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西去 紫气东来

My heart beating, my soul breathing
Upward falling, spirit soaring
个人资料
每天一讲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5再见上海12,写在母亲节前

(2025-05-05 13:28:19) 下一个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母在,家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也是维系家庭的唯一靠得住的纽带。在此,祝愿九十一岁的母亲大人年轻健康,我们永远是你的孩子!

爱人准备在“菲糖世家”为母亲大人订购无糖蛋糕,特地关照在上海的女儿和朋友在母亲节代替我们送上祝福!周六晚上,在微信中听到稍懂汉语的朋友还准备了中文歌曲,汉语水准出人意料,身高1.96米比川普总统要高出一个头的朋友还要行礼,实在要委屈他了。

父母养育子女,除了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成为有用之才,同时也希望在他们年老后,老有所依,老有所托。自古云:父母在不远行,然而我在美国27年多了,在这些年里父母老了,唯有依靠在上海的姐姐哥哥和他们的孩子来照顾了,作为家中的幼子除了2012年父母来美探亲和我们一起生活半年外,我不曾尽到其他一点儿孝道,这实在是憾事。

母亲出生于浙江宁波商贾之家.其部分房产在1956年由思想开明的外公捐出,后来成为了宁波市公安局所在地。思想进步的母亲16岁独自离家,参加革命,先就读位于苏州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而解放前就抛弃地主家庭,在济南读大学时就秘密入党的父亲也在那里,因为是大学生又是党员,所以,从华东局借调到革大帮助组建组织部工作,不久后即奉命回到华东局组织部任机要秘书。当时,父亲和母亲虽然在同一所学校,却因为时间之差不曾相遇。

母亲毕业后,被组织安排到了建国西路上大名鼎鼎的出了两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李源潮)的华东保育院工作即现在上海市市立幼儿园。某天,她和单位团支部书记在马路上,遇到了因工作繁忙而一直单身的父亲,长相俊朗的父亲一眼就看上了长相甜美,气质优雅的母亲,因为父亲和团支书是老战友,父亲于是通过这层关系被介绍了母亲认识,再后来解放前就投身革命入党的父亲和追求进步的母亲走到了一起。

母亲读大学时照片(下图)

很多年后,母亲在回忆中说:其实当时追求她的男生不少,有的条件比如身高,长相,职位还比我父亲要好,但是,神奇的姻缘却把他们结合了。出生富裕家庭的母亲从小就不会做家务,所以,父亲答应婚后家务都由他承包。

一诺千金的父亲在他们62年的共同生活中实践和履行了他的诺言,母亲常说,感谢组织给了她一个这么好的丈夫!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在上海市委工作的父亲被造反派诬陷为保皇党的徒子徒孙而被赶到上海市委直属的徐州某单位的那段时间和在90年代父亲退居二线后,得了数年忧郁症外。母亲一人担负起了家庭责任,他们用各自的行动证明了患难见真情。

在他们恋爱时,母亲考进了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好像是叫这名)后来成为了上海师范学院,而父亲考进了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两人不得不分开,分居两地,可是没多久,思念心切的父亲以身体不好为由放弃了大学学习,回到了上海,母亲为此很感动,于是年仅21岁的还在大学读书的母亲嫁给了父亲,不久,母亲怀孕,因为父亲忙着工作,无暇顾及,母亲只得中途休学,回到宁波娘家,因此,姐姐是在那里出生的。

 

未完待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