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品】文革传人文革中唯一一次在体育馆内打篮球

(2017-05-12 08:12:15) 下一个

【小品】文革传人文革中唯一一次在体育馆内打篮球

根据文革传人的真实故事《文革中唯一一次在体育馆内打篮球》改编,原故事附在后面供大家参考

时间:应该是1975年夏天(也有可能是1976年,不过可能性很低)

反正毛主席还活着,文革还没结束,至少还没正式结束

地点:大学体育馆

要是神马工会的体育馆要难办一点,工人的地盘嘛,大学,嘿嘿

人物:文革传人,顶尖高手宋,体育馆主任,体育馆主任儿子Y同学,同学若干

如果是私有制,主任也没这个权力,除非主任是主人

中学才办过“篮球联赛”,文革传人的班队屈居“亚军”。班队有四位“好手”,包括文革传人。其中一位是顶尖高手,姓宋,和咱城知名“教练”网友一样,文革后“恢复高考”他凭体育技能考进了体院。就记得他有个那时了不起的“绝技“,运球中能用右手把球从背后非常熟练的转到左手上再不间断的传出去。篮球是五人运动项目,五缺一,还需要一名队员,就在班里随机挑选。当时孩子们没什么“业余爱好”,能凑进班篮球队是个热门事儿,就有一个Y同学想尽办法与这哥儿四个拉关系,争那个剩余“位子”。其中一个办法,是许愿说可以带大家去附近的一个大学体育馆打球。

夏天,暑假,Y同学真的兑现承诺,带着大家去大学体院馆玩。

到了大学体育馆,Y同学先进去交涉。一会儿,他出来说,搞好了,进去吧。在入口处,见到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客气了几句,什么Y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之类,让我们随便玩。他离开后,我们问Y同学,这么年轻就是体育馆主任?Y同学说,不是,体育馆归他爸管,他也是来玩的。

那之前,在正式体育馆里看过比赛,但是,不曾在场地上玩过。(小学随校队外出比赛多次,都是室外的土场地或是沥青场地)头一次进体育馆打球,好激动。木板地,有灯光,还有好几个篮球。玩的不亦乐乎。

玩累了,要回家了。Y同学说,等我一下,去打个招呼。一会儿,他回来了,说,我朋友说希望大家玩好了,不过有个小要求,请五个人凑5块钱出来(具体要多少钱不记得了,5块是个虚数),让大家玩他自己有些开销要对付。

哥儿几个一下子从天上摔倒地下。这哪是让大家来玩,明明是设计好的敲诈勒索吗?

可是,玩了人家的场地,占了便宜,虽知道被设计了,但在别人的地盘上,只好认了。大家凑了一下,比要的数少了几毛钱。Y同学拿着钱进去,一会儿回来说,没问题,可以走了。

出来,四双眼睛死死盯着Y同学,他辩说他也不知道,和大家一样的上了当。

靠,他当我是谁呀,响当当的文革传人,有勇有谋,关键是要造反精神,还胆大心细,毛主席都不怕,主任就更不怕了,主任儿子,绝对平等啊

再说啦,这是文革中嘛,谁怕谁哪

正在四张嘴哑口无言,四个脑子僵死不转的时候

其中一张嘴说话了,它说“我们要贴你爸的大字报”

文革传人,英雄啊

却原来,文革传人早就胸有成竹,只是虚与委蛇,只等Y同学跟他爸的敲诈勒索做实了

不用说,Y同学不仅不要钱了,还把他自己的钱给了文革传人,连说“别贴我爸的大字报”,求求你啦

Y同学还说“如果嫌钱少,我问我爸要,求求你们等着我,我马上去要钱”,说着就跑了

不用说,另外三位同学都向文革传人投去敬慕仰望的目光

不一会儿,Y同学回来了,拿着他爸的钱包,说“这是我爸的钱包,钱包和钱都是你们的了”

Y同学不断的说“够不够,够不够,够不够”,痛哭流涕,泪流满面

文革传人,沉着冷静,一言不发,此时无声胜有声

过了几分钟,因为Y同学没回去报信,体育馆主任出现了

文革传人智慧绝顶早料到了,这是他跟他爸商量好了的,如果,Y同学几分钟没回去报信,那就说明出问题了,Y同学跟他爸的钱包解决不了

文革传人,沉着冷静,一言不发,过了几分钟,体育馆主任说你们以后可以随时来体育馆打球

不用说,再有篮球联赛,那个四人之外随机的“位子”绝不会是Y同学的了。但是,那以后,我们篮球队多了一个管理员。

我们经常去体育馆打球,Y同学跟他爸还为我们准备了各种饮料和营养品,不用说,我们球技大涨,不用说,后来我们一直是冠军,文革传人后来到美国杜克大学篮球队打球了

现在想一想,只有你自己能阻止你自己,你只要不信邪有一点点造反精神,别奴性那么强,不信专家权威知识分子,解放思想,你就前途无限啊

虽然形式完全不同,推翻皇帝和选总统当然都很好,也民主,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推翻老板和选顶头上司才是真正的民主哪

×××××

附:文革传人《文革中唯一一次在体育馆内打篮球》

本老汉是咱同胞中的“高个子”,所以从小与篮球有缘。

上小学,毕业前一年,学校组建篮球队,因为个儿高,被体育老师选中,成了候补中锋。当时除了高度之外的身体条件不咋地,没怎么上过场,不过,基本技巧学会了,能有效的从个个角度“三步上篮”,加上身高,从中学开始,一直是“基层”篮球队的绝对主力。

应该是1975年夏天(也有可能是1976年,不过可能性很低),中学才办过“篮球联赛”,本老汉的班队屈居“亚军”。班队有四位“好手”,包括本老汉。其中一位是顶尖高手,姓宋,和咱城知名“教练”网友一样,文革后“恢复高考”他凭体育技能考进了体院。就记得他有个那时了不起的“绝技“,运球中能用右手把球从背后非常熟练的转到左手上再不间断的传出去。篮球是五人运动项目,五缺一,还需要一名队员,就在班里随机挑选。当时孩子们没什么“业余爱好”,能凑进班篮球队是个热门事儿,就有一个Y同学想尽办法与这哥儿四个拉关系,争那个剩余“位子”。其中一个办法,是许愿说可以带大家去附近的一个大学体育馆打球。

夏天,暑假,Y同学真的兑现承诺,带着大家去大学体院馆玩。

到了大学体育馆,Y同学先进去交涉。一会儿,他出来说,搞好了,进去吧。在入口处,见到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客气了几句,什么Y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之类,让我们随便玩。他离开后,我们问Y同学,这么年轻就是体育馆主任?Y同学说,不是,体育馆归他爸管,他也是来玩的。

那之前,在正式体育馆里看过比赛,但是,不曾在场地上玩过。(小学随校队外出比赛多次,都是室外的土场地或是沥青场地)头一次进体育馆打球,好激动。木板地,有灯光,还有好几个篮球。玩的不亦乐乎。

玩累了,要回家了。Y同学说,等我一下,去打个招呼。一会儿,他回来了,说,我朋友说希望大家玩好了,不过有个小要求,请五个人凑5块钱出来(具体要多少钱不记得了,5块是个虚数),让大家玩他自己有些开销要对付。

哥儿几个一下子从天上摔倒地下。这哪是让大家来玩,明明是设计好的敲诈勒索吗?

可是,玩了人家的场地,占了便宜,虽知道被设计了,但在别人的地盘上,只好认了。大家凑了一下,比要的数少了几毛钱。Y同学拿着钱进去,一会儿回来说,没问题,可以走了。

出来,四双眼睛死死盯着Y同学,他辩说他也不知道,和大家一样的上了当。

不用说,再有篮球联赛,那个四人之外随机的“位子”绝不会是Y同学的了。也是巧合,那以后,学校的篮球联赛居然不再举行了。

现在想一想,虽然形式完全不同,这次体育馆打球经验,不就是此刻官员给建筑商的有偿批地操作吗,^_^? 还是“家属”出面收钱,*_*。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