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初婚人数10年少近千万 为什么

(2022-06-24 15:25:46) 下一个
中国初婚人数10年少近千万,官员喊“整治天价彩礼”
 
腾讯新闻 |2022-06-24  
                      
今年5月20日,河南郑州多对新人选择在这一天登记领取结婚证。晚婚、少婚的趋势,在中国也愈来愈明显。数据显示,中国民众的初婚年龄已经增至28.67岁,较10年前增长近4岁,部分省份甚至超过30岁。而初婚人数较10年前也大幅降低近千万人。
 
据中国新闻网报导,「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显示,2020年大陆民众平均初婚年龄涨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9.38岁,女性为27.95岁。在此数据之下,还有个别地方初婚年龄突破30岁,如安徽省民政厅资料显示,2021年该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性31.89岁,女性30.73岁。
 
2010年,中国民众平均初婚年龄则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从中显示,10年内,中国平均初婚年龄增长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增长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增长3.95岁。
 
此外,中国每年初婚人数也呈下降趋势。报导指出, 2010年初婚人数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到1288.6万人,减少近千万人。
 
对于这个现象,报导引述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勐分析指出,受教育水准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婚姻观念变化等,是初婚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
 
为此冯文勐建议,要降低结婚成本,整治「天价彩礼」等不合理婚俗,让年轻人尽量都能相对轻松地谈婚论嫁,不用为结婚犯愁;要优化升级婚育环境,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品质,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同时宣导婚姻、家庭、生育的重要性,消减部分人群对婚姻、家庭、生育的负面印象。
 
国家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 
 
2021-06-01 09:12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中国人为啥结婚越来越晚?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2-06/23/content_03QWGfvaj.html#:~:text=%E5%9B%BD%E5%8A%A1%E9%99%A2%E5%8F%91%E5%B1%95%E7%A0%94%E7%A9%B6%E4%B8%AD%E5%BF%83%E5%85%AC%E5%85%B1,%E5%B0%B1%E6%8E%A8%E8%BF%9F%E4%BA%86%E7%BB%93%E5%A9%9A%E5%B9%B4%E9%BE%84%E3%80%82

中国新闻网微信公号  |  2022-06-23

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越来越晚了。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

也就是说,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从每年的初婚人数来看,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低到了1288.6万人。

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普遍趋势

从各地来看,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为普遍趋势。

以杭州为例,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为27.1岁,与上年相比,男性晚0.2岁,女性晚0.3岁。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31.7岁、女性为30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晚0.3岁和0.4岁。

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甚至突破了30岁大关。

根据安徽省民政厅发布的数据,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江苏省统计局在《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一文中透露,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苏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稳步递增。女性平均初婚年龄 2000 年为 23.22 岁、2010年为23.76岁、2020年为29.66岁。2010年与2000年基本相当,而2020年女性初婚年龄比2010年足足推后了近6岁,接近30岁。

伴随着初婚年龄推迟的是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仅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这是连续第七年下降。

平均初婚年龄为何推迟?

从历史趋势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初婚年龄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为23.59岁,1986年降低到22.83岁,此后开始上涨,到1992年又涨到23岁以上,1996年突破24岁,2011年突破25岁,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达到27岁,2020年超过28岁。

这一代人为什么会晚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

合肥市民李先生表示,30多岁好多都没结婚的,主要的原因就因为房价压力太大了,因此尽量地往后推迟。合肥市民姚女士表示, 20到30岁之间需要去先奋斗,要先能够做到经济独立,之后才会去考虑结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分析,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婚姻观念变化等,是初婚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

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读研、考博,尤其是女性群体,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延长,这自然就推迟了结婚年龄。  

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不少人还经常加班,没有时间恋爱,跟异性接触机会少。

三是结婚成本上升,房价上涨,彩礼提高,无论城乡,结婚要考虑住房等因素,尤其是一线城市成本更高,导致结婚的准备期拉长。部分地区的天价彩礼直接把一些人吓跑了,或者结不起婚了。

四是婚姻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而且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不认可婚姻就是恋爱的唯一归宿。

冯文猛认为,结婚年龄推迟,一方面对于女性来说可能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导致生育风险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也有不利影响。但需要看到,很多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的丰富,晚婚、不婚人群增多,这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在实践中,能做的是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抵消其中一些不利于婚育的消极因素。

冯文猛建议,要降低结婚成本,整治天价彩礼等不合理婚俗,让年轻人尽量都能相对轻松地谈婚论嫁,不用为结婚犯愁。要优化升级婚育环境,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质量,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同时,倡导婚姻、家庭、生育的重要性,消减部分人群对婚姻、家庭、生育的负面印象。

对于近些年降低法定婚龄的建议,冯文猛表示,现在初婚年龄已经远远高于法定婚龄,如果导致初婚年龄提升的主要因素消除不了,降低法定婚龄预计也没有太大作用。而且考虑到婚姻的稳定性,在不够成熟的年纪下过早结婚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离婚、单亲家庭,这对个体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因此,降低法定婚龄的实际意义不大。

责任编辑:唐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