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场手段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林黛玉和薛宝钗化敌为友,原因很简单,两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林黛玉和贾宝玉已经互相表明,两情相悦,林黛玉感情有了寄托,没有必要再嫉妒薛宝钗;而薛宝钗也知道自己是贾元春内定的贾家孙媳妇,知道自己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再和林黛玉计较。
但薛宝钗也不能听任贾、林爱情无止境的发展。等待是薛宝钗的拿手好戏。机会终于来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大家行酒令,黛玉一时性急,失口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禁书里的唱词,宝钗听到,第二天便审问黛玉,把林黛玉好好教育了一顿。你说薛宝钗多虚伪啊,她要是没偷偷看过这两部禁书,咋知道这两句词是哪儿来的?自己也看过了,又何必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教训黛玉?这林黛玉倒很感激薛宝钗没把事情说出去,从此把薛宝钗当朋友。以致于贾宝玉也奇怪,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到”燕窝事件“。宝钗黛玉成了‘闺蜜’之后,宝钗听说黛玉需要吃燕窝,但不想麻烦贾府,怕人家说她矫情,就给黛玉送来一大包燕窝,外加洁粉梅片雪花洋糖。王夫人和贾母因为老太妃国丧的事情,出门十几天,家里的一帮女孩子托给薛姨妈管。薛姨妈干脆就搬进了潇湘馆和黛玉作伴,每天亲自督导下人给林黛玉炖燕窝。把个黛玉感动的,认了薛姨妈做干妈,和宝钗姐妹相称。这是四十五回,宝玉十三岁,黛玉十二岁,宝钗十五岁,也是黛玉身体状况最好、活动量最大、最开心的一年。
可是到了五十二回,黛玉虽说心情愉快了许多,但身体并没有大见好,一天宝玉来看她,正好众姐妹也在潇湘馆,宝玉在大家离开后对黛玉说了这么半句话::“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赵姨娘来访,话语戈然而止。
到了五十七回,紫鹃看到宝玉,问他你上次说到燕窝,说了半句没说完,想问问你想说啥来的。宝玉说也没啥,就是我看你们天天需要燕窝,老和人家要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就和老太太说了,让他们每天给你们派一两。
所以有想象力比较丰富的读者便说这是贾宝玉提醒林黛玉,薛宝钗送的燕窝有毒,让她小心。后来贾宝玉知道了,才告诉贾母,让管事房每天给黛玉另送燕窝,不要用薛家的东西。事情已经解决,没有必要告诉紫鹃。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宝钗,虽然知道自己的内定候选人地位,但她也知道贾宝玉的真爱是谁,所以故意要害情敌。
冷心美人
曹雪芹说薛宝钗是个“冷美人”,又极尽笔墨用“冷香丸”突出刻画薛宝钗的“冷”。薛宝钗的确有一颗冷酷的心。第三十二回中,王夫人冤枉丫鬟金钏儿勾引宝玉,辞退了金钏儿,金钏儿一时想不开投井而死,表面慈善内心凶恶的王夫人觉得有愧,而宝钗听说金钏儿的死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安慰她的姨妈,巧言劝解王夫人,说姨娘你是个慈善人,金钏儿一定是不小心失足落井的,不是赌气投井,就算她是赌气投井,这也赖不到姨娘身上,是她自己小心眼儿,不值得可惜。
而最冷酷是她在第六十七回中的话语。六十六回中尤三姐为殉情自刎,贾府上下无人不为之叹息,薛姨妈和宝钗在家中聊到此事,薛姨妈甚为感叹,宝钗却并不在意,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他们命中注定的,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我们还是赶紧商议自家的事情吧。这一番言语很冷静、很现实,但也确实是够冷的了,因为薛家要靠宝钗来支撑,她不能允许自己的头脑被无谓的感情所左右。
说了半天薛宝钗的坏话,也要帮她分辨一下。薛宝钗的冷漠和冷酷是环境的产物,是她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因为没有感情就不会受到伤害,蛹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以为这样才能保护自己。换一个环境,给她一个知冷知热、敢作敢当的爱人,相信她会是天底下最真最暖的女人。至少我希望是这样。
至于宝钗的结局,我在“再读《红楼梦》有感 - 顺论宝黛结局”一文里已经说过了。这里说的,全是前八十回的事儿。
结果也不用说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值与不值,见仁见智。依我看不值。她这么苦苦等来的婚姻,最后在贾宝玉眼里也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有歌为证: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
关于薛宝钗的年龄,书中第二十二回说正月二十一是宝钗生日,王熙凤说“听说薛大妹妹今年是十五岁”,这一年宝玉十三岁,所以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两岁。但书中对宝钗的年龄叙述不一致,第四回里说薛蟠十五岁,比宝钗大两岁,宝钗就是十三岁,但一年黛玉进府,宝玉七岁,宝钗应该九岁,所以薛蟠应该比他妹妹大六岁才对。书中也有一处把黛玉的年龄弄错的,就是第四十五回里,黛玉宝钗化敌为友,宝钗给黛玉送燕窝,黛玉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其实这是书中的第十三年,黛玉应该是十二岁才对。
*********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