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贾元春的年龄、出身以及省亲的情况,现在继续探索贾元春的原型。
从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的描述来看,贾妃的晋升似乎很突然。书中说宫中太监总管夏守忠笑盈盈地来到贾府诏宣贾政陛见。一家老小心惊胆颤,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从贾母往下,一齐聚到大堂走廊里翘首等候消息。结果出乎意料:元春升官,从宫里的女秘书升到尚书,还加封贤德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封号有个“贤”字的后妃有19位,有个“徳”字的有49位,但没有一位的封号是"贤德"。雍正的后妃指名道姓的有四位:
世宗孝敬宪皇后、孝圣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纯悫皇贵妃(世宗诸妃)
雍正帝只有两位贵妃记录在册,那么其中之一会不会是贾元春的原型呢?
上次说过,一般认为红楼梦里的皇上就是雍正,下面的推论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这个前提不存在的话,就无异于刘姥姥做信口开河了。
我们接着分析。
书中的贾元春是这样的:
1)一等国公家庭出身;
2)娘家权势显赫;现任朝廷要员
3)由皇家指婚(皇家指婚是贵族的权力)而非选秀进宫;
4)和皇上之间的感情犹如唐明皇与杨贵妃;
5)本人是女官,是个知识型女人;
6)元年加封贵妃;
7)有孕但无后;
8)死的很凄惨;
9)娘家被抄家;但抄家后父亲幸免于难。
10)实际生活中娘家与苏州织造或江宁织造有关系;而且家族后代中有人(作者)与敦敏、敦诚、纳兰性德等有交往。
还有,元妃的原型应该是汉人,虽然书中没有明确说出。
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敦肃皇贵妃!看官要问了:谁是敦肃皇贵妃?答案: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对了,就是红透半边天的《甄嬛传》里的那个反派人物年贵妃。以上10条,她条条躺枪!巧合吗?
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老哥麦克劳福特问福尔摩斯:Oh, Sherlock. What do we say about coincidence? (哦,夏洛克,我们怎么看待巧合?)
夏洛克的回答是 The universe is rarely so lazy.(宇宙极少会这么懒惰。)
所以我也不相信这是巧合。
年羹尧的事情记录在《清史稿》列传八十二里。
在我们继续考证年贵妃之前,我们先来排除雍正其他妃/贵妃的可能性
纯悫皇贵妃(悫,读确 què, 诚实、谨慎的意思)。耿氏,管领耿徳金的女儿。管领应该就是地方行政长或者军中、宫中的主管。根据《清史稿》记载:耿氏14岁入雍王府为妾,开始是比较低级别的格格,就是有侍寝资格的侍女。雍正元年封裕嫔,雍正八年晋升裕妃。雍正死后由乾隆皇帝加封裕皇贵太妃,出奇的长寿,活到九十六岁高寿。可见她这个贵妃,是雍正死后由乾隆封的,雍正元年她只被封嫔。
雍正还有一位熹贵妃,就是乾隆的生母,出身也比较低,父亲官阶四品。和耿氏一样,13岁入雍王府做侍妾,也是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生下皇子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尽管她是乾隆的生母,但她在雍正元年册封的是熹妃,而不是贵妃。而且她也是高寿,活到八十六岁。
雍正还有一位齐妃,是知府李文辉的女儿,比年氏先进雍王府,在雍王府时也是侧福晋,和年氏平级,但雍正元年只封了齐妃,而非贵妃。她有一个成年女儿,是雍正唯一的成年公主。不过这个齐妃命挺苦的,她唯一的成年儿子弘时得罪了老爹雍正,被雍正下令过继给雍正的死对头八弟八阿哥允禩(sì),雍正五年被削宗、赐死,时年24岁。之后齐妃在宫里受到冷落,但她也活到了乾隆二年。不知这个儿子所犯何罪,连他亲生老子也不放过他,而且雍正子嗣并不繁盛,可见问题之严重。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几位都不具备元妃原型的条件。
我们再按照上述条件逐一分析年贵妃的情况。
1)家庭出身:年家打明朝起就是官宦世家,崇祯年代就是正三品,其祖在明清会战中被清兵俘虏,后被收编到清朝的汉军包衣佐领下,开始为清朝效力。年贵妃的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两湖两广),封一等公。
2)权势显赫: 两个哥哥,大哥年希尧,官至工部尚书、广东巡抚。清朝著名的画师和透视学家。跟意大利来华画师郎世宁学习透视技法三十余年,1729年出书《视学》。二哥就是天下一霸年羹尧,康熙的重臣,九子夺嫡中雍正夺魁的主要力量。官至抚远大将军、太保、封一等公。其长子年斌袭一等子爵,次子年富袭一等男爵。
3)皇家指婚:年氏是由康熙亲自赐予雍亲王的,进雍王府直接做侧福晋,仅次于嫡福晋,嫡福晋一定是要满人才能做的。
4)夫妻感情:年氏生第一个孩子的时间是康熙五十四年(1711年),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她是康熙五十三年之后嫁到雍王府去的,距她加封贵妃8年时间,和书中元春的情况惊人地吻合。从她生第一个孩子到她雍正三年(1725年)病逝这14年里,雍正的其他女人就没有一个生孩子的,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三个皇子一个皇女都是年氏所出,只是年氏命中无子,一个成年的也没有。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生皇四女,一岁殇。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生皇七子,半岁殇
康熙六十年(1721年)生皇八子,8岁殇。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生皇九子,即日殇。
但是,不难推测,自从年氏进了雍王府那天起,她成了雍正实际上的唯一女人,正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5) 元年加封:雍正元年册封时,年氏位居后宫第二,仅次于正宫娘娘叶赫那拉氏。
6)知识女性:在年氏亲王侧妃册封手谕上,雍正说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性格温柔、办事低调、恪守妇道、为人谨慎。在藩王府时,你服侍朕尽心尽力,对母后毕恭毕敬,待下人宽厚平和。父皇看中你的端庄和尊贵,特封你为亲王侧妃。
雍正登基时的后妃册封诏书上说“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曾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
翻译成白话就是:年氏你虽然出生于名门望族,但你并不为此招摇显摆,而是温柔善良,时时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效仿《女史图》上说的那样去遵守妇道宫规,以身作则,办事不仅坚持原则,而且依据典章法则。所以皇太后下令,授予你文书和公章,封你为贵妃。
可以看出年氏的学识非同一般,她不仅知书达理,而且熟悉章法典则。
雍正元年册封手谕
7)有孕无后:四次生孩子,但一个孩子也没成年。
8)死的很惨:年氏身体一直很虚弱,尤其是在怀第四胎时,恰逢康熙驾崩,年氏是后宫里主管国丧礼仪的妃,劳累过度,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死了。之后身体就一直不好,二哥年羹尧的获罪对她来说是雪上加霜,连忧带病,缠绵不起。在听到年羹尧从外地解押回京的消息时她惊吓过度,半夜从病榻上忽然坐起,口不能言。雍正说他国务繁忙,没时间安慰年氏,但“对病势已亟的贵妃深为轸念”。知道年氏性命难保之后,雍正火速加封年氏为皇贵妃,吩咐如果年氏病逝,一切礼仪按照皇贵妃级别办理。年氏死后享受皇后级别葬礼,发国丧,睡金棺。
年妃病重时雍正冒着喜事丧事一起办的风险,手谕紧急加封年氏为皇贵妃。
从几处修改可以看出雍正手书时心情十分不平静。
9)抄家及父亲、大哥一支幸免:年羹尧获罪后,雍正并没有立即执行死刑,而是在年贵妃死后才赐狱中自裁。父年遐龄及兄年希尧虽被夺官,但免罪回乡。年羹尧之子年富斩首;年羹尧十五以上的儿子全部充军发配到边关。但是雍正五年,年羹尧儿子们都被赦免,遣送回祖籍由爷爷年遐龄教管。雍正对其岳父和大舅子网开一面,因为他们是儒官,没有参与到羹尧的事情里,但主要还是对年氏的体恤。
10)与苏州织造及曹雪芹的关联:年贵妃有个姐姐,嫁给了苏州织造胡凤翚(读音huī)。这位皇上的连襟胡风翚死得极其惨烈,雍正四年被雍正的特派员高斌(内务府官员)动用酷刑清查织造的关税钱粮。胡凤翚和年氏大姐还有一个妾三人一起自缢身亡。后来雍正在阅读案件上奏时朱批勘司此案的上官考逼太过、手段过于残酷。
胡凤翚与江宁织造曹頫是挚友,两人曾一起联名上书雍正。(高斌继胡凤翚任苏州织造,事业蒸蒸日上。其女儿后来嫁给乾隆,一路飘升到慧贤皇贵妃,高斌自己成为乾隆朝的重臣,侍奉主子有功,赐满姓高佳氏。)
年羹尧的正室是叶赫那拉氏的清朝大才子纳兰性德的女儿。纳兰性德和曹寅同期进宫任大内侍卫,两人是好友。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敦诚两兄弟是纳兰性德家的姻亲。
年羹尧的继室是宗室辅国公(皇家血统)苏燕的女儿。年羹尧被赐死后,苏燕的女儿被准许回娘家。
这些家族之间都互相联姻,互相牵扯。
年氏和贾元春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恐怕不仅仅是巧合。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贾元春的判词和结局歌,看看能不能更好地做出解释。
二十年来辩是非:年氏在进雍王府前是否已经在皇宫内跟康熙或皇后做女官我们不得而知,没查到资料,但推测起来不是不可能。她跟从雍正的时间应该是从康熙五十二年左右到雍正三年,一共十二年左右。她册封亲王侧妃的诏令上写得是“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就是说是康熙送给他儿子的。
联想到杨贵妃在嫁给唐明皇之前是寿王妃,唐明皇的儿媳,这是否就是书中元妃省亲时点的那出《乞巧》想要表达的含义呢?(有没有人想过,也许年妃是康熙自己的女人,因为能干,加上与年羹尧的关系,被康熙送给雍亲王的辅佐他的!!!)这样一来,“二十年来”这四个字就可以很好地得到解释。
也有人说这句话是谐音“尔是年来便是妃”,年羹尧在跟随雍正之前就很得康熙欣赏,年家的显赫地位,决定了年氏是直接以侧妃身份进入雍王府的。
榴花开处照宫闱:年贵妃的确像一株灿烂摇曳的石榴树,开满了耀眼的花朵,光彩照耀着庭院深深的后宫,但她命薄,没有孩子成年。
三春争及初春景:雍正元年初春(二月份)加封贵妃,位居宫中第二。第三个春天(雍正三年)刚刚过去的农历四月,年羹尧被削去一等公爵位,勒令交出抚远大将军官印,调任杭州将军。年羹尧拒绝赴任,六月他的儿子年斌、年富被革职,七月份年羹尧继续降爵到二等公、三等公、一等子、一等男,一直到成为平民,八月份被降职到骑都尉(中尉),九月份解送返京,十二月份在年贵妃死后赐狱中自尽。初春之后,每况愈下,一落千丈。
虎兕相逢大梦归:年贵妃在雍正三年十一月突然病重,肯定与她哥哥的事情有关,而且月底就薨了。心高气傲的年贵妃,在经过这些巨变之后会不会感到颜面丢尽,无地自容而选择自杀?抑或也是被赐死?《清史稿》记录为“病篤”,就是病重的意思,然后来葬礼级别之高贵、场面之惊人、花销之巨大、雍正之悲伤,都间接反映出雍正内心的愧疚。
我倾向于“虎兕相逢”。这个典故的来源我们上次也说过了。”兕,古汉语,雄性犀牛。“虎兕”的典故源于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和犀牛跑出笼子来伤人,好好放在木盒中的玉龟碎了,这是谁的过错?意思是这是看守员和保管员的过错。)一来说明年贵妃死于残酷的权力倾轧,二来把矛头直指雍正皇帝,他就是那个把凶恶的老虎和犀牛放出笼子、让好好放在匣中的龟玉破碎的看守员和保管员。
再来看看元春的歌: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望家乡路远山高这句话现在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因为年贵妃的父亲罢官,回到安徽怀远老家。安徽和北京可以说是路远山高,而且犯了这么大的事儿,她爷娘不可能进京,只能托梦相告。从最后一句话分析,年贵妃清楚地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死,所以很可能是悲愤交加而选择放弃治疗,极度悲愤加上身体本来就不好,放弃治疗就等于是自杀。
雍正对她的死有没有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抑或她自己看不到出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未可知。以雍正和年氏之间的感情,当不至于勒令她自缢,至少我们希望不会这样。然而,以年贵妃那样的心性,她也断不会像齐妃那样走“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条路。
正可谓:
自古红颜多薄命,
何况身伴君王侧。
温良恭俭乃本分,
却让王兄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