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佩老西访问台湾 西媒出现反对意见和观点

(2022-08-07 22:56:25) 下一个

佩洛西访问台湾:西方媒体出现的反对意见和观点

佩洛西抵台湾受民众围观,中国警告或致“灾难性后果”

美国国会众院议长佩洛西(裴洛西)高调访问台湾之后所引发的震荡波涟漪未断。北京方面大举军演,台北方面表示愿意对话,美国官方则希望为事件降温,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不变,并且表示中国不应“过度反应”。

在西方媒体上,多数评论仍然认为此次佩洛西访问台湾无可厚非,但也开始有一些评论从不同角度反思此行利弊和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

 

佩洛西访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民众有何看法?

现状更难维持?

BBC驻北京记者麦笛文点评认为,当下危机最危险的就是让双方都“骑虎难下”,而台海“荒谬”现状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他在题为“皮球踢到习近平一边”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假装台湾现在就已经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尽管台湾自己收税,拥有自己的民选政府,拥有自己的护照和军队。美国则假装自己没把台湾当作独立国家,尽管在向台湾出售高科技武器,偶尔还会有高级别政客到访,而且看起来也很像是一次官方访问。”

他说,“显然,这种旨在维持现状的脆弱表演经不起丝毫风雨便会瓦解。而世界面临的危险在于,北京有些人希望看到上述现状瓦解。”

美国有线新闻CNN有评论认为,这次访问开始让华盛顿担心北京会藉此机会“制造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升级”,并最终可能“对台湾不利”。

评论还指出,尽管目前气氛紧张,但是真正的军事冲突并不符合美国或中国的利益。不过,访问“几乎肯定将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并加大未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美国《洛杉矶时报》有分析文章认为,尽管美国和台湾的关系“在短短24小时有了长足的改善”,但是台海和印太地区的稳定则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8月3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台北市景美人权文化公园访问期间,一名抗议者展示“反对佩洛西访问以避两岸战祸”的标语牌。8月3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台北市景美人权文化公园访问期间,一名抗议者展示"反对佩洛西访问以避两岸战祸"的标语牌。

政治和经济后果

英国《卫报》先后发表数篇相关评论文章,分析与评论这次访问所可能造成的政治与经济后果。

其中,埃里耶特(Larry Elliot)在经济版观点栏目的文章认为,访问可能加速催化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脱钩,而全球主要经济体似乎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好准备。

另一篇由著名经济学人詹肯斯(Simon Jenkins)执笔的意见栏目评论文章则更是直接指责华盛顿象对待乌克兰事务一样轻率地对待台海问题很可能会再度导致“灾难”。他认为,佩洛西的这次“明显有挑衅性的”访问,与其说是支持台湾,看上去更像是为美国中期选举加分。

 

东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的实弹演习照片

“不负责任”?

美国《纽约时报》也发表评论员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的文章,将台海局势与乌克兰战争做对比,认为佩洛西访问台湾“不负责任”。

弗里德曼指出,“不要误以为我是在搞和平主义。我相信,一旦中国无故入侵台湾,捍卫台湾的民主是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但如果我们要与北京发生冲突,至少让它按照我们的日程和关切进行。”

他认为,目前是中国领导人换届或连任敏感时期,(佩洛西)此时访问不合时宜。

《纽约时报》还有报导指出,在这次台湾访问问题上,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采取了坐山观虎的态度,除了立陶宛之外,几乎所有欧洲政府迄今都保持缄默。

 

法国人如何评佩洛西访台?角度跟美国截然不同

时政 欧洲时报 / 阅读 72760 / 2022-08-05T19:17:02Z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月2日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法国“不屈的法兰西”党领导人梅朗雄在8月3日发表的博客中,将佩洛西窜访台湾的行为描述为“美国在台湾的挑衅”(la provocation des USA à Taïwan),并且明确表态“只有一个中国”。01 梅朗雄重申长期立场:“只有一个中国”

梅朗雄在博客中开门见山地写道,“自中国解放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个紧张的话题。但是,1965年以来,对于法国人和戴高乐将军来说,只有一个中国(il n’y a qu’une seule Chine)。中国是安理会成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Taïwan est une composante à part entière de la Chine)。蒋介石当局作为首个台湾独裁政权,曾声称将重新控制‘中国大陆’。但从那时开始,每个人都坚守着和平共处的愿望,同时等待着更好的未来”。



▲ 梅朗雄博客文章截图。(https://melenchon.fr/2022/08/03/pelosi-aussi/)

梅朗雄接着写道:“中国人会解决他们内部的问题。不可能有其他合理的结果”。他还指责美国想要“开辟新战线”,并预测“一些宣传渠道即将不停地对人们奏响反华的哀歌”,针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也是可预见的。

对这个前景,梅朗雄呼吁人们“必须要有耐心。保持坚定。无论针对中国政府的批评影响力如何,我们都必须拒绝为满足美国涉台立场、而纵容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做法”。

据法新社报道,“一个中国”也是梅朗雄长期以来支持的立场。例如,涉及“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决议案问题时,梅朗雄曾表态称,拒绝“与中国冷战”。

梅朗雄讲话内容:

诸位想通过的决议,扩大台湾参与的国际组织,只适用于国家,而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法国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始于1964年,戴高乐将军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际。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其首都是北京。这就是我的立场,至于台湾这个省份如何回归中国,我不知道,我希望以谈判的和平方式。就这样,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Rien de plus , rien de moins)。

你们所强调的在“当下情势”,要向中国施压,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你们既没有在理念上了解北京立场诚意,也不愿正视是美国在此区域不断挑事的事实。我与各位没有共同理念,但请耐心听完我的讲话:法国加剧这一地区紧张局势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法国应该做的是消除紧张。如果你们认为以这种施压方式可以威慑中国,那就是你们根本不了解中国。联系不久由美国召开的所谓世界民主峰会,首次邀请台湾,都说明,美国要的就是以台湾为借口,营造反华的冷战国际环境,而这个环境对法国没有任何好处。这件事上,如果法国有什么可做的,就是为紧张降温。

▲ 去年11月29日,当法国国民议会要表决通过的一项“呼吁法国政府支持台湾参与世卫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涉台决议之际,梅朗雄坚决表示拒绝“与中国冷战”。(视频来源:梅朗雄油管账号)

此外,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在其官方推特上,也感谢了梅朗雄“对一个中国政策的一贯支持”。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推特截图。

02 法国前驻华大使白林:“我们确实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消息,8月3日,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BFM电视台直播采访,就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回答记者提问。曾于2011至2014年担任法国驻华大使的白林也在现场就此问题接受了采访。

白林表示:“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所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条规则始终存在。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海峡两岸保持现状。也就是说,中国不进行军事干涉,台湾方面不谋求独立。”

在被问及“美国是否在台湾问题上玩火”时,白林表示华盛顿对佩洛西的台湾之行决定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看起来是佩洛西自己想要访问台湾,拜登、军方和中央情报局不太支持,并曾试图劝阻。因为时机对美国并不有利。美国希望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中立,不要帮助俄罗斯减轻所受的制裁。因此现在不是制造另一场危机的时候”。





▲ 白林接受Franceinter电台采访时表示,华盛顿内部对佩洛西台湾行意见有分歧。(Franceinter报道截图)

此外,她认为美国国内舆论也不是“铁板一块”:“美国媒体也对这样一次特定时间的访问能够发挥的作用,持相当负面的看法。这是美国第3号政治人物首次访台,尽管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之间存在差别。她有自己的政治盘算,就像访问乌克兰会见泽连斯基一样,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某种角色。但美国国内对此看法并不一致。”

白林也明确地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法方所承认的:“从法律和政治上说,我们确实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当BFM记者同时提及乌克兰和台湾问题,并询问“台湾会不会重演乌克兰的剧本”时,白林的回应将乌克兰和台湾问题的性质做了区分:“这是两个热点问题,但不是同样性质,在时间性上也不同”,“很难说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像当初没人会料到俄罗斯进行军事干涉一样。况且这两个问题的情势完全不同”。

谈到“局势降温”,白林认为解决之道在于“维持现状,尊重南海的航行自由,避免刺激局势升级的行动”。

03 法国智库:“地缘政治上的失败做法”

8月3日,法国智库国际和战略关系研究所(IRIS)所长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在其个人youtube频道,发表了题为“佩洛西台湾之行:宣传上的成功,地缘政治上的失败” (triomphe médiatique, échec géopolitique)的点评。



▲ 博尼法斯油管视频截图。

博尼法斯强调,在地缘政治领域,要警惕这种“舆论造势”举动(coup d'éclat médiatique),因为它的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他认为,对于美国政府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就是孤立俄罗斯。而佩洛西的行动虽然为她个人带来了包括声誉在内的种种好处、也“代表了美国对台湾安全需求的承认”,但整体看来,显然无法起到令中国和俄罗斯更加疏远的效果,对实现美国的头号目标并无助益。

在法国电视一台(TF1)的采访中,博尼法斯还认为,目前中国进行武力统一是弊大于利的,并且对台军事行动难度高。此外,“这将损害中国的经济增长”,因为台湾提供了大陆所需的微处理器。

“当然,如果台湾正式宣布独立,那局面肯定会改变,”博尼法斯总结了现状,“目前,有一种现状:台湾享有事实上的独立,但不被其他国家承认。”不仅如此,美国“出于战略考虑而保护模糊立场,以保持威慑作用”,即不亮明军事冲突时将采取的明确立场。

04 法国电视台:从经济角度分析后果

4日,法国电视一台(TF1)的晚间八点档新闻就该事件可能对法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了报道:

报道提到,最近台湾的紧张局势和中国的军事演习会阻止商船在该地区通行。而此类“准封锁”可能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后果,尤其是在法国,因为台湾在至关重要的战略领域——半导体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半导体对于许多行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飞机或车辆制造商。TF1采访了为飞机或汽车制造商提供电子芯片的企业 Systech副总经理文森特·法农(Vincent Fanon),后者介绍道:“这是我们的原材料。没有半导体,我们就无法制造任何芯片”。而此类短缺将意味着生产线关闭,员工技术性失业:该公司所有库存几乎都来自同一家台湾公司,“这家公司在某些组件的生产上,占据了50%到90%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台湾承担了全球60%的半导体制造需求。TF1表示,冲突局面会阻止超级集装箱出海、从而扰乱贸易。克莱蒙奥弗涅大学经济学教授贺娜(Mary-Françoise Renard)接受采访时表示:“世界消费依赖于半导体,而市场讨厌不确定性。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TF1总结道,在疫情期间,全世界已经经历过供应链瘫痪和半导体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依赖半导体的汽车行业。TF1还强调,如果此次紧张关系不能缓和,那么世界经济、尤其是法国经济可能会遭受很大挫折。

05 法国网友怎么看?

在上述博尼法斯的个人Youtube视频页面,有超过600条评论。

一位表示自己住在美国的网友对“佩洛西之行在台湾大受欢迎”的说法表示了质疑:“[佩洛西之行]真的在舆论上广获好评吗?我住在美国,甚至连《纽约时报》都批评佩洛西,称她的访问既危险又愚蠢!根据一项对7500名台湾人的调查,61%的受访者认为她的台湾之行是轻率的,因为这可能会破坏地区稳定。这是多么成功啊!”



同样,一位网友也认为博尼法斯关于“台湾欢迎佩洛西”的说法不实:“台湾人并不欢迎佩洛西的到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的说法是相反的。连反华的人都看穿了佩洛西的把戏。”



一位高赞网友的说法也道出了普通民众对冲突局势的直观不满:“好像这世界还需要另一个紧张和冲突的区域似的”。



还有网友对拜登和情报部门不认可佩洛西“一意孤行”的说法,也提出了质疑:“我认为美国已决定同时与中国和俄罗斯作战。许多美国战略家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但他们最近的战略报告却提出了这个想法。这并不让我感到惊讶,因为那些自二战结束以来,建立和管理美帝国(Empire US)的人和他们的继承人……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的印象是,这几年,美国有点把自身利益放在一边,冒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叙利亚是一个转折点,伊朗对美国基地的还击也造成了伤亡(苏莱曼尼事件)。从那以后,在我看来,美国不再为本国的繁荣而战,而是为摧毁敌人而赌上他们的霸权。

佩洛西去台湾,并不是因为她个人想去。如果一些部门真的不希望她去,那么他们就不应该公开透露这样的消息。这些部门、拜登给了一个公开态度,但肯定还是希望佩洛西动身。”



还有法国网友以并不准确的历史知识回顾了过去的危机,并对中国的军事行动进行了解读:“1997年,中国已经在同样的情况下,向台湾发射了一些导弹[编者注:确切史实是,1995年7月、1996年3月,解放军进行两次大规模导弹发射训练,并同时开展多次军事演习],今天中国计划再次接近台湾12海里范围内,并组织为期3天的海上封锁。要知道,燃料储备只有一周。中国是友善的,表明了不想造成死亡的态度,但要小心,一切局面都有可能改变......”



此外,当《费加罗报》等法媒转发梅朗雄关于美国“挑衅”的立场后, 法国网友在推特上的反应也不一:

有些网友以过往截图论证,梅朗雄不过是重申了法国历来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官方立场:



有网友也赞成梅朗雄关于美国在四处主动挑起争端的看法:



“佩洛西此番亚洲行与外交毫无关系,她只想制造冲突多卖武器。”



也有网友指出:“新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与其抨击这个指责那个,我们最好还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尤其太平洋地区也涉及我们的自身利益。”



另有网友换位思考:“如果中国外交部长对加泰罗尼亚、科西嘉岛或者苏格兰进行官方正式访问,我们又会怎么说?”



当然,还有网友或是拿新疆问题做文章,或是指控中国是“破坏民主的独裁政权”:



此外,还有人将中国视作威胁,将中国的经济实力视作纸牌屋,并要求刻不容缓地进行经济战、工业战:



(欧洲时报/ 靖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