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细掰红楼 - 不卑不亢敏探春 - 荆棘丛中求生存

(2017-05-14 18:10:27) 下一个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极力讴歌的另一人物当属探春。曹翁把探春刻画成一位俊俏多才的健康智慧型女子,为人处事大方周到。虽然探春心中对自己的出身有自卑感,但她除了处处小心、步步周到之外,并不因此而懦弱无能到任人宰割,和同样是庶出的二姐迎春的懦弱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无奈的是,这个心高气傲的三丫头却有个极其三八的生母,外加一个猥琐的弟弟。这两位时不时地做出点不三不四的事情来,难免不让三丫头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大家都知道,贾府三小姐探春是庶出,也就是说她的生母赵姨娘是贾政的妾,探春是小老婆生的。虽说她的地位和她生母赵姨娘不一样,探春是主子,赵姨娘再风光也只是个奴才,因为她婚前是贾家的侍女,是贾政的‘屋里人’。
 
‘屋里人’这个称呼是很带有点贬义的,在贾府这个错综复杂的环境里,这是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其地位比佣人高,但却并不是真正的主子,所以行动办事往往会落入很尴尬的境地。像周姨娘那样谨慎小心不招人惹人的,旁人还那你当半个主子看,像赵姨娘这样嚣张跋扈的,那就很讨人厌了。正因为如此,探春对她自己的出身非常敏感,可以说这是她心中的一块郁结。探春从来都是客客气气地称赵姨娘为“姨娘”,尽量和生母保持距离。
 
六十回里,贾环为了讨好赵姨娘的丫鬟彩云(也是贾环没有明媒正娶的妾),从怡红院要了点擦春癣的蔷薇硝,芳官给了他一包茉莉粉糊弄他。就这么点小事儿,赵姨娘不顾身份,和怡红院的小丫鬟们扯成一团,被丫鬟们骂着说,梅香拜把子(梅香是丫鬟的统称,梅香拜的把子自然也是丫鬟了),你和我们一样都是奴才,我们凭什么要挨你的打。正打得不可开交,尤氏、李纨、探春赶到,投鼠忌器,尤氏、李纨看在探春的面子上请赵姨娘上座。探春叹了口气,一口一个姨娘,说姨娘你也太不自重了,这么大呼小叫,招人笑话,成何体统。
 
但探春和她生母之间最直接的冲突还是在第五十五回,熙凤病倒(小产了),委托探春、李纨管事,恰值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讨论该发多少抚恤金。探春此时正是要给大家做出榜样,不原意让佣人媳妇们说她没经验或者说她徇私情,因此按贾府账本中的规定行事,驳回了赏银四十两的建议改成给二十两。赵姨娘听说了当然不原意,便到堂前找探春理论,没想到被自己的亲身女儿当面驳回,于是恼羞成怒,哪壶不开提哪壶,说你也不要为了讨好太太就连自己的生母和弟弟也不管啊,‘你自己的舅舅你也不帮忙’。正戳到探春的痛处,三丫头当时就撑不住了,哭着说,我舅舅才升了九省检点(指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哪里又冒出个舅舅来,你自己天天不三不四,还拉我下水,怕别人不知道我是小老婆养的,所以每天一定翻出来晒几遍才甘心,等等。这看起来像是探春很无情,为了自己的地位连亲娘也不认,但实际上这也是她的无奈之处,用完全否认的“鸵鸟”战术来逃避事实。
 
不过要说起来,这件事情上探春做得过头了点,大嫂李纨都说了,前日袭人的娘死的时候赏了她家四十两,那就赏四十两呗,也没人有任何异议,管事的都准备去领钱了,这探春偏要认死理,说要查账,结果给赵姨娘按照最低标准办事。这赵姨娘,在贾府熬油灯似的熬了这么多年,没功劳还有苦劳,没苦劳还有生了两个孩子这点疲劳,这倒混得连袭人都不如了,够闹心的,你说她能不和你闹吗?!
 
后来王熙凤让平儿来替赵姨娘说情,让再加点赏钱,也被探春一口回绝,楞把个平儿一顿抢白。好像是要用这个机会来充分表达自己对王夫人的忠心一样。因为这一点,我对探春的看法有点打折扣。虽说封建社会的大户人家规矩是只认妻不认妾,加之赵姨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是个一沾上手就有麻烦的主,但为了自己在王夫人眼里的地位,这么看不起自己的亲身母亲,这立场也太鲜明了。
 
探春后来在大观园大兴改革之策,兴利除弊、开源节流,把一府上下制得服服帖帖,就不多说了,不过她把大观园变成了个经济园林,一切花草树木都变成了可以拿去换钱的资本,也就没啥乐趣了。

探春虽然有自卑感,但她也不是完全任人宰割的。在第七十四回贾府内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抄家队伍中有个女人叫王善保家的,曾经是邢夫人的陪房丫头,是个仗势欺人的老三八婆。来到探春的屋里,探春坚决不让这帮人检查自己丫环们的箱子,说这些丫环都听我的,要说她们是贼,那我就是她们的贼头儿了,她们的东西都是我窝藏的,要搜就搜我的箱子,我丫环的箱子是轮不到你们来搜的。其他人当然不敢动手,就这个三八婆王善保家的不知好歹,上前掀起探春的裙子,说‘没事,我连姑娘的身上都搜过了’,被探春抬手就抽了她一个耳光。后来迎春的奶妈把迎春的首饰偷出去当了,迎春不敢追查,也是探春出面制服了这帮下人。

探春在五十五回里说:但凡我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说明她是有远大志向的,这和贾宝玉那种风格又形成一个鲜明对比,贾家这两个孩子生反了,贾探春应该是个男孩,贾宝玉应该是个女孩。
 
探春还非常具有洞察力,她早看出贾府的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局面。可叹她天生的是个‘二等公民’,纵有雄心壮志也是白搭。这是她内心渴望远走高飞、脱离这个是非之地的原因吧。
 
接着就该讨论探春远嫁这个话题了。探春到底嫁到多远,嫁给了谁,婚姻幸福码?我们不能随便乱猜,要从原著里找线索。
 
首先是探春的画,画的是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艘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哭泣。
判词曰: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四句诗中,“生于末世”这四个字比较难理解,因为探春出生时,贾府还算不上是末世,元春进宫不久,贾家应该还是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如果你仔细揣摩一下,它的意境完全不像是在写一位姑娘的命运,倒像是描写一位生于末世、国破家亡的大将或王子,看着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而不得不远走高飞的无奈。

再来看看探春的歌: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结合她的判词,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测:
1)探春远嫁,坐的是很大的船,而且是从江边出发,不是海边出发.。
2)嫁的地方离出发地有三千里。
3)哭损残念,她出嫁的时候贾政和王夫人已经是风烛残年了。
4)穷通有定,都在天数,很无奈、不开心的出嫁。
5)探春远嫁,等于生离死别,从今往后,各自珍重。

古代什么船大?官家的船,商船,抑或是水师的船?这个可以行大船的江边,应该是长江边的南京,而不是从北方的京都出发,那样就得从陆路到天津港出海。这说明她出嫁的时候贾府已经败落,贾政和王夫人已经回到金陵定居。

贾府的祖籍金陵。回到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的情节,可卿对凤姐说,盛宴必散,当早做提防,趁着现在富贵,在祖茔(祖坟)附近多置些田产,将来就是获罪了,其它的东西都可以被没收,唯独着祭祀的产业是不能没收的,将来败落了,子孙也有个退路,至少可以回家读书务农啊。这大概就是贾政王夫人后来带着探春、贾环安生立命的地方了,而宝玉应该已经出家。所以说探春应该是在惊心动魄的抄家吃罪、尘埃落定之后从南京出嫁的。
 
整部书中探春的命运都是用风筝来暗示的。
 
第二十二回中制谜灯,探春出的谜语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谜底是风筝。这首诗是对她远嫁、与故土别离的进一步描写。
 
第七十回做柳絮词,探春只写了半首《南柯子》: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还是别离的意思。
 
六十三回里说,探春抽到杏花签,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所以姐妹们打趣她说难道你也要做王妃。(这里王妃这个词用的很奇怪,因为元春是贵妃,是皇妃,并不是王妃。曹翁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所以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后人加的。)
 
那么探春最后嫁给谁了,是做了王妃了吗?这个贵婿的地位到底有多贵?不能乱猜,还是得从原著里找线索。
 
前八十回中曹翁明确提到提及探春婚事的是在第七十七回末尾的一语带过,说王夫人因“又有官媒来求说探春,心绪正烦”。
 
这里关键的两个字是“官媒”。古代的官媒,就是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它的主要职责是安排非正常情况下的男女婚姻,比如说未婚女子到一定的年龄都要交官媒处理、边关将士、充军发配男子的婚姻等。所以王夫人烦心。可见探春的远嫁,并非和番或嫁给驻守边关的王族,因为和番和王族的婚姻都是皇上指婚的,不由官媒办理。
 
当然官媒给探春说的这个人,也不可能是普通人,而是贵婿,是有地位的人,但不是王族或王子。
 
应该说这个人曹翁在前80回有伏笔。

1) 第七十回说,近海一带海啸、民生受到影响,地方官题本奏报,皇上派贾政回京途中顺道查看振济。
2) 第七十一回中出现一个新人物,就是粤海将军邬家。贾母问王熙凤贺礼中有没有好一点的屏风,凤姐说,甑家送来的最好,再就是这个邬家送的玻璃大屏风了。可见送礼级别不低,比江南甑家只差一点点。“邬”姓会不会是“子虚乌有”的“乌”呢?
3) 贾政在海南任职,粤海、海南,同一个地方。第七十五回里,贾政为讨老母欢心,在贾母前夸宝玉,让“吩咐小厮们,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来给两把与宝玉。”
贾政在海南任职,粤海将军的属地,两人应该是同僚。
 
七十七回,官媒上门。

我们可以有理由推测,官媒要说的就是这个粤海将军家的人或孩子。因为近海的局势,皇家要用婚姻来笼络这个天高皇帝远的边关重地的粤海将军,虽然这个粤海将军地位很高,但不是王族,所以通过官媒来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王夫人和贾政怎么想,拒绝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里面一定牵涉到其它因素,比如同一回里还有南安王太妃登门给贾母祝寿时,提出要亲见贾府的小姐们,三个丫头中贾母只让探春和二薛、史、林一起面见太妃。太妃见过她们后就匆匆离开了。这个太妃是不是借祝寿的机会上门选人的也未可知。粤海的稳定应该是南安王府的责任,如果要用婚姻这一招来安抚粤海将军,老太妃亲自出马选人也有可能。
 
曹翁在八十回后应该对这个粤海将军还有描述,可惜我们却读不到了。

高鹗续书中说探春是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之子,说因这位总制曾与贾政共事,两人是同乡,后来调任海疆,与贾政做官之处离得不远,所以致书为其子向贾政求娶探春。看上去倒也合情合理,但曹翁前八十回中没有提到海门或总制,而且海门在南通附近,离南京只有500里之遥。
 
而从南京坐船出吴淞口,经海路到南海,差不多就是三千里。有人说探春是嫁到台湾或琉球去了,但我还是觉得海南比较可靠。

探春远嫁后幸福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在第七十回大观园一干人放风筝这一段揣摩出一点苗头: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因道:「這也不知是誰家的。」眾人皆笑說:「且別剪你的,看他倒象要來絞的樣兒。」說著, 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處。眾人方要往下收線,那一家也要收線,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 眾人笑道:「這一個也來絞了。且別收,讓他三個絞在一處倒有趣呢。」說著,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三下齊收亂頓,誰知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

奇怪的是,上面这段关于两只凤凰的描述,有的版本中有,有的版本中没有。我的普及版里就没有。这段文字是我从网上的其他版本里找来的。
 
按照这个说法,探春的婚姻肯定是不幸福的。两只凤凰在一个喜字的陪同下互相绞杀,最后同归于尽?是这个意思吗?为什么有些版本里把这一段删去了呢?这个不一致性,只能有三个解释:1)手抄本辗转抄录时有些版本抄漏了,但把这么一大段重要的文字漏掉的可能性似乎不太大;2)原本上就是没有的,后加上去的,这个说法也难成立,一来为何目的增加这段文字,二来从这段文字的风格上看与前八十回是一致的;3)这段文字在有些版本中被故意删去,因为它牵涉到敏感信息,也就是说,探春的婚姻最后还是没能逃出政治斗争的陷阱,她的婆家也牵涉进来,但因为太敏感,所以和后四十回一起被和谐掉了。如果这段文字仅仅是预言探春远嫁,和她的丈夫一起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一去不回,为何一定要删这段文字。

我没有答案,但是尽管原著中给出的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预言,但我们还是希望探春孤零零嫁到海南后,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有一个幸福的婚姻,过上平静的生活。
********************
感谢阅读!再次说明,本人纯粹是红楼梦的一名普通读者,写《细掰红楼》系列纯粹是个人爱好,是自己的“大声思考”而已,不代表任何其他个人或主体的观点。
感谢文学城提供平台,故得以与其他红楼票友交流读书心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有一天我会 回复 悄悄话 楼主有才!谢谢理清各类关系,非常有道理。以后我再读红楼会有不同感受.
南涧采萍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gh12345689' 的评论 : 呵呵,风动树动心不动。
fgh12345689 回复 悄悄话 Whatever.任尔东西南北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