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31)
2025 (13)
德選民不重視學歷 大學沒讀完也能爬到權力頂峰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31日專電)台灣政壇傳出論文抄襲爭議,凸顯盲目追求學位的問題;相較之下,德國社會雖不這麼看重文憑,但新一屆的國會議員幾乎全都大學畢業,能否代表民意,近來在社會上引發議論。
德國去年9月舉行4年一度的聯邦議院選舉,選出736位議員。本屆國會的特色是年輕和多元,30歲以下議員多達47人,移民子女比例大幅增加到11%,女性比例也提升到35%。
連續執政16年的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隨著新國會誕生退出政壇,新國會組成的確反映社會開放和世代交替的趨勢。
然而,議員幾乎全都讀過大學,卻在德國社會引起不少議論。
在德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技職生也能出頭天,社會看重的是實力和經驗,這點反映在不少企業高層出身技職教育;從人口來看,高達一半完成技職教育,大學畢業的比例不到2成。
而且不論是地方或聯邦層級的的選舉,一般來說選票上只有姓名、出生年、職業和黨籍,不見學歷,選民真正關心的是候選人能否代表他的利益,跟候選人學歷無關。
因此,在德國,沒有高學歷也能爬到權力頂峰,例如從1998年到2005年擔任外長的費雪(Joschka Fischer)連高中都沒讀完,開過計程車;現任國會議長巴斯(Bärbel Bas)出身技職教育,執政黨綠黨的主席朗恩(Ricarda Lang)最高學歷是高中,大學沒畢業就參政。
可是在國會,還是有高達87%的議員至少讀到大學畢業,議員教育程度不等同人民平均水準,選後德國輿論聚焦於此,這樣的國會到底能不能代表民意。
本業是汽車工人、2005年開始參政的議員尤拉托維契(Josip Juratovic)接受「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訪問時說,自己對同樣階層人的想法及他們對政治的期待特別清楚,「議員應該要知道人民實際生活狀況,才可能立法」。
他自認在國會是少數,期待有更多真正了解窮人生活的人也能進入國會。
新會期開議第一天,前國會議長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因此提醒全體議員,雖然國會的組成比過去還多元,很難一對一反映人口的組成。
這位堪稱是德國最資深的政治人物建議新科議員,本來學財經法的也要研究農業問題,出身技職的也要推動長照保險改革,既然當上議員,就有必要在問政時忠實呈現多元觀點,不時檢討自己有沒有傾聽不同的意見。(編輯:高照芬)1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