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 美国 的经济体量

(2023-08-14 23:19:33) 下一个

中国的经济体量超过美国了吗

保罗·克鲁格曼  2023年8月15日
 
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写的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看来很严重。但我也谨慎地承认,30年的经济奇迹已经把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经济超级大国,它当前面临的问题不太可能改变这个事实。
 
但中国到底是多大的经济超级大国呢?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吗?还是仍落后于美国?
 
答案都是“是”。
 
因为这要看你使用什么计量标准来衡量。而且没有一种标准明显的对。应该选择什么标准取决于你要试图回答什么问题。
 
衡量美中相对经济规模的最简单方法是用本国货币计算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然后按照市场汇率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同一货币,这通常是将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不过如果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也没有什么不同。按照这种算法,中国经济体量排名第二,中国2022年的GDP为18.1万亿美元,而美国的是25.5万亿美元:
但这种比较并没有将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考虑进来。如果按照国内生活成本的差别对GDP进行调整的话,中国已遥遥领先于美国,图中标有PPP(即购买力平价)的条形就是这样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为什么我们也许要根据物价对GDP进行调整呢?一种回答是,如果你对GDP的变化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以美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受外汇汇率变化的极大影响,因为汇率有很大的波动性。
几周前,我嘲笑了《华尔街日报》对美国和欧元区以美元计算的经济规模的比较,批评其极具误导性。《华尔街日报》称,虽然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在2008年时相同,但美国的经济现在几乎是欧洲的两倍。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确实比欧洲的快,但《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变化的大部分不是欧洲实际增长率弱的结果,而是欧元兑美元汇率下降的结果:
 
顺便说一下,我在这张图中给出了美元和欧元的相对通货膨胀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不是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汇率反映的就是货币市场上常发生的事情,即波动。
但对GDP进行物价调整还有另一个原因。如果你想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实际规模(即每个经济体生产的物品总量)或两个经济体内的生活水平的话,你就要知道一个经济体内的商品和服务是否比另一个经济体内的便宜,并将这点考虑进去。
 
如果你要比较的是美国这样的高收入经济体和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进行物价调整是尤其正确的做法,或者是与印度这样的低收入经济体比较,就更是如此了。这是因为,更贫穷的国家有系统性的低物价趋势,也就是(由贝拉·巴拉萨和保罗·萨缪尔森在1964年同时独立发现和分析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为了理解这个效应,设想一个劳动力是生产的唯一投入的简化世界,并将生产分为可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钢铁或飞机等商品的生产,以及必须在离消费者近的市场上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理发)的生产。在这个简化世界中,各国需要在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力,因此它们以美元计算的工资水平反映的是其可贸易商品(如飞机)的生产率,而不是不可贸易商品(如理发)的生产率。
实际上,虽然技术先进国家总体上的生产率比欠发达国家的高,但前者在可贸易品上往往比在不可贸易品上有更大的优势。虽然这些国家的工资水平高,但高工资也反映在不可贸易商品的高物价上,因此这些国家的总体物价水平高于更贫穷的国家。
你能在下图的数据中清楚地看到这点。我不在这里试图做更严格或更全面的验证,只给出几个重要经济体的一些说明性数据。图的竖轴是用各国以美元计算的GDP与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之比衡量的物价水平,横轴是各国以PPP计算的人均收入:
所以,对GDP进行物价调整后,中国的GDP比美国的高有一个系统性的原因;中国生产的东西的确比我们生产的多。
但这让中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更超级吗?不一定。
 
毕竟,这要看我们试图回答什么问题。如果我们要比较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话,那要看进入一个国家市场的价值以及这个国家能提供多少援助。这些主要取决于以美元计算的GDP;因为世界其他地方不关心在中国理发是否比美国便宜。
顺便提一下我并不担心但很多人(错误地)担心的问题:在中国理发更便宜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没有任何影响。
GDP的购买力对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可能重要之处是,在多大程度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其发动战争的能力。几年前,我大概根本不会提这个问题。谁将在21世纪发动那种过时的征服战争呢?但世界已重蹈覆撤,因此,GDP与军事实力的关系再次具有现实意义。
用哪种标准计算GDP能更好地衡量军事潜力呢?这事关紧要。举个一点也不随机的例子,以美元计算,俄罗斯是个相当小的经济体。2019年,也就是在俄罗斯发疯之前,其以美元计算的经济规模比意大利的还小。但从以购买力计算的GDP来看,俄罗斯的经济要大得,尽管与整个西方的相比仍很小: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我拿不准。现代战争(包括正在乌克兰进行的艰苦战斗)靠的是高科技,因此发动这种战争可能与为世界市场生产可贸易商品更相像,而不是整体生产力。但可能不是这样。美中就台湾问题发生战争也许能验证这个问题,但我祈望上帝永远不让我们做这种验证。
无论如何,如果美中想在谁的经济规模更大这个问题上进行一场自夸竞赛的话,两国都能赢,只要他们能选择衡量的方法。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时报的专栏作家。他也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杰出教授。克鲁格曼因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方面的成就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PaulKrugma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