩钉截铁、预测得十拿九稳,同一时间,多方力量互相影响、互相牵制, 只要某方力量有了极小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不同。历史还是所谓的“二级”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如天气预报,虽然天气受到无数因素影响,但我们可以建立计算模型,不断加入越来越多因素,让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如市场,假设我们开发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完全准确预测明天的油价,情况会如何?油价会立刻因应这个预测而波动,最后也就不可能符合预测。就像革命无法预测,如果能预测有革命,革命就永远不会发生。这么说来,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3. 成功的秘密

  • 1945年7月16日上午5点29分45秒,美国科学家在 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多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人类不仅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更有了结束历史进程的能力。 本章首先介绍了科学革命的循环:科学需要的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进展,更需要科学、政治和经济彼此相互强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就不可能成功。反过来说,科学研究也为赞助者带来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取得新资源用来研发更新的能力。 然后讲述了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现代科学与之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一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并愿意在知识进展之后,承认过去可能是错的;二是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三是取得新能力。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让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大幅提升了人类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对科技和科学研究方法的信任,这几乎成了类似宗教的信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对绝对真理的信念,使社会、国家体系继续运作。 接着讨论了科学的范式,早期的知识体系使用“故事”构成理论,而现代科学则是用“数学”。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提出三大运动定律。两位苏格兰神职人员所用的概率模型已经成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基础。走向精确科学(exact science)的趋势势不可挡,而所谓的“精确”,正是因为使用了数学工具。统计课程现在已不只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必修课,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也同样需要。 接下来讨论了科技进步的影响。1620年,培根(Francis Bacon)发表了《新工具》(The New Inst...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15世纪末欧洲开始成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摇篮,但当时面对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波斯的波斯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以及中国的明、清,欧洲还是小巫见大巫。欧洲人之所以能征服美洲、在海上称王,主因是亚洲帝国对这些地方兴趣不大。1775年亚洲占全球经济总额八成的比重,印度和中国就占了2/3。直到1750至1850年,欧洲征服了亚洲的大片土地,全球权力的中心才移到欧洲,出现了新的全球秩序。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现在全球所有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几乎就都是欧洲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几乎所有人都是用欧洲观点在看政治、医学、战争和经济,用来自欧洲的语言文字,使用欧洲的生产和金融模式。 1850年起,欧洲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军事、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合作,为什么这种军工学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scientific complex)只在欧洲开花结果呢?中国和波斯并不缺乏制作蒸汽机的科技(当时要照抄或是购买都完全不成问题),他们缺少的是西方的价值观、故事、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欧洲靠现代早期培养的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让它能在现代晚期称霸全球。 不管是寻找植物的植物学家还是寻找殖民地的海军军官,都有共同的出发点,就是承认无知,都会说“我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于是,他们都觉得有走出去、寻找新发现的必要,而且希望这样取得的新知识能够让他们成为世界的主人。先前的帝国主义者都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整个世界,“征服世界”是为了要传播他们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相较之下,欧洲帝国主义之所以要前往遥远的彼岸,除了为了新领土,也是为了新知识,对知识的追寻和对领土的追寻变得越来越紧密交织。 现代这种“探索、征服”(explore and conquer)的心态,从世界地图的演变可以看得一目了然。15、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开始出现大片空白,地图上的空白清楚表明欧洲人愿意承认自...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5.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 本章首先介绍了信用的产生。金钱在历史中的角色,可谓是成也金钱、败也金钱,它为人类拓宽新视野,但也让数百万人遭受奴役,它推动着产业巨轮滚滚向前,但又让数百种物种惨遭灭绝。金钱可以代表许许多多不同的事物,实现几乎所有东西的互相交换。但是当时金钱只能代表一些“实际存在于当下”的物品,限制了经济的增长。直到现代,人们基于对未来的信任,发展出“信用(credit)”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着目前还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货品,形成了一套新的系统,让我们能够预支未来、打造现在。而这背后有一项基本假设,就是未来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目前的资源,信用就是“今天的蛋糕”和“明天的蛋糕”之间的价差。现代经济其实重点就一个词:增长(growth)。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的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然后阐述了资本主义的概念。“进步”是在承认我们的无知之后,投资进行研究,一切变得更好。我赚钱,不代表你就赔钱;我变壮了,不代表你就得饿死。全球的这块饼会不断变大,关于进步的概念让人们将越来越多的信任交付给未来。正是这种信任创造了信贷;而信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成长;正因为有成长,我们就更信任未来,也就愿意提供更多的信贷。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了“利己”就是“利他”,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在于个人利润增加的自私心理,我们让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只是自己得利,还能让他人受益。亚当·斯密推翻了传统上认为财富与道德彼此对立的概念,因为整块大饼变大了,人人都能受益。经济是种双赢的局面,我获利就是你获利。 资本主义的信条里,最神圣的一条就是:“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be reinvested)以提高产量。” “资本主义”(Capitalism),认为“资本”(capital)与“财富”(wealth)有所不同。资本指的是投入生产的各种金钱、物品和资源;而财富指的是那些埋在地下或是浪...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6. 资本主义教条

  • 经济增长需要我们愿意信任未来,需要资本家也愿意将利润再投入生产,更需要能源和原料。本章首先介绍了能量的转换。在自然的代谢过程里,人类和其他动物燃烧有机燃料(也就是食物),把能量转换为肌肉运动。历史上人类成就的几乎所有事情,第一步靠的都是将植物取得的太阳能转换为肌肉的力量。正因如此,人类历史在过去一直是由两大周期来主导: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太阳能的变化周期(白天和黑夜,夏季和冬季)。1830年9月15日,第一条商业化铁路开通,连接了利物浦与曼彻斯特。从此之后,人类就深深着迷于如何使用机器和引擎转换各种能量。只要发明出适当的机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类型的能量都能为我们所用。另一项重要发明是内燃机,彻底改革了人类的运输,也让石油变成一种液体的政治权力。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这世界缺的不是能源,而是能够驾驭并转换符合我们所需的知识。每隔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新的能源来源,所以人类能用的能源总量其实在不断增加。 然后讲述了传送带上的生命,这应该是本书最悲伤的一节了吧。机械化不只是机器的事,连植物和动物也同样遭到机械化,动物不再被视为活生生、能够感受到痛苦的生物,而是被视为机器一般对待。虽然工业让它们存活、吃得饱、维持基本健康,但却对它们的社会和心理需求毫不关心(除非直接影响生产)。 这些活生物其实内心情感世界都十分复杂,如果把它们当机器一样对待,不仅会造成身体不适,也会让它们有很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挫折。演化心理学认为过去在野外形成的种种需求,就算现在已经不是生存和繁殖所必要,仍然会持续造成主观的感受。工业化农业的悲剧在于,它一味强调动物的客观需求,却忽略了它们的主观需要。 最后介绍了血拼的时代(The Age of Shopping),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谁要来买这些产品呢? 为了确保不管什么新产品都有人买账,就出现了一种新的伦理观:消费主义。消...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7. 工业的巨轮

  • 工业革命将世界塑造成适合智人需求的样子,但破坏了其他物种的栖地,并让它们迅速灭绝。地球曾经是一片蓝天绿地,但现在已经成了混凝土和塑料构成的商场。 本章首先讲述了摩登时代(modern time)的故事。传统农业看的是太阳的运行自然周期、植物的生长周期,当时没有统一的工作日,而且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惯也有极大不同。 工业革命更追求精确和一致,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时刻表和生产线的概念,更将这些概念推广到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当中。时刻表系统的推广得益于公共运输的发展,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民依据时钟来安排生活,而不再是当地的日升日落周期。直到现在,新闻广播开头的第一条仍然是时间。现代人每天会看上几十次时间,原因就在于一切都得按时完成。 然后阐述了工业革命让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了工业化的时间,还包括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 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民主化、青少年文化,以及父权社会的解体,但最大的改变是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The Collapse of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 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部落、城市、王国和帝国,但家庭和社群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家庭除了基本的家庭功能,还要兼顾福利制度、卫生体系、教育系统、建筑产业、劳工工会、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广播、电视、报纸、银行,甚至警察功能。 有人病了,由家庭来照顾。有人老了,由家庭来赡养,而子女就是最好的退休基金。有人过世,孤儿就由大家庭其他成员照顾。有人想盖小屋,大家庭提供人力。有人想开公司,大家庭提供资金。有人想结婚,家庭里也会选择或至少审核一下这未来的对象。如果和邻居发生...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8. 一场永远的革命

  • 这一章首先讨论了快乐的定义,一般对于快乐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主观感到幸福”。快乐是种个人内在的感受,可能是因为当下直接的快感,或是对于长期生活方式的满足。研究表明,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家庭比金钱更重要,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的人明显比较快乐,而婚姻又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因素。 然后论述了快乐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一切顺利的时候,我们的期望跟着膨胀,就算客观条件改善了,我们还是不满意。在一切不顺的时候,我们的期望也变得保守,于是就算又碰上其他的麻烦,很可能心情也不会更低落。 重要的是要知足,而不是一直想要得到更多。我们试着猜测或想象其他人有多快乐的时候,总是想要设身处地去想想自己在那个情况下会如何感受。但这样的话我们是把自己的期望放到了别人的物质条件上,结果当然就会失准。现代社会我们习惯每天洗澡更衣。但在中世纪,农民好几个月都不用洗澡,而且也很少换衣服。大众媒体和广告业正不知不觉地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今日的青少年就算比同一个学校的人都好,也不会因此就感觉开心,因为比较的对象是那些在电视、脸书和巨型广告牌上看到明星、运动员和超级名模。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对生活不满,除了贫穷、疾病、腐败和政治压迫,也是因为看到了发达国家的生活标准。 接着讲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快感会消退,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痛苦。 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件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但最后总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 本章首先讲述了,在近4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演化都是依循着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法则。达尔文理论美妙的地方,就是并不需要有设计者来解释为什么长颈鹿会有长脖子。农业革命让智人可以通过选择育种(selective breeding)来走快捷方式,加速自然选择的进程。希望鸡能够又肥又慢的智人,发现让最肥的母鸡与动得最慢的公鸡交配,生出来的后代就会又肥又慢,这是一种原本不存在于自然界的鸡。但如果想要加入的特性并不存在于野生鸡的基因库里,仍然无能为力。智人与鸡之间的关系,与一般常见而自然的共生关系十分相似。智人等于是对鸡施予了特定的选择压力,让又肥又慢的鸡特别能够繁衍下来;就像是蜜蜂采蜜授粉的时候也是对植物施予了选择压力,让花朵色彩鲜艳的品种更能生生不息。 接着讲了,21世纪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改造各种生物。自然选择的法则开始被打破,而由智慧设计(intelligent design)法则取而代之。目前有三种方式可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biological engineering)、仿生工程(cyborg engineering) 与无机生命(inorganic life)工程。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20. 智人末日

  • 这一章对整本书进行了简单总结,也为下一部书《未来简史》埋下伏笔。7万年前,智人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顾自地生活。但就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间,智人就成了整个地球的主人、生态系统的梦魇。智人主宰了环境、增加了粮食产量、盖起城市、建立帝国,还创造了贸易网络。虽然整体人类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却不一定能改善个别人类的福祉,而且常常还让其他动物深受其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类的生存条件而言有了确实的进步,饥荒、瘟疫和战争都已减少。然而,其他动物的生存条件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遽恶化。 此外,虽然现在人类已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总是感到不满。拥有神的能力,却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查看原文)

     不忧不郁 3回复 71赞 2022-01-18 21:17:18

    —— 引自章节:后记: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 多数人很难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虚构的想象,但事实是我们从出生就已经置身于这种想象之中,而且连我们的欲望也深受其影响。于是,个人欲望也就成为虚构秩序最强大的守护者。 例如现代西方人最重视的那些欲望,都是建构在已经为时数百年的虚构故事上,包括浪漫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我们常常告诉朋友要“随心所欲”,但这里的“心”就像是个两面间谍,听从的常常是外面那些主流的虚构故事。于是“随心所欲”不过也只是结合了19世纪浪漫主义与20世纪消费主义,再植入我们的脑海罢了。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旗下雪碧的广告词就是“相信你的直觉,顺从你的渴望。” 甚至那些人们以为深深藏于自己内心的渴望,通常也是受了想象秩序的影响。例如,许多人都很想到国外度假。然而,这件事并没什么自然或是明显的道理。像是黑猩猩的首领可不会想要运用权力让自己到隔壁黑猩猩的领土上度个假。而像古埃及的法老王,也是把所有财富拿来建造金字塔,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而不会有人想要去巴比伦血拼或是腓尼基滑雪。现代人之所以要花费大把银子到国外度假,正是因为他们真正相信了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和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规范。我们总会不断听到浪漫主义的神话,告诉我们“那次的经验让我眼界大开,从此整个生活都不一样了”。 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如果觉得少了什么,或是有什么不够舒服的地方,就很可能是该买些什么商品(新车、新衣服、有机食品),或是买点什么服务(清洁工、心理咨询、瑜伽课)。就连每一则电视广告,也都是个小小的虚构故事,告诉你买了什么产品或服务可以让日子更好。 ... (查看原文)

     Mona 10回复 34赞 2017-05-07 07:50:35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监狱的高墙

  • 随着时间过去,种麦子这个原本看来划算的选择,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儿童大批死亡,而成人也得忙得满头大汗,才能换得面包。公元前8500年杰里科人过的生活,平均来说要比公元前9500年或公元前13000年更为辛苦。但没有人发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每一代人都只是继续着上一代生活的方式,在这里修一点,那里改一些。但矛盾的是,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是在这些农民的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沉重的枷锁。 为什么人类会犯下如此致命的误判?其实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道理都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每次人类决定多做一点事(像是用锄头来耕地,而不是直接把种子撒在地上),我们总是想:“没错,这样是得多做点事。不过收成会好得多!就再也不用担心荒年的问题了。孩子也永远不用挨饿入睡。”确实这也有道理。工作努力辛苦一些,生活也就能过得好一点。不过,这只是理想的状况。 计划的第一部分进行得很顺利。人们确实工作得更努力也更辛苦。但大家没想到孩子的数量也多了,于是多出的小麦也就有更多小孩要分。这些远古的农民也没想到,母乳喂得少了,粥喂得多了,就让孩子的免疫系统下降,而且永久聚落也成了疾病传染的温床。他们也没有预见到,由于增加了对单一食物来源的依赖,实际上他们使自己更容易受到旱灾的威胁。这些农民还没想到,丰收年他们粮仓满满,却会引来盗贼和敌人,迫使他们得筑起高墙、严加警戒。 这样一来,发现苗头不对,为什么他们不赶快放弃农耕,回到采集生活?部分原因在于,所有改变都必须点点滴滴累积,经过许多代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选了。另一部分,是因为人口增长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旦采用农耕之后,村落的人口从100人成长到110人,难道会有10个人自愿挨饿,好让其他人可以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这已经再无回头路。人类发现时,已经深陷陷阱、无法... (查看原文)

     momo 7回复 26赞 2016-05-25 15:25:45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奢侈生活的陷阱

  • 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伯兹·艾德林踏上了月球表面。在登录前的几个月,阿波罗1号的航天员都是在美国西部一个类似月球的沙漠里受训。当地也是几个美国原住民部落的居住地,而有这么一个故事(或者传说),讲的是航天员有一次碰到一个当地人的情形: 有一天,航天员受训的时候刚好碰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原住民。老人问他们在那里做什么。航天员说他们属于一个研究探险队,不久之后就要上月球了。听到他们这么说,老人沉吟了一会儿,问他们能不能帮个忙。 “要帮什么忙呢?”他们问。 “是这样的,我们族人都相信我们的圣灵住在月亮上。不知道你们能不能为我们族人带个重要的口信?”老人问。 ”要带什么话呢?“航天员问。 这位老人用族语说了一串,并要求航天员重复再三,直到确定他们背得滚瓜烂熟为止。 ”这是什么意思?“航天员问、 ”啊,这个是族人和月亮上的圣灵之间的秘密。“ 等到航天员回了基地,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位会讲当地族语的人,希望能翻译这段话的意思。他们把这段话叽里咕噜背出来,让这位翻译简直笑翻了。等到翻译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航天员问他,这段话究竟说的是什么。翻译说,这些航天员费尽心力背下来的这句话是:”不管这些人跟您说什么,千万别相信他们。他们只是要来偷走您的土地。“ (查看原文)

     奥德赛的暗流 14回复 25赞 2014-12-20 15:36:26

    —— 引自第277页

  •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Homo sapiens)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让历史加速发展。而到了大约不过是500年前,“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点而另创新局。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就是这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如果到200万年前的东非逛一逛,你很可能会看到一群很像人类的生物:有些妈妈一边哄着小婴儿,一边还得把玩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有些年轻人对社会上种种规范气愤不满,也有些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只想图个清静;有肌肉猛男捶着自己的胸膛,只希望旁边的美女能够垂青;也有年长的充满智慧的大家长,对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类已懂得爱和玩乐,能够产生亲密的友谊,也会争地位、夺权力,不过,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没什么不同。这些远古人类,和一般动物比起来就是没什么特别。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代某一天竟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码,还能写写历史书。说到史前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在当时根本无足挂齿,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大猩猩、萤火虫或是水母来得多。 科学家也同意,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查看原文)

     家庭书房 2回复 17赞 2015-04-27 09:07:21

    —— 引自章节: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 大约就是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会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为何?我们无从得知。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这次突变,几乎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棵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为什么这只发生在智人的DNA里,而没有发生在尼安德特人的DNA里?我们现在只能说这就是纯粹的偶然。这里比较重要的,并不是这种突变的原因,而是突变带来的结果。智人的新语言究竟特别在哪,竟让我们能够征服世界? 爱因斯坦能说的声音,鹦鹉都能说,而且鹦鹉还能模仿手机铃声、摔门声还有警笛的尖啸声。当然,爱因斯坦可能有很多地方比鹦鹉强,但不论如何,语言这点可是远远不及。那么,究竟人类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关于人或狮子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 在认知革命之后,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也应运而生。 然而,“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不管是《圣经》的《创世记》、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世记”(Dreamtime),甚至连现代所谓的国家其实也是种想象。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虽然一群蚂蚁和蜜蜂也会合作,但方式死板,而且其实只限近亲。至于狼或黑猩猩的合作方式,虽然已经比蚂蚁灵活许多,但仍然只能和少数其他十分熟悉的个体合作。智人的合作则是不仅灵活,而且能和无数陌生人合作。正因如此,才会是智人统治世界,蚂蚁只能吃我们的剩饭,而黑猩猩则被关在动物园和实验室里。 (查看原文)

     家庭书房 2回复 17赞 2015-04-27 09:07:21

    —— 引自章节: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 1.如果快乐是在于感受快感,想要更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 2.如果快乐是在于觉得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要骗自己骗的更加彻底。 现代自由主义:主张忠于自我,倾听你自己,顺从你的渴望,卢梭:你觉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觉得坏的就是坏的。内心的好与坏,快乐与否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判断; 历史上大多数宗教和意识形态:关于善、美,关于何事应为,都有客观的标准。一般人自己的感觉和偏好可能并不可信。老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查看原文)

     Mr.二月 16赞 2017-08-09 09:31:01

    —— 引自第1页

  • 西方的新世纪运动: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只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应该别再追求像财富、地位之类的外在成就,而是要多接触自己内心的情感。或是说:快乐来自内心。 (查看原文)

     Mr.二月 16赞 2017-08-09 09:31:01

    —— 引自第1页

  • 佛教: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追求主观感受是一件耗费心神、而且始终是徒劳的事,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 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在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 (查看原文)

     Mr.二月 16赞 2017-08-09 09:31:01

    —— 引自第1页

  • “Homo sapiens”: 人属(Homo, 指“人”) 的人种(sapiens, 指“明智”) 。 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 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 “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2. 知善恶树

  • 语言和文化正是认知革命的主要成就。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3.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4.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 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 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其实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 道理都相同: 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5. 史上最大骗局

  • 演化的基础是差异,而不是平等。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6. 盖起金字塔

  • “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6. 盖起金字塔

  • 文字对人类历史所造成最重要的影响: 它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7. 记忆过载

  • 恶性循环: 某个偶然历史事件, 成了僵化的社会制度常规。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8. 历史从无正义

  • 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9. 历史的方向

  • 正因为有了金钱概念, 财富的转换、 储存和运送都变得更容易也更便宜, 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10. 金钱的味道

  • 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 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12. 宗教的法则

  •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 而是“无知的革命”。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14. 发现自己的无知

  • 工业革命的核心, 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17. 工业的巨轮

  •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 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 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查看原文)

     xy 2回复 7赞 2020-03-24 08:54:35

    —— 引自章节: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 今天最重要的的人文主义学派就是自由人文主义,它认为人性就在于每个个人的自我特质,因此个人自由也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因此,自由人文主义最重要的诫命就是要保障这种“内心声音”的自由,不受外界侵扰或伤害。而这些诫命统称为“人权”。……虽然自由人文主义将人性神圣化,但并不否认有神的存在,而且它根本就是源自一神论的信念。 人文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教派就是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者认为所谓“人性”是个集体而非个人的概念。因此,他们认为神圣的不是每个个人心中的声音,而是由所有智人这种物种构成的整体。自由人文主义追求的,是尽可能为个人争取更多自由;而社会人文主义追求的,则是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对社会主义者来说,“不平等”就代表着偏重人类的某些边际特质,认为这比人类的普遍本质更重要,这样一来可说是对人类神圣性最严重的亵渎。举例来说,如果富人比穷人有特权,就代表重视“金钱”超过了人类的普遍本质(本质上,不论贫富,人类的本质应该全部相同) 和自由人文主义一样,社会人文主义也是以一神论为基础。比如人人平等这个概念,就是来自一神论认为在神的面前所有灵魂一律平等。唯一不是来自传统一神论的人文主义教派,就是演化人文主义,以纳粹为最著名的代表。 (查看原文)

     海边的安托万 8回复 5赞 2020-10-30 10:07:36

    —— 引自章节:12. 宗教的法则

  • 237、2.不要采取科学方法,而诉诸“非科学的绝对真理”。这一直是自由人文主义的策略。自由人文主义的基础在于坚持主张人类的特殊价值和权利,但尴尬的是,对智人的科学研究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查看原文)

     海边的安托万 8回复 5赞 2020-10-30 10:07:36

    —— 引自章节:14. 发现自己的无知

  •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P103 所有这些合作网络,不管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还是秦朝和古罗马的帝国,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支持它们的社会规范既不是人类自然的天性本能,也不是人际的交流关系,而是他们都相信着共同的虚构神话故事。 虚构的故事是怎么支撑着整个帝国?我们已经讨论过一个这样的例子:标志公司。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另外两个史上最有名的虚构故事:第一个是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的《汉莫拉比法典》,这可以说是几十万古巴比伦人的合作手册;第二个是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这可以说是现代数亿美国人的合作手册。 在公元前1776年,巴比伦是当时最大的城市,而巴比伦帝国也很可能是当时最大的帝国,子民超过百万,统治者大半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包括现代大半的伊拉克地区和部分的叙利亚和伊朗。现在最有名的巴比伦国王就是汉莫拉比,而他有名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他命名的《汉莫拉比法典》。这部法典汇集各种律法和判例,希望将汉莫拉比塑造为一个正义国王的榜样,作为更一致的法律体系基础,并且教育后世子孙何为正义,正义的国王又该如何行事。 后世子孙确实看到了。远古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知识分子与官僚精英将这部法典奉为经典,就算等到汉莫拉比骨已成灰,巴比伦帝国也烟消云散,这部法典还是由文士不断抄写流传。因此,想认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于社会秩序的理想,《汉莫拉比法典》是个很好的参考来源。 … 《汉莫拉比法典》认为,巴比伦的社会秩序根源于由神所指示、普遍且永久的正义原则。这里的阶级结构原则至关重要,将所有人类分成男女两种性别,以及上等人、平民和奴隶三种阶级;性别和阶级不同,价值也就天差地远别。像是一个平民女性值30舍客勒的银子, 一个女奴隶只值20舍客勒,但光是平民男性的一只眼睛就值60舍客勒的银子。 《汉谟拉比法典》也有严格的家庭阶级制度,根据规定,小孩并不是独立的人,而是父母的财产。因此... (查看原文)

     大寸 2回复 5赞 2015-03-02 09:57:53

    —— 引自第103页

  • 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查看原文)

     hedgehog 1回复 5赞 2015-12-15 12:28:01

    —— 引自第299页

  • 就算今天,仍然如此。有多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从事各种劳心劳力的工作,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就退休,去从事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但等他们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得有两部车,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国外的假期。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会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挖树根吗,当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查看原文)

     MaY°玫 3赞 2016-12-23 20:35:22

    —— 引自第1页

  • 狩猎采集者的生活其实更为丰富多变,也比较少会碰上饥俄和疾病的威胁。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产生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柱骗局。 主要嫌疑人,就是那极少数的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小麦。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查看原文)

     扎西德勒 3赞 2019-12-24 10:22:25

    —— 引自章节:5. 史上最大骗局

  • 大约在135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 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 大约38亿年前,在这颗叫做“地球”的星球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称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学。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万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而到了大约不过500年前,“科学革命”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号而另创新局。 (查看原文)

     Focus 2回复 3赞 2020-02-03 01:35:08

    ——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 5. 千百年来,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对钱嗤之以鼻,称钱为万恶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钱同时也是人类最能接受的东西。比起语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钱的心胸更为开阔。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6. 纳粹并不是反人性。他们之所以同自由人文主义、人权和共产主义站在对立面,反而正是因为他们推崇人性,相信人类有巨大的潜力。他们顺着达尔文演化论的逻辑,认为必须要通过自然选择淘汰不适合的个人,只留下适者,才能让人类继续生存繁殖。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要保护弱者,不仅让不适者生存了下来,还给了他们繁殖的机会,这样就破坏了自然选择的秩序。如此一来,就算是最适者的人类,也不免被一群堕落的人类淹没,变得越来越趋近不适者,一代代下去就可能导致灭绝。 7. 历史就是这样的一团混沌,历史就是无法解释得斩钉截铁,无法预测得十拿九稳。在同一时间,有多方力量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只要某方力量有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历史还是所谓的“二级”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例如天气就属于一级混沌系统。虽然天气也是受到无数因素影响,但我们可以建立计算模型,不断加入越来越多因素,让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 至于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例如市场就属于二级混沌系统。假设我们开发出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完全准确预测明天的油价,情况会如何?可以想见,油价会立刻因应这个预测而波动,最后也就不可能符合预测。例如,假设目前石油价格是每桶90美元,而这个绝对准确的程序预测明天会涨到100美元,商人就会立刻抢进,好在预期的涨价中获利。但结果就是油价会在今天就涨到10... (查看原文)

     以梦为马 3赞 2015-07-14 11:18:07

    —— 引自第2页

  • 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例如教会的根基就在于宗教故事。像是两个天主教信徒,就算从未谋面,还是能够一起参加十字军东征或是一起筹措资金盖起医院,原因就在于他们同样相信神化身为肉体、让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救赎我们的罪。所谓的国家,也是立基于国家故事。两名互不认识的塞尔维亚人,只要都相信塞尔维亚国家主体、国土、国旗确实存在,就可能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彼此。至于司法制度,也是立基于法律故事。从没见过对方的两位律师,还是能同心协力为另一位完全陌生的人辩护,只因为他们都相信法律、正义、人权确实存在。(当然,他们也相信付的律师费确实存在。) 乍看之下,可能觉得贸易这件事再实际不过,并不需要什么虚构的故事当作基础。然而,事实就是所有动物只有智人能够进行贸易,而所有我们有详细证据证明存在的贸易网络都明显以虚构故事为基础。例如,如果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贸易,而要相信陌生人又是件很困难的事。今天之所以能有全球贸易网络,正是因为我们相信着一些虚拟实体,像是美元、联邦储备银行,还有企业的商标。而在部落社会里,如果两个陌生人想要交易,往往也得先借助共同的神明、传说中的祖先或图腾动物建立信任。 甚至那些人们以为深深藏于自己内心的渴望,通常也是受了想象秩序的影响。例如,许多人都很想到国外度假。然而,这件事并没有什么自然或是明显的道理。像是黑猩猩的首领可不会想要运用权力让自己到隔壁黑猩猩的领土上度个假。而像古埃及的法老王,也是把所有财富拿来建造金字塔,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而不会有人想要去巴比伦血拼或是去腓尼基滑雪。现代人之所以要花费大把银子到国外度假,正是因为他们真正相信了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及... (查看原文)

     S 2赞 2016-04-18 11:30:2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