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55)
2022 (74)
2023 (80)
2024 (60)
前几天去上课,走近讲台,赫然看到一把枪放在桌面上。
我迅速打量了一下教室各个角落,零零散散的有几个学生坐在教室里,没有见到异常情况,于是刚才突然加快的心跳慢慢恢复了正常。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把玩具枪。哈哈,虚惊一场。
几年以前,德州通过了一个法案,允许在校园里佩枪,当时还很轰动,有许多争议,有很多人抗议。记得在那法案通过以前,有坚决支持控枪的朋友问我:如果你看到教室里很多学生都带着枪,会不会感到害怕?你考试不让谁通过的话,人家可能会请你吃枪子。我笑了笑,说不会,我也可以去买一把枪,别在腰里,到了教室把枪拿出来往讲台上一拍,就象以前老师用的惊堂木,也许能把一些学生镇住。不好好学老子毙了你信不信!当然这只是开玩笑,之后也并没有带枪去教室。几年过去了,我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人在教室里佩枪,也没有注意到教室里的气氛有任何变化。
说起枪让我想起大约30年以前的一件校园枪击案。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底特律的韦恩州立大学任教,一共只有两年时间。其间在好几个学生的论文答辩委员会里当过委员。经常去参加论文答辩,我的风格是要提尖锐的问题,但是在评分的时候手下留情。两年以后我离开了学术界到当地的一个汽车公司去工作。
过了几年,有一天在晚饭后看新闻,看到韦恩州立大学出了一起枪击事件。受害者是一个波兰教授Olbrot,就是我原来工作那个系的同事。当时凶手还没有抓到,只知道他在监考期末考试时突然冲进来一个男子,朝他开枪,在他倒地后还上来补枪。整个教室乱作一团,大部分人惊慌失措,躲到桌子底下。事后枪手扬长而去,当时事发突然,很多人光顾自己逃命,都没注意这个凶手长什么样子。事后警察问那些课堂里的学生,有些人提供了一些描述,但是和最后被抓到的凶手相差很远。几天后知道凶手被逮捕了(好象是自首的),在新闻里看到凶手的名字,我觉得有点熟悉,因为那个名字很独特,是波兰人的名字。我觉得这是一个研究生,我曾经在他的硕士论文答辩委员里。我在从学校搬走时装的一盒子文件里找了一下,居然真的找到了那个人的学术论文。一对名字,果然是他!
韦恩州立大学为纪念教授Olbrot,建了一个无名雕塑。
后来听说研究生杀人的原因,是因为那个波兰教授是他的博士导师,对他做的研究不满意,有一门做独立研究的课不让他通过。我当时就想:如果他在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没通过的话,说不定挨枪子的就是我,因为我通常会问非常尖锐的问题,但是在投票的时候往往会让学生通过,不去为难他们。如果硕士答辩不通过,这人很可能以为问题问得最尖锐的人肯定是投反对票的人。
当然像任何案件一样,很多人不会满意论文答辩不通过这样的答案。很多凶杀案很快就会有各种阴谋论,绝大多数人会想到情杀。但是死者和凶手是两个男的,不过对美国人来说两个男的一样可以是情杀。
那个波兰学生,我有很深刻的印象,人比较瘦小,很懦弱的样子。年纪比较大,读硕士时就四十好几了。根本想不到这样的人会枪杀导师,这得有多大的仇恨啊,就为了一个博士学位,真的不值得。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很多都很风光,何必纠结于一个学位。当然一个人辛辛苦苦做了四五年研究,最后学位没拿到,一定会很失望。但是其实即使学位没拿到,在这四五年的研究里肯定也学到了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功课。而且人生有很多个五年,有高峰有低谷,这都很正常。我觉得这些杀人凶手大部分是心理上有问题的人,一个小小的挫折就承受不住了。我们家的孩子在小时候在学业上或者课外的一些活动里,有一些小的挫折,我觉得这非常好,让她们有这样的经历对付这些挫折,不然的话人生如果太一帆风顺,反而不一定是好事。
一把玩具枪钩起几十年前的记忆。其实我理解那些爱好打猎打靶的人反对控枪,我也理解那些因为凶杀事件支持控枪的人。两边各有其道理,对我来说控枪也好,不控枪也好,不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我在投票选举的时候,对候选人在这方面的观点一律不予考虑。我真正最关心的是国债问题,我很不喜欢不负责任地把问题留给后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